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广播节目主持人管理论文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广播节目主持人管理论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内容摘要】本文通过对一档广播谈话节目的个案分析,对节目主持人的观点提出了质疑;同时对主持人的表达方式进行思考,提出了建设性的策略与方法。

【关键词】广播节目主持人;谈话节目;女性话题;表达方式

当今,媒介之间日趋交叉与融合。广播电台与出版社的联手,使得受众既可以在第一时间聆听到直播的广播节目,又可以随后阅读到将广播节目的内容结集成册的出版物。2002年初,由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出版的《女人花园》一书,就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午间一小时》节目的周六同名专栏节目《女人花园》的结集出版物。《午间一小时》系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黄金节目”。据2001年7月中央台委托权威调查机构的调查显示,该节目的收听率“在专题类节目中名列第一。”⑴与此相类似,《女人花园》节目“在开播短短的几个月时间里,在没做任何媒体宣传的情况下,已经拥有了那么广泛的听众群”。⑵《女人花园》一书以2001年播出的27期节目为文本,该节目以“平等、交流、互助”⑶为宗旨,力图找到一把“识别女性身份与群体,从而更好地了解与认识自我的钥匙”。⑷

《女人回家备忘录》是2001年9月22日该栏目播出的谈话节目的文字版,本期节目讨论的话题是“女人该不该回家”。该话题起因于在2001年春季一位男性人大代表提出的让女人回家,为男人腾出位子来以缓解就业压力的提案。主持人是一位出生于60年代,受过高等教育并有海外学习新闻与女性研究经历的女性。本期节目邀请的嘉宾是四位女性,其中一位是职业女性,三位为无职业的女性,为方便论述,将这位职业女性(职业为作家)代称为嘉宾1,三位无职业女性(原为留美博士、银行储蓄员、工人)分别代称为嘉宾2、嘉宾3、嘉宾4。

一、对主持人表达观点的思考

节目文本显示,在为期1小时的节目中,主持人和四位嘉宾总计发言59次,其中,主持人明确表述观点12次。主持人12次发言中所涉及的主要领域包括:1.女人回家与社会进步;2.女人回家与个人选择;3.女人工作与幸福;4.女人回家与社会保障;5.女人回家与经济问题;6.女人回家与性别歧视;7.女人回家与回家后的女人等。

在上述7个领域主持人所持的基本观点是:

1.“女人回家不一定是社会的退步,女人在社会上工作也不一定是社会的进步”;

2.“真正的社会进步,是让女性有权选择自己回归家庭、兼职或者全职工作,是为她们的选择提供机会和可能。”

3.“不一定回家的女人就不幸福,也不一定工作的女人就幸福。”

4.“一个进步的社会要给妇女提供更有力的保障和条件,她们才能真正选择是回家还是工作。”“社会在经济、精神和价值上的保障都更完善的时候,才是鼓励女人回家之日。”

5.女性选择回家与否,经济问题很重要。

6.提倡女性回家本身不一定就是歧视。

7.女人回家不等于家庭妇女,女人回家仍可有所作为。

对于主持人的上述观点笔者不敢贸然苟同,对于女人走出家门与回归家庭的问题,笔者有如下的思考。

首先,从历史上来看,女人走出家门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特征。

瑞士历史学家和法学家巴霍芬的研究表明,原始时代曾经有过母权制时代。根据恩格斯的观点,随着人类社会私有制的出现,母权制向父权制转变,标志着“女性的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失败”⑸,自此,女人丢失了对财产的占有权和赠予权,其本身也沦为财产的一部分,可以被支配甚至被买卖。由于社会的基础是家庭和私有世袭财产,失去财产的女人必然由于依附于家庭而处于社会的底层。“女人要彻底摆脱依附地位,就必须逃离家庭。”⑹机器的出现、工业革命的发展摧毁了土地所有制,对工人的大量需求以及体力劳动的减轻诞生了新一代的工厂女工,女性重新获得了就业权,职业女性阶层开始形成。这种现象不仅改变了就业市场和就业结构,而且“也改变了男女之间、夫妻之间的地位和相互关系。”⑺尽管职业女性出现的早期受到了许多诋毁与诽谤,但是,这并未能阻止职业女性的发展。职业女性对社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越来越被社会和公众舆论所承认和接受。因此,从历史发展的脉络上看,女人走出家门,既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结果,也是女性合理的愿望和生存的根本条件。

其次,从国际上来看,女性就业是衡量人类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女性就业人口的上升是西方现代民主发展的一项重要的发展趋势。”⑻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从1995年开始,引入了与性别发展有关的发展指数,即按照男女成就的差异对人类发展指数进行了调整。在每年的人类发展报告中,衡量女性从事政治、经济、专业技术等各项职业的性别发展指数、赋权指数、妇女在经济、政治和教育中的地位构成了评估各国人类综合发展状况的重要指标。总的来看,尽管性别发展指数的平均值仍然低于人类发展指数,但是性别发展指数高的国家和地区,也是人类发展水平高的国家和地区的情况说明,女人回家与社会进步是有着紧密的关联度的。

在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对职业女性的社会承认不断发展。例如,“在80年代初,59%的欧洲人认为在严重失业时期,男人比女人更有权利得到一份工作。十年以后55%的人不再同意这种观点。”⑼联合国2001年人类发展报告,对64个国家的妇女的经济、政治机会、收入情况以及受教育情况进行了评估,⑽并加以排序,显示了国际社会对以女性就业为基础的妇女发展的关注与重视。

此外,从职业特征来看,从事工作是女性社会身份的具体体现。

女性从事工作才能实现个人主体价值的依据在于,民主社会原则上只承认作为社会发展源泉的劳动和个人职业;认为这才是人类行为中值得称赞和称颂的部分。而家务劳动,与这一社会基本原则不符,它满足的仅仅是个体家庭的需要,因而得不到社会的承认。这反映出现代社会仍然是一种职业决定地位的社会。因此,在职业社会的合理性不断得到肯定的现代社会中,工作地位是决定女性社会地位的重要因素。

女性由于自身肩负着社会再生产和人类自身再生产的双重责任,因此,人生坐标也具有双重性的特点。长期以来,女性自身完整性所阐释的是生物物种的完整。即:完成做女儿、妻子、母亲的角色。女性性别属性和生物物种的功能得到社会普遍认可和接受。然而,“作为妻子、母亲和家庭主妇,女性并不是为了自己而存在,大家并不把她们看作是抽象自主、属于自我的个体”。⑾这实际上又否定了女性面对家庭而不是自我的生活方式。因此,女性生物物种的完整性并不能代替其社会物种的完整性。加入职业行业,女性可以通过自己对社会的贡献而不是生理特征而得到社会的承认。这就是女性从事工作的本质,即职业是女性本体独立的体现。正如波伏娃所指出的:“当她成为生产性的、主动的人时,它会重新获得超越性;她会通过设计具体地去肯定她的主体地位;她会去尝试认识与她所追求的目标、与它所拥有的金钱和权利相关的责任。”⑿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女性走出家门是历史的必然,人类的共识,也是女人独立人格和地位的体现。“女人之所以在经济上重新取得了重要地位——这一地位从史前时代就已失去——是因为她走出了家庭,在工业生产中扮演了新的角色。”⒀在现代社会对职业的价值观不变的情况下,所谓女人回归家庭的所作所为,仍然是服侍丈夫、操持家务、照料孩子,而不可能有什么重大改变。

诚然,女性由于不能摆脱的人类再生产的功能,以及从事职业所受到的限制,使得职业女性经历着双重劳作的辛苦,由此,部分职业女性产生出逃回家庭的观念。这就是为什么会有通过主持人所表达的“不一定回家的女人就不幸福,也不一定工作的女人就幸福”的观点。然而,这种“幸福即休息”的幸福观,在实际生活中并不存在。一是大量的重复性的家务劳动并不可能使妇女真正休息;二是休息着的女性也未必就幸福。早在1963年,美国学者贝蒂·弗里丹就曾著《女性的奥秘》一书,对“幸福的家庭主妇”的空虚和苦闷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她指出:“那种‘适应’自己的环境的想法是没有出路的;对社会的责任感以及对生活的使命感只能来源于创造性的劳动。”⒁这不是健全的保障体制就可以化解的。事实上,由于女性回归家庭造成的依赖和从属地位,使得女性更易出现各种心理问题。心理学家的调查显示,“在美国和大多数西方国家里,患抑郁症女性所占比例是男性的两倍”。⒂根据美国学者杰克的研究,女性罹患抑郁症的情况与依赖性和依恋性是相关的。

至于所谓自愿选择的原则,本期节目中的三位已经回家的女性嘉宾中,嘉宾2回家的原因是生小孩;嘉宾3的原因是单位要求内退,嘉宾4的原因是下岗。无论是由于承担人类延续功能的生小孩,还是由于政策倾斜性导致的内退,以及被职业所淘汰的下岗,这三种情况均不能视为自主的选择,而只能是变相强制的结果。

[page_break]

二、对主持人表达方式的思考

1.主持人的表达语境:开放度、深度与自由度在传统观念里,女性话题只是在朋友或母女之间以窃窃私语和交头接耳的方式进行的信息传递与分享。如今,透过主流媒介在公共的开放的话语空间的交谈,关于女人的各种话题已从边缘进入主流,成为一种事实甚至是一种时尚。在中国社会变革与转型的大背景下,作为中央台黄金时段的品牌节目,《女人花园》中所谈论的各种女人关心的热点话题,无疑拥有宽广的社会语境。然而,节目的语境与主持人的表达语境并非完全对称的,从媒介的特征和语言学的角度来看,对任何一个话题的讨论所形成的都是开放的多义的话语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主持人对于语境的建构作用不容忽视。

《女人回家备忘录》中,嘉宾1在一次发言中提及她的一篇小说,写的是一个女博士后取得成功后想回家相夫教子,但实际已经回不去了。主持人并未就此话题进行深入挖掘,而是采取转移话题的做法,打断嘉宾1的话题讲到,“我们这里有个博士后还是回去了……”⒃将话题转移到了嘉宾2,主持人按既定话题前行,嘉宾1关于回不去的观点在本节目中没有再能体现。

在一个信息、视角、观点多元化的时代,谈话节目的开放度、深度与自由度是节目的重要特征。所谓“开放度”,指的是主持人所建构的开放的话语平台,让各位嘉宾充分显示观点。所谓“深度”,则指要着重挖掘表象背后的深层原因,特别是要彰显嘉宾对问题的梳理与分析。所谓“自由度”,是针对标准化控制而言的,按照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世界上没有绝对真理,因而更不存在所谓的标准化答案。营造一个自由维度的语境空间,使话题在开放的语境平台上充分交流,表面上看来,主持人似乎减弱了对话语权利的控制,实际上主持人却拥有了更大更自由的收放自如的展现空间。

2.主持人与嘉宾的交流:倾听、均衡与交锋

主持人与嘉宾、嘉宾与嘉宾之间表达与阐释的交流与碰撞,搭建了信息的平台,建构了观点的语境,特别是作为重要“把关人”的主持人,利用设定议题、组织问题调动嘉宾,可以渗入相当多的主观因素,具有很大的影响力。主持人与嘉宾之间常常呈现出信息流动不均衡的状态。《女人回家备忘录》文本显示,59次发言中,从发言次数划分,主持人发言31次,占整个节目内容比例的50%以上,嘉宾1发言7次,嘉宾2发言9次,嘉宾3和4分别发言6次。将主持人的30次发言加以分类,发现:主持人明确表达观点12次,询问嘉宾观点11次,介绍描述8次(若一段发言中既有表达观点又有询问观点或介绍描述的,则归入表达观点类)。分别构成发言总数的40%、40%和20%。表明主持人在这场谈话中有力地控制了谈话的现场局面。

从主持人发言文本字数划分,表达观点类平均每次300字,占用时间为1.5分钟,12次发言共计4800字,历时16分钟;询问嘉宾类平均200字,占用时间为1分钟,11次共计2200字,历时11分钟;介绍描述类平均100字,占有时间为0.5分钟,共占用时间4分钟。由此划分,主持人发言时间约31分钟,占1小时节目总时间的50%,其中,主持人表达观点的时间(16分钟)也占主持人发言总时间(31分钟)的50%以上。

然而主持人最重要的作用究竟是什么呢?美国CNN节目主持人韩玉花女士曾说过:“我的任务不是告诉世界我的看法,而是让嘉宾说出他们的想法。我在这里只是媒介,而不是专家。”⒄尽管在《女人回家备忘录》节目中,四位嘉宾中并没有此类话题的专家,但是他们的所见、所做、所想、所感,是真实的也是最为宝贵的,在此过程中,主持人的倾听比阐释自己的观点更有价值。

不仅主持人与嘉宾之间信息流动不均衡,嘉宾之间也常常出现此类情况。由于嘉宾的地位、背景、与媒体打交道的经验不同,在广播中谈话的表现方式也各不相同。“个人知识获得的可能性将影响到个人话语的文化能力,包括话语的选择范围和选择类型。在这方面,每个人的机会显而易见不是均等的。”⒅主持人的工作之一就是为嘉宾创造较为均等的发言机会,以期观点的全面与多样化。本文本中,嘉宾1发言7次,嘉宾2发言9次,嘉宾3和4分别发言6次,从数量上看,基本呈均衡状态。然而从观点的轻重来看,则相去较远。

主持人以自身固有观点为准则,并以31次发言的次数明确表达观点,嘉宾与主持人观点呈现出高同质性的倾向,嘉宾与主持人相左的观点仍存在着有如“沉默的螺旋”的现象。嘉宾与主持人之间、嘉宾之间激烈的观点交锋这一谈话节目最为精彩之处、最有魅力的所在,在本期节目中,仍基本上是空白。

3主持人表达背后的文化:个性、倾向性与权威性

广播频率给了主持人充分展示自己的时间,每个主持人都希望凭借自身的实力成为一个有个性的主持人。然而这种个性的展示是通过表达与阐释完成的。主持人自身的观点只能是一家之言,而不应是话语霸权。就个性化而言,主持人应恰到好处把握自身价值的展现,因为听众的焦点应该集中在讨论的话题中而不是主持人个人身上。

处理好真实性与个人倾向性的关系也是主持人的必修课。事实上,没有人能真正摆脱倾向性。但是倾向性实际上是一种个人的角度甚至是偏见。一个好的主持人应尽量避免个人倾向性的过度彰显,对于电台主持人来说,不仅应滤除观点上的倾向性,还应滤除包括声音中的倾向性。特别是对相反意见的公平对待,是主持人的素质和水平的真正体现。

社会学理论认为,人类行为习自观察。显然,媒体的影响力并不在于创造,而在于表达。当然,对于大多数主持人来说,最高境界是主持人在节目当中所具有的表达的权威性。主持人的权威性并不是以谈话数量为标准,而是以谈话水平为准则的。BBC(英国广播公司)声音培训员大卫·邓希尔曾指出:“权威性不是指声音,权威性是种状态。”⒆权威性来自于深厚的理论根基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女性广播节目主持人的职业,是女性学、传播学、语言学的交汇点。掌握相关的媒介规律、女性规律、话语规律是权威性产生的渊源。女性广播节目,既有着广播所属的大众传媒的一般传播特征,更由于其宗旨、目的、话题、内容的定位,以及主持人、嘉宾、听众(读者)的相对集中性,而有着明显的性别特征。广播节目主持人在掌握这些特征的同时,还应该识别语言特征,在成为好的倾听者和协调者的同时,也能成为具有深刻思想的话语的来源者和使用者。

积极解读和把握相关理论的本质和脉络,认真实践和呈现广播谈话节目的真实与自然,作为《女人花园》的园丁,女性节目不仅可以体现“关于妇女”的话题,更可以体现出“为了妇女”的宗旨。女性节目主持人的表达与诠释的功力与水平是关键的关键。

注释:

⑴万梅等主编:《午间一小时》——绝对现场(一),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02年5月,第2页。

⑵⑶⑷⒃万梅等主编:《女人花园》,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2年1月,第4、2、3、414页。

⑸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人民出版社,1999年8月,第57页。

⑹⑿⒀[法]西蒙娜·德·波伏娃:《第二性》,中国书籍出版社,1998年2月,第101、772、133页。

⑺⑻⑼⑾[法]吉尔·里波韦兹基:《第三类女性》,湖南文艺出版社,2000年4月,第182、181、195、187页。

⑽资料来源:联合国开发计划署:《2001年人类发展报告》,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年9月。

⒁[美]贝蒂·弗里丹:《女性的奥秘》(1963年),北方文艺出版社,1999年2月,第5页。

⒂[美]丹娜·杰克:《压抑的女性》,2000年1月,第1页。

⒄李希光主编:《下一代媒体》,南方日报出版社,2002年4月,第199页。

⒅陆扬、:《大众文化与传媒》,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10月,第76页。

⒆[英]安德鲁·博伊德,刘利群译:《播音员的素养和技能》,《播音主持艺术》(2),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0年6月,第25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