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以大沙镇为例浅谈小城镇生态城镇化建设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以大沙镇为例浅谈小城镇生态城镇化建设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本文以大沙为例,挖掘小城镇的特色与发展潜力,分析研究生态型城镇的特征与建设重点,对小城镇的生态城镇化建设提出相应的规划指引。

【关键词】小城镇;生态城镇化;

一、大沙镇现状概况

大沙镇为山区镇,拥有优越的自然环境条件,是开平市传统农业镇。由于地形地貌和地理位置原因,对外交通相对较弱。内有水源保护区,生态敏感性较高,工业发展受制约,属于经济发展程度较低的地区。

(1)自然资源

大沙镇生态旅游资源丰富,其中天露山为五邑地区最高峰,山上怪石遍布,花木成片,奇景众多。大沙河水库又名孔雀湖,葳蕤葱茏,绿透了半边湖水。另还有榄坑、双石山、大沙林场等生态景观区遍布全镇。大沙镇是五邑地区的革命老区,具有独特的红色文化色彩。大沙镇的高山绿水红色文化编织成大沙镇独特的旅游特色。近年大沙镇组织梅花摄影展、茶文化活动等,旅游品牌建设取得一定成效。但旅游配套与项目开发方面还需加强建设。

(2)产业发展

①农业发展

大沙镇为传统的农业镇,第一产业在整个开平市范围内,处于较低水平的位置,这与地形地貌及该类型区非农业发展、城市化水平影响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的强约束性有关。

②工业发展

大沙镇作为开平市最主要的饮用水水源所在地,一直把保护水源安全作为大沙镇责无旁贷的重要任务,对工业发展进行严格的限制和管理,工业企业数量少、规模小,主要为木材初级加工厂、饮品厂、小水电站等污染少的行业。

③第三产业

大沙镇生态环境优越,近年来致力于发展生态旅游业,但是由于项目开发涉及的用地权属复杂、项目资金投入大、环境评估严格等问题,大沙镇至今未形成大型的旅游项目设施,旅游业还未能为大沙镇带来显著的经济收益。但是通过近年举办的梅花节、摄影比赛等,已逐步打开大沙镇生态旅游的大门,呈现出原生态的山水大沙。

二、大沙镇总体规划生态城镇化建设引导

(1)环境生态化

①原生。从根本上维护城镇的生态本底,与自然和谐共存才能使城市可持续地发展。大沙镇镇中心强调土地资源集约化原则,周边旅游和产业项目开发强调资源承载力原则。划定生态绿线,严格控制和按要求保护相应的生态敏感区域。引进的项目要与大沙镇的资源特色相匹配,突出大沙镇高山净水,花艳茶香的自然之美,项目的开发、运行过程都需要符合生态化的要求,尽可能地减少开发量,注重污水的处理和资源的循环利用。

②共生。生态城镇化要求城镇的建设要自然、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大沙镇在发展的过程中,保护与利用相结合,山水奇石资源与人们的观赏探险活动相融合,自然景观和红色文化特色相辉映,镇区建设与特色乡村建设并行,达到自然和人类的共生、历史与未来的共生、城与乡的共生。

③空间生态化。对于大沙镇这种人口规模小的山地小城镇来说,适合较大规模进行建设的用地较为紧张,乡村建设较为分散且与自然资源融合,为了最大限度地紧凑、多样、高效利用土地和适度集中人口提高公共设施的服务力,生态化城镇建设必须遵循空间生态原则,从农业生产的立体化,到建筑功能的复合化,在一定的范围内采用空间多层次的利用模式使自然与人文景观联合、融合。

(2)经济生态化

①科学客观、实际可行的定位,生态理念的引导与贯彻――区域协同与功能融合。

大沙镇作为开平市西北的边缘城镇,受到城区的辐射作用较弱;镇内水源保护区域广,产业发展受限;山林地势起伏,对外交通出口相对单一。虽具有自身的生态特色,但特色唯一性不足,整体经济发展缺乏足够的自主动力。大沙镇的发展需要充分扮演好自身在区域中的自主角色,充分借力城镇群的优势,区域协同、功能融合,共同谋求突破。

大沙镇的规划定位,以发展特色农业和生态型旅游业为主,建设生态型城镇,与江门市推出“碉楼+生态”、“海岛+生态”、“温泉+生态”等线路的“大旅游”发展战略相融合。通过地区的合力树立片区的旅游特色,拉动小城镇的产业建设,推动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协调,实现生态城镇化。

②坚持生态化的产业发展导向――循环经济、土地集约利用。

循环利用是生态城镇化的重要特征。小城镇总体规划需要建立循环经济产业体系。

大沙镇是传统的农业镇,产业发展需要注重品牌建设,坚持无公害和绿色种植, 坚持走高科技、高含量、高生态、高产出的高端、高效农业道路。结合地形地貌特性和旅游产业,发展特色种植,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以花卉、茶叶、药材种植为特色。

大沙镇处于水源保护的敏感区,基于生态环境敏感性,坚持宁缺毋滥原则,发展依托本地农产品的农副产品加工业,推进清洁生产工艺和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土地集约利用,建设生态工业园区。

根据大沙镇的生态环境和资源条件,发展以观光、养生、商务休闲为主的旅游业。因地制宜地开展旅游项目,依托第一产业,带动一二产业,一二三产业联动发展。办好绿色饭店,引进绿色企业,提供绿色服务。着力开展与大沙镇资源相关的文化活动,打好大沙发展的生态牌和文化牌。

(3)人居生态化

①绿色环保材料。城镇的发展离不开建筑物的建造,绿色环保建筑材料是生态化城镇建设的重要保证,可以减少人文环境对城市本底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也可以减少复合材料对人和环境的伤害,同时也能强化城镇的本土特色。

②空间立体。新城市主义提倡的土地混合使用、住宅类型混合、紧凑集约利用城市用地,步行导向、高质量城市设计、城市街区具有明确中心和边缘等,都需要体现立体生态性的生态建筑来实现,绿地、街道、室内、走量、阳台、天桥、屋顶,从地面到高层,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与建筑物的立体融合,形成室内与室外、街区与道路景观相联结的生态建筑形式。

③智能。尽管大沙镇作为小城镇其人口密度和生活模式与大城市存有着较大的区别,但居民对生活便利程度的追求是一样的。甚至小城镇较为偏远的特性更需要智能化作为城镇建设的重要支撑。现代城市的智能化,以互联网、物联网、电信网、广电网、无线宽带网等网络组合为基础,这要求城镇建设需要注重相关网络的基础设施建设,为各网络的畅通运转提供保障,从而实现城镇的生活生态化现代化。在产业引进方面也要利用优越的自然环境,吸引高端智慧技术行业进驻,为其提供亲近自然的办公环境,既能为创建智慧城镇提供条件,又为大沙镇的服务业争取稳定的服务对象。

④规范邻避设施的修建。在修建对公众存在污染威胁的邻避设施时,要注意选址科学性。从城镇发展规模和方向等方面综合考虑设施选址和规模,尽可能减少对居民和环境的影响。

⑤交通生态化。大沙镇区位受大城市的辐射力相对较弱,从地理和地形地貌条件考虑,中长期内还是以公路交通的主。所以规划上完善了大沙镇的对外公路交通,加强了与周边城镇的连系,与周边的高速接驳更为便捷通畅。城镇内的交通导向以公共交通工具为主要依托,规划汽车总站、公交系统、慢行系统,对于城镇内部狭窄道路采取限制车流量和车速的方式确保安全,为公众创造安全舒适步行、骑行等环保绿色出行方式的环境,倡导绿色低碳出行。

三、结语

大沙镇作为珠三角山体城镇,其城镇总体发展因自身特色资源而具有独特性,也因其区位条件、城镇规模、经济发展水平等具有城镇发展的普遍性。规划通过对生态城镇化的分析认识,对大沙镇的建设提出了对应的规划引导,希望通过全局的生态理念,逐步引导城镇建设达到自然、经济、社会、人居的协调发展,让生态城镇化建设实现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