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体教结合”在业余运动队的管理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体教结合”在业余运动队的管理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体教结合”是时代的产物,也有阶段性的特征;只有加强学校体育,才能保证“体教结合”长远的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与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矛盾开始凸现,弊端显露出来。如选拔运动员路子越来越窄、体校普遍招生不够,训练与文化学习脱节,运动员再就业难等等。造成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是体校文化教学质量差,毕业生无法适应社会对人才知识结构的需求,某种程度上是以牺牲一部分青少年的文化学习为代价的。体教双方要积极配合,共同培养全面发展的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

关键词;体教结合;科学训练;管理

一、前言

业余训练阶段既是开发青少年竞技体育能力的关键时期,也是开发他们智力的重要阶段,对这些学生来说,文化素质的高低决定了未来升学就业的方向。我国中学生运动员的体育课余训练与文化学习一直是对矛盾,学校、教师往往只注重抓学生运动员的训练,忽视文化教育,致使课余训练与文化教育严重分离(即:体教分离),其后果是:中学生运动员畸形发展、早熟早衰,成就一两个、牺牲一大片。要想改变这种状况,把更多的中学生运动员培养成为高质量的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体育人才,就必须端正办学思想,明确培养目标,摆正体育课余训练与文化教育的位置,正确处理好体育课余训练与文化教育的关系,坚决走体教结合的培养道路。从阶段目标来看现阶段“体教结合”的主要内涵是指通过整合体育和教育两个系统的资源,提高效能,形成合力,共同培育竞技体育后备人才。

二、“体教结合”是我国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随着社会体制的改革,竞技体育原来的“三级训练网”培养体系支撑困难,封闭在体育系统内的业余体校将难以维系,其最根本原因是它无法满足社会与个体发展的共同需求

具体表现在:1 学与训矛盾突出,体校往往只重视运动训练而忽视文化学习。2 运动员的入学、升学和就业困难,由于体校训练、管理体制上缺陷,造成参训学生文化水平普遍较低,致使在转校就读、升入高一级学校或步入社会就业时难以和同龄青少年竞争。

三、学训矛盾,期待破解

学训结合是对高水平运动员的一项基本要求,然而学训始终是一对十分棘手的矛盾,直到目前还没有一个完全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有人把体教结合难见成效归咎于培养“尖子”选手需“全天候”训练,没时间像培养大学生那样对运动员进行文化教育。在我国多数高校都忽视了全面培养人的教育因素,以挤占文化学习来换取更多的训练时间,导致学生无法接受基本的文化教育。与其在大学建立高水平培养基地,不如从体校就实行这种“体教结合”的模式。体工队学院化的实施,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优秀运动员的一纸文凭,但其“金牌”、“锦标”主义的功利目的导致了运动员实际文化素养与所获得文凭之间存在较大差距。而高校办高水平运动队的固疾在于运动员的来源,初期,高校走入了招收国家或省市体工队退役或现役运动员的误区,后来的“共建”、“挂靠”等模式虽然为高校赢得了一些声誉,但其急功近利的做法导致了只有在比赛时才是“学生”的运动员所获的文凭名不副实,这种“注水”文凭不仅没能摆脱运动员退役后就业和继续发展所面临的困境,还影响了学校系统“一条龙”培养体制的构建和以输送人才为己任的中小学课余训练的积极性。

四、体育与教育两张皮的矛盾

推行体教结合后,一些运动员同时成了大学生但仍往往很少光顾学校,只是到最后拿到一个注水的文凭。体教结合仍是只体不教,体育、教育两张皮。放眼国外,诸多参加大运会的运动员是真正意义上的大学生。以加拿大为例,在加拿大,有40所大学有游泳队,共约2000名游泳运动员。这些大学都是学术成就较高的,对学生的要求也严格,因此不存在不通过入学考试或降低很多标准去招收学生的情况。即使是学生运动员,即便是参加世界性比赛而耽误了课程,也不能违犯规定。在参加考试上,他们与普通学生的标准一样,不会受到特殊照顾,即便他们是奥运冠军或世界冠军也不行。欧美国家学校体育发展有很多我们可以借鉴的东西,但前提是他们整体水平达到了一定的高度,从小学到初中、高中、大学,都有一套完善的选拔机制。而我们国家综合实力还不够,各级别运动队培养机制还不健全,业余和专业之间水平相差悬殊。只有到了大学这个阶段才开始要求比赛和学习结合,而运动员既要取得好成绩,还要拿到高校毕业证书,这几乎是不可能的。

五、对文化课培养的管理

何振梁先生认为,中国要想从“金牌大国”走向“体育强国”,必须坚持探索“体教结合”之路。何振梁先生说:“我跑过很多国家,哪一个民族体育发达,整个民族就处于积极向上的状态,体育对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的作用非常大。我们国家的教育发展,切勿忽视体育,失去体育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失去教育的体育必将是走向歧途的体育。

(一)明确培养目标,加强综合管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习自觉性。

学生运动员,首先是学生,其次才是运动员,必须摆正学生运动员课余训练和文化学习的位置。为此,学校成立了由领导、班主任、文化教师、体育教师、家长组成的运动员管理小组,并建立一套完整的管理制度,对学生运动员进行综合管理。在具体进行文化学习管理时,以班主任为主,文化教师、体育教师、家长紧密配合,事先了解每个学生运动员文化学习的底子,帮助他们制订切合个人实际的学习计划。可以根据训练的时间,运动员编排在一个班级,专门设计一个针对运动员的课时表,学习的同时不影响训练的时间。每学期开始、期中、期末召开联席会,班主任、文化教师介绍学习情况,使大家做到对每个学生运动员的学习情况心中有数,便于齐抓共管。定期找他们谈话,帮助他们分析总结文化学习情况,并及时调整修改文化学习计划,帮助他们树立搞好文化学习的信心。使学生运动员真正体会到大家对他们的重视、关心和爱护,同时体会到文化学习的重要性,并知道如何去搞好文化学习。

(二)精心组织辅导补课工作。

提高运动员的文化成绩,抓好他们课外辅导和赛后补课是重要的一环。采取比较灵活的方式,合理的安排和落实辅导与补习的时间,在训练休整期增加补课时数,比赛结束后为参赛队员开设课余补习班,做到机动灵活,见缝插针。补习内容以基础知识为主,以逐步缩小他们与其他学生的差距。

六、学校加强训练工作科学化的建设

一般而言,运动员的技术水平越高,训练的科学性就越强。众所周知,运动训练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影响训练效果的诸多因素中,科学化的管理是最直接,最主要的因素。为了不断地提高管理水平和训练效果,首先教练员就自觉不断地加强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把握本项目的最新动态,掌握科学的训练原则,规律和先进的训练管理办法,并以此为基础,认真细致地知道与控制训练;其次要有的放矢地选择与训练的目的,任务相适应的有关身体,技战术和心理练习的手段,科学周密的安排与控制运动量,强度,密度,组数和间歇时间等,抓住主要环节,突出训l练效果,这是取得优异成绩的重要保证;最后就掌握科学的有关成绩指标检测与评定的方法,这是更准确的了解运动员的训1练状态及其发展,改进制约训练效果的各种因素,不断地提高运动成绩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中美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制初探lJ]

[2l少体校的困境和出路分析[J]

[3]体教结合收效甚微口]

[4]《试点中学培养体育运动后备人才暂行管理办法》]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