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发展中国家局部竞争优势型对外直接投资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发展中国家局部竞争优势型对外直接投资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自从海默(S. Hymer)提出了垄断优势理论以后,经济学者们对发达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原因进行了广泛和深入的讨论。但是,相对于发达国家对外直接投资原因的分析来说,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原因的分析还有很大的拓展空间。本文认为,虽然发展中国家的企业没有整体的竞争优势,但可以具有局部竞争优势。这种局部竞争优势包括局部技术优势、局部规模优势、企业整合优势和市场细分优势。正是这种局部的竞争优势,推动着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成为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重要原因之一。发展中国家企业的局部竞争优势可以通过国际贸易的形式实现。但是,一旦对外直接投资的净收益大于对外贸易的净收益,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将选择对外直接投资。

[关键词]发展中国家 对外直接投资 局部竞争优势

〔中图分类号〕F83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0-7326(2007)04-0018-07

一、发展中国家的竞争优势

邓宁(J. H. Dunning) 通过对许多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情况的分析,提出了一个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取决于本国的经济发展水平的看法。邓宁提出,随着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提高,对外净直接投资出现周期性变化。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低于400美元属于对外净直接投资的第一阶段,在这个阶段只有小量的外国直接投资流入,没有本国直接投资流出。人均国民生产总值高于400美元低于2000美元属于净对外直接投资第二阶段,在这个阶段外国直接投资流入增加,并开始出现本国直接投资流出。人均国民生产总值高于2000美元低于4750美元属于对外净直接投资第三个阶段,在这个阶段本国直接投资流出增长速度超过外国直接投资流入,但对外净直接投资仍然是负数。人均国民生产总值高于4750美元属于对外净直接投资第四个阶段,本国直接投资流出量超过外国直接投资流入量。[1] (P269-296) 邓宁的上述分析被称为投资发展路径理论(Investment Development Path),简称IDP理论。

托伦惕诺(P. E. Tolentino)在1993年利用30个国家的数据,从时间序列和横截面两个方面对邓宁的IDP理论进行验证。时间序列分析证明了邓宁的IDP理论的有效性,但横截面分析的结果却不支持邓宁的IDP理论。托伦惕诺认为原因是发展中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不仅数量上迅速增加,而且时间上也提前了。[2] (P86-120) 但是,刘红忠利用1988-1995年32个国家和地区的数据,根据不同的假定建立了4个Panel数据模型对邓宁的IDP理论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托伦惕诺所说的结构变化不存在,邓宁的IDP理论具有广泛的适用性。高敏雪和李颖俊同样证明IDP理论具有广泛的适用性。[3] (P 47-52)

关于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原因,一些经济学者从竞争优势这个角度进行了分析。威尔斯(L. T. Wells)在他所著的1983年出版的《第三世界的跨国公司》一书中,提出了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原因在于它们具有某种竞争优势,他将这些竞争优势归结为下述三种优势:第一,小规模制造的优势,包括小规模市场、小规模技术、低管理成本等方面的优势;第二,当地采购和特殊产品的优势,包括使用当地资源、生产民族产品等优势;第三,接近市场的优势,包括商标、追随顾客等优势。

小规模制造的优势是指发展中国家的企业为小规模的市场提品所具有的优势。某些发展中国家对制成品的需求量较小,市场容量有限,发达国家的企业采用大规模的生产方法难以获得效益,从而给发展中国家的企业提供了机会。它们可以采用适合于小规模生产的技术,以较低的管理成本在东道国进行小批量产品的生产,以满足当地小规模市场的需要,从而形成了发展中国家企业的竞争优势。

接近市场的优势是指发展中国家企业在东道国生产某些具有一定影响的廉价产品所具有的优势。发展中国家的企业生产的产品以价格低著称,其中不乏物美价廉的产品。而许多发展中国家由于人均产值较低,更倾向于选择价格低廉的产品。这样,当某些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在某些产品的生产上具有一定的品牌效应时,它们可以对另一些发展中国家直接投资,通过雇佣当地廉价的劳动力,以较低的基本建设费用和少支出广告费用等低成本的营销策略,生产出具有价格竞争力的产品。

威尔斯指出,世界市场是多元化和多层次的,对于那些技术不够先进、生产规模不够大的发展中国家的企业,由于它们具有明显的低成本的优势,它们在对外直接投资中仍然具有较强的竞争力。[4]

威尔斯所指出的现象是存在的。但从威尔斯的分析可以看到,发展中国家这种类型的对外直接投资只是一种拾遗补缺,它还不能更加广泛地解释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原因。

拉奥(S. Lall)通过对印度跨国公司的研究指出,发展中国家的企业通过对成熟技术或工艺的消化、改进和创新,可以形成自己的特定优势,如更适合于发展中国家市场的需要,在小规模的生产条件下具有更高的效益等。这样,它们就有可能选择对外直接投资。拉奥认为,发展中国家之所以可以形成自己的特定优势,主要有以下原因。第一,发展中国家对技术的消化、改进和创新往往与本国社会资源的特点相联系。例如,发展中国家所采用的技术,一般具有可以密集使用劳动而节约资金的特点,也就是劳动密集型技术。这样,发展中国家在某种特定的技术上具有特定的优势。第二,发展中国家生产的产品适合于本国的收入水平和消费需求,这样也就适合于其他相似发展水平的发展中国家的收入水平和消费需求。另外,一些大的发展中国家的企业由于本国市场规模较大和需求层次较多,具有生产差异化产品的能力。因此,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在产品的适应性方面具有特定的优势。第三,发展中国家通过对技术的消化、改进和创新,形成了适合小规模生产的技术,这些技术使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在生产数量不大的产品上具有特定的优势。第四,发展中国家的企业能够开发不同于发达国家名牌产品的具有自己特色的同类产品。当某个国家的市场规模较大、不同消费者的购买力存在很大的差异时,发展中国家企业的产品在某一种购买力层次上具有特定的优势。[5]

拉奥对发展中国家的跨国公司不同于发达国家跨国公司的优势进行了概括和比较,如表1所示。

资料来源:S. Lall, The New Multinationals: the Spread of Third World Enterprises,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1983, p7。

拉奥的分析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但它不能清晰地说明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原因。例如,上面的列表没有清楚地表明,发达国家的企业为什么对发达国家的企业具有优势并能够到发达国家直接投资。

笔者认为,发展中国家的企业与发达国家的企业相比,从整体上说在技术、资金、管理、营销等方面都处于劣势。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在每个行业的企业都是如此,更不意味着生产每种产品的企业都是如此。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可以在局部上形成对发达国家的企业的优势,并利用这种优势对发达国家直接投资。这种局部优势是指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在某种特定的产品或某个细分的市场上具有优势,它包括局部技术优势、局部规模优势、企业整合优势和市场细分优势。

二、局部技术优势型直接投资

局部技术优势是指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在某种产品的生产技术上具有的优势。从技术上说,目前新兴产业的先进技术基本上掌握在发达国家企业手中。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技术都是发达国家的企业处于优势地位。发展中国家企业通过对某些趋向于成熟的技术的改造和创新,可以领先于发达国家的企业。

中国的海尔集团公司就是局部技术优势的一个典型的例子。该公司成立于1984年,前身是专门生产冰箱的青岛冰箱总厂。家电生产技术不是当今世界的尖端技术,而是趋向于成熟的技术。但是,即使是趋向于成熟的技术,技术的创新也是没有穷尽的。海尔公司正是凭借着不断的技术变革和创新,使产品的质量不断提高,成为了世界第四大白色家电制造商,并开始大规模地向发达国家直接投资。

首先,考察一下海尔公司的冰箱技术。1998年,海尔公司紧跟世界冰箱技术的发展,开发出国内首台变频冰箱。经过多年的技术积累与创新,海尔公司已经形成全系列100多个型号的变频冰箱。后来,海尔集团公司又开发出无氟冰箱,并同时实现了节能50%的目标,这种超级节能无氟冰箱在世界居于领先的地位。2006年,海尔公司又推出具有“光波增鲜”技术的鲜+变频冰箱。这种冰箱突破传统的保鲜观念,利用光合生长技术,释放5种波长的仿自然光波,达到了保鲜的效果。

其次,考察海尔公司的空调技术。海尔公司创造了“AIP电离净化”专利技术,在房间除尘健康技术上取得了突破。该技术解决了空调的过滤网只能隔离较大的灰尘颗粒,无法隔离小颗粒烟尘的问题,提高了房间的洁净度。海尔公司还发明了“’07鲜风宝”空调专利技术,在调节温度和调度技术上取得了进展。该技术解决了目前的空调只能将温度设定在比环境温度低并且不能设定湿度的问题,可以降温除湿、升温除湿、恒温除湿等等。另外,海尔公司还利用世界首创的“双新风”专利技术,使空调在“呼出”室内污浊空气的同时“吸入”室外新鲜空气,实现“不用开窗、保温加氧”的目的。海尔公司最近研究与开发的全变多联中央空调在能效比上最近取得新突破:最高能效比达到4.28,比普通空调能效比2.5高出近一倍,超过2007年日本年度标准的39.4%。

再次,考察海尔公司洗衣机的技术。海尔公司开发了不用洗衣粉的洗衣机,该洗衣机拥有32项技术专利,它采用电解原理,把水分解成碱性离子,同时采用海尔独有的“双动力”技术,在不用洗衣粉的情况下,达到高于洗衣粉的洗净效果。由于该洗衣机一次就漂洗干净衣服,避免了在衣服上残留洗衣粉的现象,有利于消费者皮肤的保护。

由此可见,海尔公司在白色家电的某些技术方面具有优势。1999年4月,海尔公司在美国南卡州建立了美国海尔工业园。园区占地700亩,年产能力50万台家电产品。2000年,该园区正式投产生产家电产品,并通过高质量和个性化设计逐渐打开美国市场,其中180升以下的冰箱在美国市场的占有率超过50%。这样,海尔公司实现了“三位一体本土化”的目标,即设计中心在洛杉矶、营销中心在纽约、生产中心在南卡州。2002年3月5日,海尔公司买下纽约中城格林尼治银行大厦作为它在北美地区的总部。2001年6月,海尔公司又并购了意大利迈尼盖蒂冰箱工厂。加上海尔公司在法国里昂和荷兰阿姆斯特丹的设计中心,在意大利米兰的营销中心,海尔也在欧洲实现了“三位一体本土化”的目标。[6]

具有局部技术优势的发展中国家的企业要实现对发达国家直接投资,往往需要首先经历对发达国家贸易的过程。对外贸易的主要作用,是使发达国家的消费者了解本企业的产品,并使本企业的产品在发达国家市场上的销售量达到一定的规模,这样直接投资才可能发生。发展中国家这种具有局部技术优势的产品往往是国内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企业借助于它所掌握的技术和利用本国相对廉价的劳动力和土地,来生产这些产品。如果企业将这些产品转移到发达国家生产,生产成本将会上升。如果发达国家的消费者不了解这种产品,或者即使了解这种产品但销售量不大,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将无法实现在发达国家的本土上生产这些产品。

但是,一旦发展中国家企业的产品在发达国家的市场上达到一定的销售量,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往往选择直接投资。发达国家人均收入较高,市场规模较大,如果发展中国家企业的产品以贸易的方式进入发达国家的市场,往往受到发达国家技术标准的阻碍以及反倾销的调查,结果无法拓展发达国家的市场。以反倾销为例,发展中国家企业具有竞争力的产品都是性能与价格比率较高的产品。由于技术上的局限,这些企业难以按照同样的性能与价格比率提高产品的性能和价格,它们只能在一定的性能下降低产品的价格,结果很容易导致发达国家的反倾销。企业关心的是总利润而不是单位产量的利润,即使对发达国家直接投资的单位产量的利润下降,但如果能够得到更大的总利润,它们也将对发达国家直接投资。这种情况可以借助于图1来分析。

图1的横轴表示产量,纵轴表示总成本或总收益。图中的TR曲线表示总收益曲线,TC曲线表示总成本曲线,TFC曲线表示总固定成本曲线,TC曲线与TFC曲线的垂直距离表示不同产量的总可变成本,TR曲线和TC曲线的垂直距离表示不同产量的利润,图中各种收益和成本的数值都是预期值。另外,在图1中,(A)表示国际贸易的情形,(B)表示直接投资的情形,这两个坐标系的单位都相同。假定发展中国家的企业不论是以贸易的方式销售产品还是以投资的方式销售产品,市场价格将相同。这意味着国际贸易和直接投资这两种方式的总收益曲线TR相同。由于对外直接投资需要支付许多额外的成本,即使以国际贸易的方式销售产品需要支付运输成本和关税,它的成本仍然低于以直接投资的方式。因此,(A)中的盈亏平衡点的产量(Oa)小于(B)(Oc)。但是,由于国际贸易受到这样或那样的限制,只要以直接投资的方式销售产品的产量(Od)高于国际贸易(Ob),由此带来的总利润(产量为Od时总收益曲线TR与总成本曲线TC的垂直距离)高于国际贸易(产量为Ob时总收益曲线TR与总成本曲线TC的垂直距离),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将选择对发达国家直接投资。

海尔公司走向世界正是经历了从对外贸易走向对外直接投资的过程。按照海尔公司的说法,海尔公司走向世界的“三部曲”是:本土化认知阶段、本土化扎根阶段、本土化名牌阶段。这就是说,第一步,按照“‘创牌’而不是‘创汇’”的方针,出口产品开拓海外市场,创“知名度”;第二步,按照“先有市场、后建工厂”的原则,当销售量达到建厂盈亏平衡点时,开办海外工厂;第三步,按照本土化的方针,实行“三位一体”的本土发展战略,创“美誉度”。1998年,海尔公司向美国出口的冰箱达到1700多万美元。据统计,在美国建一个冰箱厂的盈亏平衡点是28万台,海尔公司出口的冰箱已远超过这个数字。1999年,海尔公司对美国直接投资。

三、局部规模优势型直接投资

局部规模优势是指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在某个行业里形成大规模的生产所形成的优势。世界上大规模的企业绝大多数是发达国家的企业。但是,发达国家的企业并不是在全部产业中都具有规模的优势。特别是在一些技术趋向于成熟的产业,或者是在发展中国家企业逐渐退出“夕阳产业”中,发展中国家的企业有可能具有规模的优势。它们可以凭借着这种优势对发达国家直接投资。大连机床集团公司就是利用局部规模优势对外直接投资的一个例子。

大连机床集团公司建立于1947年,长期以来是中国机床制造业的重要企业。在中国改革开放以后,该公司迅速发展起来,产量不断扩大。现在,大连机床集团公司总资产达到30亿元人民币,企业规模在世界机床产业中居第7位。虽然机床产业处在不断的技术创新之中,但是该产业相对而言是技术比较成熟的产业。大连机床集团公司在该产业中不是技术领先的企业,但却是规模领先的企业。2003年,大连机床集团公司收购了美国英格索尔曲轴系统公司,建立了全资的英格索尔曲轴加工系统有限公司。英格索尔公司具有100多年的历史,专门生产曲轴制造设备,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曲轴加工设备供应商之一。大连机床集团公司凭借着局部规模优势,一方面它有能力收购发达国家的企业,另一方面它有能力将在发达国家建立的企业融入本企业集团。现在,大连机床集团公司已拥有3个国外全资公司,1个国外股份公司。[7]

具有局部规模优势的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对直接投资的选择可以用图2来分析。图2(B)和(A)分别表示发展中国家企业兼并或收购发达国家企业前后的平均收益(AR)、边际收益(MR)、平均成本(AC)、边际成本曲线(MC)。假定在兼并和收购前后平均收益和边际收益曲线不变,兼并和收购的决策将取决于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曲线的变化。如果在兼并和收购以后经过对企业的整合,减少了组织和安排生产和销售的职能部门,共享了双方最先进的技术,使原材料供给和产品销售的布局更加合理,那么正如图2(A)所示,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曲线将下降,(A)的利润(cp与Oq的乘积)高于(B)的利润(cp与Oq的乘积),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将选择对发达国家直接投资。

如果在兼并和收购以后,发展中国家的企业能够在市场上形成更高程度的垄断,那么图2(B)中的平均收益和边际收益曲线不是与(A)中的平均收益和边际收益曲线相同而发生向上的移动,这样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将得到更大的利润,它更倾向于兼并和收购发达国家的企业。

四、企业整合优势型直接投资

企业整合优势是指发展中国家的企业通过完善生产体系或者完善生产与销售体系所产生的更强的竞争力。在发展中国家的企业根据本国社会资源的特点生产某种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并在这种产品的国际市场上形成一定竞争力的情况下,如果该企业或者只生产某个档次的产品,或者只生产某个品种的产品,或者只有较强的生产体系而没有相应的销售体系,那么该企业有可能通过兼并和收购发达国家企业的方式,来完善自己的生产体系或销售体系,从而产生一种整合的优势。中国多个企业就是由于这样的原因而走上对外直接投资道路的。

以中国联想集团公司为例。联想公司成立于1984年,主要生产个人电脑。经过20多年的努力,联想公司个人电脑的生产和销售在国内居第1位,在世界上居第8位。联想公司在个人电脑的生产上并不具有超过发达国家企业的核心技术。个人电脑的核心技术和关键部件是中央处理器(CPU),而联想公司个人电脑的中央处理器都是美国英特尔公司提供的。2004年12月8日,联想公司以12.5亿美元收购了IBM个人电脑业务。通过这次收购,联想公司将拥有IBM个人电脑的研究与开发机构、生产制造体系、产品销售网络以及“Think”品牌,联想公司在世界个人电脑厂商的排名将由第8位跃升至第3位。

IBM公司是世界上著名的电脑生产企业,在世界电脑制造业位于前列。但是,IBM公司的个人电脑业务多年出现亏损,对公司的整体业绩产生不利影响。为了提高盈利水平,IBM公司准备甩掉个人电脑业务的包袱,集中发展商用服务器等高端产品。联想公司认为,联想公司与IBM公司个人电脑业务具有很强的互补性:从产品来看,联想公司的产品主要是中、低端个人电脑,IBM公司的产品则是高端个人电脑。从特长来看,联想公司的强项是个人消费者电脑,IBM公司的强项是高端商用电脑。在中、低端个人电脑市场格局已经基本确定的情况下,联想公司能否继续发展,取决于它在高端个人电脑生产上的作为。另外,利用联想公司生产和销售个人电脑特长,有可能改变IBM公司个人电脑生产和销售的不利局面。基于这种考虑,联想公司仍然发起这次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前景不乐观的收购行动。

仅仅过了半年,联想公司整合的优势就发挥出来。联想公司不仅把原来亏损的IBM个人电脑业务带向盈利,而且联想公司的个人电脑业务也有2位数的增长。难能可贵的是,联想公司在中国、北美、亚太地区的个人电脑业务均取得盈利,而不是依靠用一个地区的盈利来弥补另一个地区的亏损。[8]

再来分析一下沈阳合金投资股份有限公司。该公司成立于1987年,主要生产电动工具、农业机械、园林机械、汽车电器等产品。2003年12月,合金投资公司以8000万美元收购美国Murray集团公司全部资产,创下了当时中国传统制造业规模最大的海外兼并案例。美国Murray集团公司是英国上市公司TomkinsPLC下属厂商之一,是世界领先的民用草地花园设备供应商和生产商,公司总资产约2.7亿美元,年销售额7.5亿美元。Murray集团公司产品和服务现已销往50个国家,其中在北美和欧洲市场约占75%。在北美,Murray集团与大零售商有着良好的合作关系。该公司83%的产品通过最大的8家零售商销售,其中通过沃尔玛、HOME DEPOT和西尔斯销售的产品占总销售量的73.4%。相比之下,虽然合金投资公司具有很强的生产和出口能力,但是没有知名品牌,也没有世界范围的销售网络。合金投资公司收购美国Murray集团公司的主要动机,就是建立自己的品牌,并且使本公司的生产体系与国际市场营销渠道和售后服务网络的有效对接,形成一种整合的优势,迅速在世界上扩大本公司电动工具的市场。[9]

发展中国家企业整合优势直接投资的情形可以借助于图3来分析。图3与图1相似。它们不同的地方是如果发展中国家的企业以直接投资的方式销售产品,它们的总成本较高。但是,由于形成了整合优势,它们不但总收益较高,而且总产量较大。这意味着图3(B)中的总收益曲线TR的斜率要大于(A)中的总收益曲线TR的斜率,(B)中的总成本曲线TC的位置要高于(A)中的总成本曲线TC。与局部优势直接投资的情形相似,只要以直接投资的方式销售产品所带来的总利润(产量为Od时总收益曲线TR与总成本曲线TC的垂直距离)高于国际贸易(产量为Ob时总收益曲线TR与总成本曲线TC的垂直距离),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将选择对发达国家直接投资。

五、市场细分优势型直接投资

市场细分优势是指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在某个特定档次或特定品种的产品生产上具有的成本优势。某种产品的市场是可以细分为多种市场的。例如,从档次上分,某种产品市场可以分为低档产品、中档产品和高档产品市场。从国际贸易的角度说,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不同类型的产品或同一类型不同品种的产品具有不同的优势。从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对发达国家直接投资的角度来说,发展中国家的企业有可能在某种细分的产品生产上具有成本的优势。

韩国现代汽车公司对美国的直接投资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美国是汽车的生产和消费王国,美国的通用汽车公司和福特汽车公司的生产和销售数量在世界上分别居第一和第四位。从整体来看,美国的汽车工业对韩国的汽车工业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但是,汽车市场是一个高度细分的市场。以轿车为例,轿车分为低档轿车、中低档轿车、中档轿车、中高档轿车、高档轿车。低档轿车并不意味是低质量轿车,它可以是具有优越的性价比的经济型轿车。美国的人均国民收入很高,但美国人并不都是富人,美国人对各种类型的汽车都有广泛的需求。韩国的汽车工业正是从经济型轿车取得突破,在同等性能的条件下对美国的汽车具有低成本的优势。现代汽车公司就是利用这种市场细分的优势实现对美国直接投资。

现代汽车公司(Hyundai Motor Company)建立于1967年。经过30多年的发展,虽然它还没有进入世界十大汽车公司的行列,但已经取得了良好的业绩。现在,现代汽车公司向世界193个国家和地区出售汽车。到2004年,现代汽车的出口累计达到了1000万辆。2005年,现代汽车公司在韩国国内市场销售汽车62.7367万辆,在国际市场销售汽车101.1494万辆。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现代汽车公司尝试通过对发达国家直接投资的方式销售汽车。它开始选择在加拿大组装索纳塔汽车,结果遭受惨重损失。后来现代汽车公司加强市场调查,首先对美国出口性价比较高的经济型轿车,在得到美国市场的认可后,再对美国进行直接投资。它投资11亿美元在阿拉巴马州建立了一个汽车组装厂,专门组装现代汽车;在加利福尼亚州建立一个安全测试与研究中心,测试与改进汽车的安全性;再分别在加利福尼亚州和密执安州建立了技术研究与开发中心,前一个中心主要研究和开发汽车技术,后一个中心主要研制下一代的汽车。[10]

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市场细分优势的直接投资通常有一个特点,就是在发达国家建立产品的组装工厂。这是因为细分优势主要来自低端产品的成本优势,如果在发达国家完成产品的全部生产过程,将会失去成本的优势;如果在本国或在其他发展中国家采购零部件,再到发达国家进行组装,才有可能保持低成本的优势。在发达国家组装产品需要支付较高的工资成本和租金成本,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了运输成本和关税成本,因而不会导致生产成本的大幅度上升。

中国企业正在涌动着对外直接投资的热潮。在这样的时刻,冷静地分析中国企业具有什么样的局部竞争优势,对外直接投资与对外贸易相比将增加多少收益的成本,对中国企业取得对外直接投资的成功无疑是重要的。

[参考文献]

[1]J. H. Dunning,Explaining Changing Patterns of International Production:in Defense of the eclectic Theory[Z]. Oxford Bulletin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1979,(41).

[2]P. E. Tolentino,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Third World Multinationals[Z]. Routledge,1993.

[3]刘红忠.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实证研究及国际比较[M].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敏雪,李颖俊. 对外直接投资发展阶段的实证分析[J]. 管理世界,2004,(1).

[4]L. T. Wells,Third World Multinationals:the Rise of Foreign Investment from Developing Countries,Cambridge,Mass.[M].MIT Press,1983.

[5]S. Lall,The New Multinationals:the Spread of Third World Enterprises[Z]. New York,John Wiley & Sons,1983.

[6]海尔集团公司网页[Z].

[7]“大连机床:规模总量居全球行业前茅”[N]. 经济日报,2006-08-10.

[8]联想集团公司的网页.cn[Z].

[9]沈阳合金投资股份有限公司的网页 www. [Z].

[10]韩国现代汽车公司的网页[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