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陈撰生年考辩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陈撰生年考辩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陈撰是清代中期浙派的重要诗人,同时也是“扬州八怪’’画派的代表画家之一,然而由于史料的佚失,其生年迄今为止尚无定论。依据新近检读旧籍所得的材料,对关于陈撰享年和卒年的各种观点进行考辨,确定陈撰生于生于康熙十五年而卒于乾隆二十三年,享年八十三岁。

[关键词]陈撰 生年

陈撰,字楞山,号玉几山人,鄞县人,居于钱塘。后以书画游江淮间,乾隆元年曾被荐试博学鸿词科,辞不赴。陈撰为人孤洁。诗、书、画俱佳。其诗戍削清简。厉鹗曾为其《拟古集》题辞称之为“清深窈渺。譬若秋钟霜琴,气至自鸣”,是浙派重要诗人之一,且精于书画,“书无师承,画绝摹仿,每一纸落人间,珍若拱璧”,是清代中期“扬州八怪”画派的代表画家之一。然而对于这样一位在清代前中期文学史、艺术史上都举足轻重的名家。其生年迄今为止尚无定论,不少记载之间又彼此抵牾,这就需要我们对各个材料的可信度详加辨析,从其中对比互证,找出关于陈撰生年的可信记载。

今人多有将陈撰生年定位为康熙二十五年(1686)者,如严迪昌《清诗史》、郑奇《陈玉几的诗与画》、蒋华《扬州八怪题画录》等,其说大抵渊源于两处记载:一是据清代张庚《国朝画征录》记载:“陈撰……写生与复堂相伯仲,复堂同年生”所推断出。“复堂”即“扬州八怪”之一――李解,李W生于康熙二十五年(1686)。故从“同年生”推出陈撰即生于此年:一是据陈撰诗集《绣W集》中《上春里居三首》一诗中“百岁三旬过”之句所推断出来的,《绣被集》刻于康熙丙申即康熙五十五年(1716),自此上推三十年即为康熙二十五年(1686),所以定此年为陈撰生年。然而细按此二说均有颇多疑点,如第一说《国朝画征录》中“同年生”一词并非如今人所理解的出生于同一年之意,而是旧时的习用语,意为同一榜考中或指前后中榜之年甲子相同,如清代叶廷珀《鸥陂渔话》记载:“湖南布政使潘公铎与其父故湖南桃源县知县介福为同年生”,故此决不能以李W之生年来确定陈撰之生年。且李W于康熙五十年中举,三年后以画供奉内廷,后以检选出任山东滕县知县,乾隆五年罢官归里,居住扬州以卖画为生。而据陈撰知交杭世黢的记载,乾隆元年安徽通政使越之垣e荐陈撰参加博学鸿词试时,陈撰的身份尚是“布衣”,而且杭世骏在陈撰死后为其做所作之传记也丝毫不曾提起陈撰曾经取得过任何功名,所以陈、李二人几乎没有任何成为“同年生”的可能性,张庚之记载恐怕有误,故此难以为据。而《绣被集卜说同样在词语理解上有误,首先“百岁三旬过”句中之“三旬”未必是确数,只能理解为“已过三旬”;其次,《绣被集》虽刻于康熙丙申即康熙五十五年(1716),而其中诗歌并非全作于此年,实际上是一部编年诗集,《上春里居三首》位于春初的《祀神诗》之后,其后又依次排列了牵连到春、夏、秋、冬四季节物的诗歌,而后则是年末的《甲午除夕》一诗,甲午为康熙五十三年,由此可定此诗为康熙五十三年所作,所以据“百岁三旬过”之句可以判定,陈撰生年至晚不会迟于康熙二十四年,即1685年。且《绣W集》中有《经旧酒家》一诗,诗云:

小市红灯忆昔游,短衣侧帽剧风流。钱郎已去王郎死,忍过樊川旧酒楼。

诗末自注:“予于庚辰北上,同王紫澜使君及歌者钱郎会饮于此”,庚辰为康熙39年,即以生年为康熙24年而论,是年陈撰年方十六,以一个十六岁的少年与使君及歌者会饮酒楼,且自称为“短衣侧帽剧风流”。这未免有点超出常理之外,所以陈撰的生年应该还早于康熙24年。

今查清代杭人吴颢、吴振械所编《杭郡诗辑》卷十五中收录有张D一诗,题为“愣山去冬返里。年八十二矣,卧病闭门,新正雪中奉访,话旧凄然,赋此索和”,全诗如下:

春风话别忆庚申,廿载还家卜旧林。

踏雪相访如隔世,犯寒重过又经旬。

吟分霜砌寻残菊,兴借秋阴赋白O。

屈指名流几人在,衰年同看柳条新。

(作者自注:初冬十咏玉几分咏残菊及湖上秋阴分赋,辛丑至今,忽忽四十余年矣。)

张D字东樽,号涤岑,少年时曾从厉鹗学诗,诗风清微萧澹,是浙派“城南吟社”、“南屏诗社”的重要作家之一,与陈撰也是故交,如果此诗确属张D所作,那么他的记载应具有相当可信的参考价值,我们先来细细考辨此诗中的内容是否可信。

杭世骏《玉几山人小传》中曾提及,陈撰晚年时,扬州盐商江春兄弟曾在为其“醵金营什一,以为菟裘,归老江乡,买山之计甫成,大耋之嗟俄及”,由此可知,陈撰是归于杭州后很快就去世了。据《淮海英灵集》乙编卷四所收黄裕的一诗:“已卯夏,馆于江鹤亭苑卿街南别业,昔为门人程志泰旧居,老友陈玉几亦尝寓此。今老友殁已一载,而余门人卒且十四年矣。时方编《旧雨集》,及玉几诗,因感而赋”(诗略),则陈撰卒于已卯(乾隆二十三年)前一年,即戍寅(乾隆二十三)年,黄裕为陈撰“老友”,且陈撰去世后。丧葬之事正是由扬州江春所主持,而黄裕此时正客居于江春别业之中,其消息来源也应该极为准确。故此这个记载应是极为可信的,且今存陈撰好友丁敬的《砚林诗集》中“戍寅稿”有“和陈玉几先生阶前玫瑰花同赵意林作”、“余即与赵六意林、沈二松阜次玉几咏紫玫瑰韵,复以佳纸乞玉几为画此花,玉几不余弃,更手写元作于后,复次韵奉谢”、“三次玉几咏阶前紫玫瑰韵,书其所画卷子后,同意林作”三首诗,由此可知陈撰在乾隆二十三年身处杭州,与黄裕记载恰恰相符。由此可知,陈撰是于乾隆二十三年左右归于杭州后很快就去世了,故此张D在新春之际拜访陈撰并写下诗歌也确实能够成立。诗中首句“春风话别忆庚申,廿载还家卜旧林”,“庚申”为乾隆五年,而据乾隆二十三年之间恰恰是接近二十年时间,故此“廿载还家”一句也符合陈撰的经历,且第三句自注中所提及到的分赋残菊及湖上秋阴之事,今检厉鹗《樊榭山房集》中编年为辛丑的诗中。确实有“湖上秋阴同陈愣山、符幼鲁、施竹田、张东扶作”一诗,证明张D、陈撰二人确实是当时吟咏的参与者。此诗的情况与张D、陈撰二人的经历都完全吻合,应当可以确信为是张D之作,可以作为我们考辨陈撰情况的一个可信证据。

由前文我们已知陈撰于乾隆二十三年左右归于杭州后很快就去世了,由张D此诗我们可知陈撰是于乾隆二十二年年底返回杭州的,次年即去世于杭州。而张呖记载了陈撰“返里”时年已八十二岁,由此可推知陈撰的生年是康熙十五年,即1676年。我们可以综合其它记载来考辩此年限之能否成立。按杭世骏所做《玉几山人小传》中描述陈撰去世时称:“买山之计甫成,大耋之嗟俄及”,“大耋之嗟”是取自《周易・离》卦中“九三”之爻辞,孔颖达注为“至於耋老有嗟凶矣”,而这个“耋”字。《尔雅・释言》中郭璞注为“八十为耋”,《毛诗正义》中亦解释为“耋,老也。八十日耋”,杭世骏为经学名家,对于“耋”字的涵义决不会不知,更不会轻用。而衡之以张D记载中所推出的陈撰年寿正为八十三岁,则与杭世骏的记载恰好相吻合。而且在《玉几山人小传》中,杭世骏曾经提及到“玉几于予,年长以倍,余握管初吟而玉几已江淮名满矣,望之如飞仙化人,不可梯接”,可以说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陈撰的年龄应和杭世骏有很大的差距,因为杭世骏在与年长他十岁左右的符曾、金农、赵昱等人交往时都是平辈论交,丝毫不以年龄差距为意,而在给陈撰做传记时则恭称对方比他“年长以倍”,且自身初学诗时对方早已成名,由此可知两人之间年龄差距确实很明显,应远在十年以上,而杭世骏生于康熙三十五年。由此对照我们前文根据张晒记载所考证出的陈撰生年为康熙十五年这一年限,两者之间相差二十年,与《玉几山人小传》中记载的“年长以倍”恰恰相符。而且我们以此生年来返观陈撰本人的作品。康熙五十三年上春之时陈撰年龄正是三十九岁,与此年的诗句“百岁三句过”并不冲突,而且证之以《经旧酒家》诗末自注时提及的“于庚辰北上,同王紫澜使君及歌者钱郎会饮于此”,庚辰为康熙三十九年,是年陈撰二十五岁,正是意气风发的年岁,与诗中所谓的“短衣侧帽剧风流”也恰恰相符。

综合以上种种考辩。我们推知张D所记载的陈撰年龄应是相当可信的,陈撰正是生于康熙十五年而卒于乾隆二十三年,年寿八十三岁,其生卒年限正是1676――175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