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农村学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误区与对策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农村学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误区与对策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在教育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然而农村学校在整合过程中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如何解决存在的问题,极大地发挥信息技术课程整合的作用,这就要求农村教师必须认清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存在的误区并有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程;整合;误区;对策

一、存在的问题

1.多媒体课件成为课堂教学的“电子黑板”

经常参加学校及校际间交流时多媒体课程的课堂实录拍摄工作,见到最多的多媒体课程就是将课程内容精简为概括性的文字和动态图片,再配以动画、视频和声音,然后根据讲授过程按部就班地展示给学生。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注意到的就是生动形象的画面,变化多端的声音效果,课堂显得生动、形象,气氛尤为活跃。这种所谓的整合其实就是简单课程内容的形式化和表面化的概括,其基础点落在了通过多媒体重复教师概括后的课程内容上,远远不是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合于各学科的辅助教学上。多媒体课件其实就是起了“电子黑板”的作用。这种多媒体的教学过程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致使课程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的重难点、知识体系没有得到充分展现,课堂多媒体的使用也就成为教学过程的一种装饰和点缀,导致在教学中的不良结果就是:学生的课堂学习停留在直观感官的水平上,抽象思维能力在课堂上得不到培养、甚至被弱化,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和内在质量大打折扣,达不到课堂教学应有的效果,信息技术和课程的整合变得毫无意义。

2.课堂信息量偏大,教学效果难以保证

多媒体集文字、图片、声音、动画、视频等于一体,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能够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快速展示更多的知识和信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现了传统教学无法实现的教育功能。然而在实践过程中,正是多媒体的这种多样性、丰富性和快捷性,导致教师在应用信息技术时盲目地增加教学内容,增大课堂信息量,甚至有的教师将与课程内容有关的多份材料事无巨细地全部罗列。由于课时限制,教师为了完成课时教学任务,只能加快单位时间内课时信息量的输出,课堂教学中学生只能顺应课件制作者的思维方式做一些简单应答,师生互动也只是增加课堂组织细节。这直接造成学生机械性接受,对要学的内容根本没有足够时间思考和整理。这种做法无形中遏制了学生思维能力特别是求异思维的发展,不利于创新。这样的教学,自然缺乏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3.整合的肤浅化及教学方法没有根本改变

很多教师对整合存在片面认识,认为整合就是简单叠加,即课程内容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出来就是整合。这种认识具有表面性和肤浅性,这种整合使课堂教学仅仅停留在感官学习、直观体验上。学生通过课件展示的直观材料来进行学习,具有一定的便利和优越性,但依赖直观的材料学习极易形成思维上的惰性,学生的学习仍处于被动状态,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被遏制、抹杀。肤浅化的整合忽视了学科教学的目的和自身特点,使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组织形式等仍然沿用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师生、生生的互动也是局限于小组讨论、回答老师的提问。这样,信息技术的参与并没有使教学方法得到根本性改变,学生仍然不能成为学习的主体,仍然处于被动接受灌输的状态。

二、解决对策

1.转变思想观念,扭转“电子黑板”趋势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首先是二者的相融过程,以期实现两者的整体化。它是以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为主导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实质上,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整合的主体是课程内容而不是技术,更不应该是课程和技术的简单叠加,整合要以课程目标为根本,以突出重难点为基础,按照课程目标进行整体教学设计,多媒体课件不一定是教师教学设计各个环节的精简展示,但要根据需要,将抽象难以理解的内容等借助信息技术使其具体化,它只是借助计算机技术使传统教学更加形象化,更加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2.准确把握信息,注重信息和效率的关系

大多数的整合课中,教师都准备了大量的信息资源,有的和课文内容相关,有的则为拓展的知识点,两者综合组成课件不可或缺的部分。固然信息的收集重要,但信息的处理更重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究竟如何准确把握信息资源和课堂教学的关系,如何把握课堂教学的重难点和课外延伸以及拓展知识之间的关系,这是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并引起注意的,为教材服务非用不可的,为拓展必不可少的。教师都要心中有数,正确区分对待,以防在课堂中信息量过于丰富且形式多样,造成学生的只是感官冲击,而非思维波动,这容易让学生“理还乱”。信息为效率服务,效率的达成离不开信息自身的有效性以及信息的有效处理。为此,教师不仅要准确把握信息和教学内容的关系,更要注重信息的有效处理。

3.整合以教学目标为基础,教学以学生为主体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在教学内容上的选择是具有一定局限性的,不能简单地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中,而应该是有选择性的高层次融合。教师课前要充分做好各个教学环节的设计,教学设计必须为教学目标服务,尤其课堂中做好师生活动、小组讨论等具有探究性学习的设计。学生探究的问题要精练、准确,给予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让学生有一个知识形成和发现的过程,然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得到答案,同时教师要注意学生答案的关键点,灵活处理意外答案,不可一带而过或者模棱两可,这样,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以锻炼,同时使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目的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马宁,余胜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层次[J].中国电化教育,20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