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乐德课程:让每个孩子享受学习的幸福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乐德课程”的研究背景
1.学校源远流长的发展史
湖南省安化县梅城镇完小(以下简称“我校”)原名“阿乐德小学”,后几易其名,1983年更名为梅城镇完全小学。学校创办于1918年,是曾任湖南省教育厅厅长的朱经农为其定名。创始人龙则灵先生将“乐学厚德”教育思想嵌在校训里永昭后人。“乐德”源于《论语》和《周易》。“乐学”语出《论语》,“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厚德”源自《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我校教师光大校训,奉行修身仁爱之师德,营造尊重、关爱、民主之环境,以人为本,教书育人,践行“乐学厚德”的理念。现成为荣誉众多、三湘有名的学校。
2.学校推进新课程改革与素质教育的需要
长期以来唯知识论的课堂观、唯应试论的教学观等造成了高分低能的人才怪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课程内容要体现时代性、基础性,突出“综合性”“选择性”“适应性”的原则。因此,具体实施国家课程要符合学校、学生的实际,必须经过校本化的改造,“乐德课程”的课程教学实践模式是国家课程方案校本化实施的有效载体。
3.学校内涵发展彰显特色的需要
有文化的学校是有特色的学校,独特的“教育思想、教育模式和教育风格”是学校特色的三大要素。我校特色定位是:教育思想层面――实施“乐学厚德”的教育思想,教育模式层面――构建“乐德课程”的课程教学结构体系,教育风格层面――追求“乐德”:师生通过“乐德”环境的熏陶,“乐德”活动的历练,滋养“乐德”气质的提升,实现幸福学习的最终目标。
“乐德课程”的实施,重构学校教育的发展远景和探索。我校从教育伦理的高度,提出培养“乐学厚德”之人,这是重视人本的教育,是为学生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终身幸福奠基的教育,是助推学校内涵发展的教育。故我们构建了“乐德课程”的课程教学实践模式。
二、“乐德课程”的研究过程
(一)研究阶段
破解教育“同质化”、课程“单一化”,培养个性化人才,关键在于培养模式的多元化,尤其是课程的多元化。我们在“乐德课程”的理论构建、大胆实践、积极探索等方面做了大量原创性工作,“乐德课程”的构建研究经历了两个阶段:
1.课程初始探索阶段
对课程建设的研究始于2004年3月,我们认识到开发、建设课程有广阔的空间,编写适合校情、学情的校本课程――“梅山人文”,使学生受到深厚的梅山文化熏陶。2005年,学校把第二课堂作为活动课程排进课表。开设阅读课,2006年5月,全县“书香建设”研讨会在校举行,阅读课成为第一大特色课程,《益阳日报》以“百年老校飘逸书香”为题进行报道。电脑的普及,小学生书写能力减弱,2007年9月开设写字课。
2.课程教学结构研究阶段
2008年9月,学校将《小荷周报》改版成校刊《小荷》。2009年4月,建高标准羽毛球馆,成立羽毛球训练队。学校被定为县课堂教学改革实验校。2010年9月,新编《孝德》读本进课堂。将每周一、三、五的中午时间作为“午间经典诵读”,校园电视台播放《增广贤文》等,将《三字经》等搬上舞台。
2011年4月,学校举行“京剧进校园”汇演活动,肖毅等同学与京剧名票徐根保老师同唱《打金砖》等。在益阳市小学生经典诵读大赛中,学校《木兰辞》节目获市一等奖,并作了《诵读经典,传承国学,彰显书香校园魅力》的经验介绍。同年10月,我校被确定为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样板校建设学校。
2012年3月,罗习锋校长在全市课程改革研讨会上作了《重特色,求创新,不断深化课程改革》的经验交流;4月,改建高标准乒乓球馆,活动课程开设更完善;9月,成立农村少年宫,开设23个社团开展活动。另外,“农村小学生学习幸福现状及问题解决的研究”课题实施“乐德课程”引导学生幸福学习;“家校结合对小学生实施孝德和责任教育的研究”课题开发活动课程进行了孝德、责任教育。
2013年5月,全县课改研讨会在我校举行,我校的“三三”幸福课堂教学模式得到县领导、专家的论证;9月,夏永恒主任在市“十二五”课题研讨会上作《关注生命本真需求,科研引领幸福成长》专题讲座;11月,在全市课程改革研讨会上作《打造课堂特色文化,成就学校发展之路》经验交流。
2014年3月,学校认为“乐德”两字系学校创建之校名,治学之传统,校园文化建设和课程彰显“乐学厚德”思想,对“乐德课程”的结构进行论证:根据“乐学厚德”校训提出由国家课程乐德化、活动课程乐德化、环境课程乐德化三层组成“乐德课程”的课程教学结构模式,符合课程理论和学校实际。“乐学厚德”是学校的校训,也是教育追求的目标――师生共同成长,最终发展成为乐学向上、博学厚积、涵养厚德之人。学校以“乐学厚德”内涵和教育意蕴为基础,从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出发,遵循“乐学厚德”之所道,打造“乐德课程”体系,将“乐学厚德”理念融入校本化课程内容、课程实施与评价。至此,“乐德课程”的课程教学结构模式初步形成。
(二)研究实施
几年来,学校围绕“乐德课程”,按照“课程为载体,项目负责制,全校一体化”的思路开展研究、实施。
1.国家课程乐德化:确保主体性,贯彻“乐德”思想
站在课程建设的高度,我校践行“乐学厚德”思想,再提炼,再创新,进一步拓宽“乐德”的领域,丰富“乐德”的形式,建构“三三”幸福课堂教学模式,其核心理念是化“被动学”为“幸福学”,最终实现“以人为本,乐学厚德”的思想。
2.活动课程乐德化:实施选择性,践行“乐德”思想
(1)建设主题性的人文课程。一是传统节日人文课;二是现代节日人文课;三是校园“八节”人文课;四是主题人文课;五是特殊节日人文课;六是安全人文课;七是“梅山人文”“孝德”校本课程进课表,进课堂。
(2)建设自选社团课程。一是利用早晨、中午的第二课堂开设声乐、美术等16个活动;二是利用少年宫开设象棋、主持人、书法等23个社团活动。
(3)建设实践研究课程。利用梅山地区丰富的资源,开展“深山寻宝”“保ニ,清ニ”等实践活动。
(4)建设多元拓展课程。学校多元拓展音乐、体育、语文课程融合为“教学+技能”的大课程。制定体育、音乐、京剧、书法课程教学要求,体育课开展“阳光锻炼大课间”活动,要求学生分年段掌握两种体育技能;音乐课规定学生掌握葫芦丝小乐器;语文课将写字教学与书法相结合。
(5)建设全员阅读课程。将阅读课排进课表;开辟午间经典诵读时间;举行“亲子共读”“师生共读”活动;将《弟子规》发送到学生手中,开展诵读活动。
3.环境课程乐德化:施行熏陶性,渗透“乐德”思想
(1)教师精神文化。我校根据办学理念和校训,建设人文制度,挖掘本土文化,梳理出学校的文化精神本质――“乐学厚德,自强不息”,并以此感召教师,激发教师“乐教厚德”。
(2)校园隐形课程。学校校史、三风一训、校歌、校刊、校规等都是隐性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潜移默化对学生施教,对生命成长产生深远影响。
4.课程评价乐德化:落实多元化,执行“乐德”思想
课程评价是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要让课程建设落实在对学生全面、个性化的培养中,就必须用多元化的评价衡量课程是否落到实处。学校把“乐德课程”的实施分“夯实制度、立足个体、关注群体、共同成长”四个层面进行评价:一看是否根据制度进行评价,如“三三”幸福课堂教学效果综合评价标准等,使师生共同参与课程建设,推动课程建设的不断革新。二看是否实现每个个体的成功。学校开齐开足各类课程,为学生基础发展提供同等的机会。如对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实现人人会跳绳,会打羽毛球、乒乓球,人人会一门小乐器等。三看关注个体是否得到成功。开设各种活动课程为学生搭建成长平台,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四看是否追求个体融入群体而获得共同成功。课堂教学,从对个人的评价扩展到小组评价,如星级小组和明星个人的评比。课程教学中,声乐的评价,是通过小组集体合唱表演的方式,以集体的总成绩作为每个人的成绩。校园“八节”是充分利用集体项目比赛,如接力赛跑等,有个体评价,还有班级、年级组评价。这让每个学生在活动中融入群体,分享快乐、体验成功。
三、“乐德课程”研究体系的构建
1.“乐德课程”体系构建(图1)
2.“三三”幸福课堂教学模式体系
“三三”幸福课堂教学模式分三个板块。第一板块为序课,要求高效能动,用3分钟左右的时间进行技能展示和训练(话题训练、速算训练、名作欣赏、作品展示)。第二板块为学课,33分钟左右时间有三个“三有维度”,即学习方式、状态、效果。第三板块为结课,要求有效思评,用3分钟左右的时间对学习过程进行梳理反思,评价小组学习情况。
四、“乐德课程”研究的效果
(一)“乐德课程”的构建,有利于学生个性化教育的落实
国家课程、活动课程、环境课程三位一体的乐德化实施,激发了学生创造的欲望,个性特长、实践创新能力、综合素质和个人价值得到充分体现,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二)“乐德课程”的构建,有利于促进教师队伍的专业成长
1.彰显校长的课程领导力
我校建构的多元化课程观和大“乐德课程”,使课程的整体结构走向现代化,使课程的基础性、拓展性、科学性和谐统一,确保了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彰显了校长的课程领导力。
2.彰显教师的专业成长力
多元化的课程开发做到全、新、精,锤炼了教师的教学艺术,县、市、省级教学比武我校有30多人次获奖,50多人次参与省级送课下乡、送培到校活动,取得了10多项教科研成果。教师不断更新知识结构,专业素养不断提高。
3.“乐德课程”的构建,有利于学校整体发展
(1)学校教育远离功利。“乐德课程”结构完整,内容丰富,彰显时代、国家和学校特色,体现师生发展的个性化需求,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多样,办学目标远离功利,从而培养出了个性特长鲜明的学生。
(2)学校教学质量稳居前列。我校近五年的综合抽考中,均获得当年县局组考的各科“一分二率”法综合排名前茅的优异成绩,教学质量稳居全县小学前列。
(3)学校办学特色彰显。“乐德课程”的多元促教育方法多样化,教学风格个性化,使学校个性色彩鲜明,提升学校内涵。2011年以来,学校数学教研组被省总工会授予“芙蓉标兵岗”荣誉称号等各项荣誉。
(4)学校声誉鹊起。“乐德课程”的实施,使学生学习兴趣高,习惯好,成绩优;活动多,素质高,能力全,让人民满意,为学校赢得了声誉,大量吸引了邻县、邻镇的孩子舍近来求学。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样板校检查组高度评价:“梅城镇完小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上所做的工作令人震撼,做好了三开,即省部颁计划开齐了课、开足了课、开好了课;处理好了三种关系,即课改与改课的关系,教学与学教的关系,教育与育教的关系……”学校还承办国培计划县“特岗教师”岗前培训班;罗习锋、刘晓霞、夏永恒3人先后18次在县、市课改会上做经验交流,“乐德课程”理论影响延及全省。多家媒体先后从不同角度报道我校“乐德课程”的研究成果。
此文系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办“十二五”2012年申报的一般资助课题“农村小学生学习幸福现状及问题解决的实证研究”(XJK012BZXX028)课题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