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现代职教体系下的安全教育改革实证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现代职教体系下的安全教育改革实证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现代职教体系下的安全教育面临着严峻的范式重建,通过在线平台对十多所高职院校的安全教育进行现状调研和分析,以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载体展开实证研究,明确高职类安全教育改革的方向。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安全教育;实证研究

1推行安全教育的价值

1.1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安全重于泰山,随着现代经济的迅猛发展,校园社会化现象日益明显,整体治安复杂化,各种社会安全问题接踵而至,如2004年马加爵杀人案、2008年上海商学院火灾、2013年复旦投毒案、2015年清华大学实验室叔丁基锂爆炸事件等[1]。校园信用贷款、网络交友诈骗、求职陷阱等亦成为高校新的威胁和“杀手”,2016年甚至出现多起高校女生因为参与裸贷,还不起债务而被逼接受的案件,学生实习期间受伤索赔无果的事件更是层出不穷。2017年4月,国务院总经理在国务院召开的常务会上提出实行校园安全校长负责制,落实教师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和安全管理责任。因此,高职院校安全教育应以学生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成长为基本培养目标,树立正确的职场安全意识,加强职场安全技能的训练,切实提高职业安全素质,综合提升学生的职场安全能力。

1.2适应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需要

当前,我国的职业教育正面临着深刻的“范式重建”,安全教育要顺应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要求[2]。教职成〔2015〕6号文件重点研究了经济新常态对职业教育的新要求,明确提出职业精神与职业技能的高度融合是公共基础课教学改革的核心内容,应加强公共基础课与专业课的对接。2016年,教育部联合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等多个部门共同制定了《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对职业学校学生的实习过程进行安全监管。这些政策都引入了一个重要概念,即“职场安全”,不再将高校安全教育狭义地理解为校园安全或公共安全。安全教育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应当率先按照教育部相关教学文件的要求,实现与社会的无缝对接,为学生的高质量就业奠定基础。

2高职院校安全教育的现状调研与分析

为了对各高职院校安全教育的开设有个确切的了解,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通过问卷和个人访谈等方式展开现状调研。利用问卷网在线平台了《高职院校安全教育调查问卷》,包含16个题目,重点收集了安全教育的开设情况、在校生接受安全教育的主要形式、各校安全教育的内容、课程的评价方式等数据。本次调查的对象为三年制高职学生,共回收有效调查问卷4800份,调研的范围包括常州大学、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天津职业大学、南京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大理卫生学校、镇江高等专科学校、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等10所高职院校。

2.1安全教育的开设情况

目前国内各中小学的安全教育大多采取基于在线学习平台的一体化教学模式,而中、高等职业院校则相对比较落后,安全教育依然仅处于宣传阶段,大多流于形式不受重视,实践教学环节更是过于零散,没有进行顶层设计,无目标、无规范[3]。为了了解安全教育的开设情况,首先调研了各高职院校是否开设安全教育类相关课程以及开设的课程是否纳入学分。调查数据显示,有29.4%的高职院校专门开设了安全教育这门课程,其中有89.9%的将其纳入学分。如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于2015年全面改革人才培养方案,将安全教育纳入学校四大通识课程之一,明确提出作为各专业学生的特色选修课,纳入学分制行列;而天津职业大学在2015年天津滨海新区爆炸事故之后专门组织相关专家,面对全院学生开设该课程,8课时,0.5学分。由此可见安全教育问题正逐渐被高职院校领导所重视,而将安全教育作为公共必修课,实行“进教材、进课堂、落实学分”将成为今后的发展趋势。

2.2安全教育实施的途径

安全教育不是机械、重复的知识传授,在实施过程中往往形式大于内容[4]。根据调查数据,有46.69%的院校通过安全讲座的形式展开,其余的通过安全知识宣传、安全教育课程、安全疏散演习、安全知识测试等方式。这些教学方式大都比较陈旧,作为新时代的90后大学生对此并不感兴趣,甚至抱有抵触情绪,他们更倾向于利用手机、电脑等网络终端产品接收和了解外界信息。这与问卷调查中“你了解安全常识的主要途径”的统计数据相一致,有57.46%的同学选择通过网络了解和学习知识。目前很多高校开始重视网络教学平台的运用,如上海大学专门开发了实验室安全教育平台。因此通过“互联网+”提供一站式服务,将静态知识传授转为智能教育,将是今后安全教学的改革潮流。

2.3安全教育的内容

从课程开设的模块分析,有47.33%的学生倾向于安全防范技能的学习,42.38%的学生更愿意开拓安全意识,只有10.3%的选择安全知识的学习,这与高职院校学生的个性特点有一定的关联。高职学生普遍呈现抽象思维平板化,不倾向于纯粹的理论教学,对形象思维的内容更感兴趣。因此高职院校在开设此类课程时需要合理安排理论内容和实操环节所占的比例,多层次、多角度地进行课程整体内容的设计。从课程开设的细化内容分析,有41.58%的学生更倾向于学习职场安全知识,31.21%的学生希望进一步学习职场身心健康。这是因为高职高专学生职业岗位目标明确,通常利用兼职和实习来了解自己将来的工作岗位群。在此过程中,经常会遇到黑中介、试用期陷阱、合同陷阱等职场骗局,甚至于遇到伤害事故无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等问题,他们更希望提升职场安全能力。然而高职院校往往着眼于传统公共安全的培养,这与调查结论相偏离。因此高职院校应当做好舵手,在课程内容上注重职场核心能力和职场安全素养的培养。

2.4安全教育的评价方式

通过与10所兄弟院校的访谈,有的采取交小论文和课程小结的方式,有的则借助全国大学生安全知识竞赛选拔赛考核学生,并由此推选出本年度的参赛人员。这种“一纸定终身”的方式虽然有助于学生短时间速记知识点,但是学习的实效性和持续性较差,也无法达到检验学生动手能力的目的。比如关于暑假安全,通常会出“能不能随便下江河游泳”类似的题目,100%的学生都能选择正确答案,但是每年的学生溺亡事件还是频频发生,因此这种课程评价方式太过单一,存在很大的缺陷。根据本次调查数据分析,学生们确实对这种“填鸭式”的满堂灌形式相当抵触,有59.3%的同学更希望通过课外实践活动检阅学习效果,19.95%的同学希望通过课堂参与度来评价,只有极少数的认同试卷测试的方式。这对教育者提出一个很有价值的难题,即如何借助于过程性考核来评价学生学习过程和阶段性学习成果,通过课外实践活动来检验学生的操作能力。

3安全教育改革与实践研究

3.1融合职场安全的理念,创建“三层次递进式”教学过程

高职学生将来面向的是典型工作岗位,如化工操作工、铸造工、电切削工、锅炉操作工等,在校期间就应对未来的就业岗位和专业领域有所了解,对作业场所的职业危害因素和现场的安全隐患能够识别,对不安全因素有所预判。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通过跟踪不同产业的发展趋势和行业动态,调查与分析岗位职业能力,确立“三层次递进式”的教学体系,第一层次为基本安全能力,着重于社会“大安全”和安全素养的孕育,第二层次为核心安全能力,包括基本操作能力及安全管理能力,第三层次为行业安全能力,体现了“共性+个性”的特征。三个层次层层递进,环环相扣,以基本安全能力为基础,以核心能力培养为平台,以行业能力为支撑,安全素养贯穿于安全教学的全过程。核,更要为学生提供一个不断自我完善与提高的机会。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采取三维度的课程评价

3.2着力供给侧改革,打造“菜单式”教学模式

安全教学的效果不佳。不同类型、处于不同阶段的个体对安全知识和技能的需求是不尽相同的[5]。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通过强化对需求侧的需求分析和监管,提升供给侧的教学质量和内涵,对安全教育网络教学平台进行了系统、科学地顶层设计,将其划分为通识性课程、专业性课程和行业性课程。借助以MOOC为代表的新媒体平台,聘请名师,打造名课程,实现供给侧“名师+名课程”的菜单式教学模式。通过个性化的学习和训练,使学生既能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也能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从而迅速地适应新岗位的需求,实现职场的可持续发展。

3.3借助多方力量,实行“知行合一”的教学方式

由于“安全教育”课程的性质和高职学生的个性特点,需要采取“知行合一”的教学方法,融合多方教学资源,达到学中做,做中学,以学促做,才能行之有效[6]。然而实践中发现高职院校的人员、资金、空间有限,而社会上可以提供的资源相当丰富,如各市、区的消防培训基地和当地企业都承担着一定的社会责任,能够为学生提供实际认知能力与实际动手能力培训的场所。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以打造全国一流的安全实训基地为载体,利用政府投入机制合作建立了常州民防科普教育馆,与常州市建筑施工安全体验中心建立了友好协作单位,“政行企校”四方深度融合。各下属二级学院结合院级特色打造仿真式、模拟式和体感式项目,将理论课程和实训项目进行线上线下的结合,实现安全教育、安全演练、安全工作的同步,实现理实一体化。

3.4基于责任关怀,建立三维度的评价模式

课程的考核仅仅是对学生某一学习阶段的考核,更要为学生提供一个不断自我完善与提高的机会。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采取三维度的课程评价模式,见下表,从安全素养的养成、安全知识的掌握和安全技能的灵活运用三个方面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针对课内项目和课外实践环节考核的侧重点不同,设计了不同层次和深度的评价标准。注重团队间的合作,利用议题讨论、课堂发言、竞赛活动和期末成果展示会着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不鼓励“英雄”主义,也杜绝浑水摸鱼,建立团队合作评价机制;强调责任关怀,建立额外加分机制,利用网络平台,不定期由教师拟定讨论提纲,鼓励学生留言;注重师生的情感交流,教师及时将课堂小组讨论实况照片与同学分享;建立通知学生未完成测验或作业机制,定期记录,督促其尽快完成作业。通过这种评价模式,不仅使学生得到一个自我展示的平台,也能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不断地提升和进步。

4结束语

随着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需求,高职院校的安全教育已逐步由通识教育转为职场安全教育。通过融合社会、政府和企业多方力量,满足大学生的生活安全和从业安全的需求,使安全素养得到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韦庆辛.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9,(19):67-71

[2]纪兆东.新时期高职院校安全教育的践行及其对策[J].职教通讯,2015,(23):70-73

[3]马伟宁.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实践与教学改革探析[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4,(23):119-122

[4]季志.全媒体时代大学生安全教育微模式的构建与实施[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13,(35):127-131

[5]田茂,李聪影.美国中小学安全教育的经验与启示[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3,(29):17-18

[6]李琳.日本中小学防灾安全教育中对灾害意识的培养[J].南方论刊,2015,(12):98-100.

作者:陈川 单位: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