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普通话水平测试与粤方言语音校正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普通话水平测试与粤方言语音校正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对于生活在粤方言区的人们来说,要学习普通话并能说一口标准的普通话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本文试着从声、韵、调和语流音变四个方面来阐述粤方言区的人们在学习普通话时一些普遍存在的语音系统性错误和缺陷,以帮助粤方言区的人们有效的纠正错误的发音方法,提高自身的普通话水平

【关键词】普通话;粤方言;普通话水平测试;语音校正

普通话和方言都是社会交流的工具,但是为社会成员服务的范围却不同。普通话并不是指“普普通通的话”,而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民族共同语。方言是相对于民族共同语而言的,是局部地区人们使用的语言。

在七大方言中,粤方言与普通话的差距最大,同时粤方言又是分布广大的汉语方言。因此对于生活在粤方言区的人们来说,要学习普通话并能说一口标准的普通话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本文试着从声、韵、调和语流音变四个方面来阐述粤方言区的人们在学习普通话时一些普遍存在的语音系统性错误和缺陷,以帮助粤方言区的人们有效的纠正错误的发音方法,提高自身的普通话水平。

一、声母

声母是一个字起头的音,虽然声母发音时值短,但是却是吐字是否清楚准确的基础。大多数粤方言区的人们在语音的声母部分出现的问题比较集中,最明显的属平、翘舌音的语音分辨问题。

1、平、翘舌音的语音分辨

平、翘舌音也叫舌尖前音、舌尖后音。不论是平舌音还是翘舌音,声母都是由舌尖充当发音的主要动力器官,区别在于舌尖接触或接近的发音部位不一样。舌尖前音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是舌尖平伸出去接触或者接近上齿背的位置,使得气流在这一部位受到阻碍发出的音。

舌尖后音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是舌尖向上翘起,接触或接近硬腭前部,气流在这个部位受到阻碍发出的音。但是在粤方言中,是没有翘舌音的,因为普通话里的翘舌音大部分会被发成平舌音。

2、舌面音出现不同程度的尖音问题

在普通话语音声母中还有一组很重要的音――舌面音j、q、x。这组语音的发音方法讲求的是舌面前部自然拱起,去接触或者接近硬腭前部,舌尖自然下垂或者贴于下齿背,气流冲破阻碍发出的音。

粤方言区的人们在说普通话是,都存在着舌面音带有“尖音”的现象。因为在粤方言中没有翘舌音,舌尖或者舌面很少因为语音的发音做出上翘、上拱或类似的动作,在长期的语言习惯中就形成了比较顽固的发音定势,因此也就不可能完成正确的发音方法,并且出现了“尖音”的问题。

3、部分舌根音声母的变读

粤方言中存在有一部分舌根音声母变读的字,例如“开”、“口”、“坑”、“空”等字声母读“h”;“花”、“苦”、“款”等字声母读“f”。这两类字按普通话读音统一归声母读“k”。因此这一类舌根音声母的变读只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记读,以此做出正确的判断。

4、部分次方言区仍存在有n、l不分的问题

相比其他方言区,粤方言区中nl不分的问题不算严重,但是仍然存在于一些次方言区中。鼻音n和舌边音l在发音方法上有很大的不同,但是从听感上来说却又一定的相似度。要解决这个问题,还是要从发音方法上入手,鼻音n的发音方法是舌尖低着上齿龈,软腭下降,气流震动声带,气流从鼻腔通过,同时重开舌尖的阻碍。比如“牛奶”、“恼怒”等得声母就是n。边音l的发音方法是舌尖抵住上齿龈,软腭上升,气流震动声带,气流从舌头两边通过。

二、韵母

韵母,是一个音节中声母以后的部分。主要成分是元音,因而韵母听起来较响亮,是决定一个字音是否响亮的关键。在韵母部分中还存在着一个比较大的问题,即前鼻音韵母和后鼻音韵母的分辨问题。

1、前、后鼻音韵母的语音分辨

鼻辅音韵母是39个普通话韵母中比较特殊的一组,因为单韵母和复韵母都是由元音组成。鼻辅音韵母是由元音加福音n或者ng组成的,因此在发音时需要弄清楚发音的部位和正确的发音方法。

前鼻音韵母是由n结尾的,因此在发音的时候可以借鉴舌尖中音n的发音方法和发音部位,因为不论是什么元音在福音n的前面,最后一定是舌尖音归到上齿龈的位置作为结束发音的动作,并且从元音到鼻辅音的整过过程也应该是自然到位的,这样才能使发音准确、自然。

后鼻音韵母是由辅音ng结尾的,因此在发音的时候可以借鉴舌根音的发音方法和发音部位,同样的无论是什么元音在辅音ng前,最后一定是舌面后部向上抬起,去接近或者接触硬腭的交界处,气流进入鼻腔通路结束发音动作,使后鼻音韵母发音到位。

粤方言一直保存着古入声韵,如[-p]、[-t]、[-k]三类入声韵尾,使入声音节读音短促。而普通话中没有入声韵,古代的所有入声韵在今天的普通话中都变为了舒声韵,所以,粤方言区的人们在说普通话时只有丢弃方言中的入声韵的习惯,按规律将入声韵转换成普通话中的舒声韵才能避免在说普通话时留下的方言语调的痕迹。

2、韵母e发音时舌位过低、靠前

单韵母e是后半高不圆唇元音,在发音时,舌头位于口腔中的相对位置应该是靠后、稍高。但是在粤方言区的人们中,这个音的发音位置往往靠前。另外,在发卷舌韵母er时,也会出现类似的情况。所以要解决这类问题就是让学习者们了解韵母e是后半高不圆唇元音,并多练习。

三、声调

普通话中有四个声调,在粤方言中有九个声调,广西的粤方言甚至有十个声调。这必然不利于粤方言区的人们学习普通话,原因有:

1、粤方言中的阴平和阳平调直接与普通话的阴平、阳平对应,阴平调值基本不变,仍为55。阳平调值由粤方言的21变为普通话的35。

2、粤方言中阴上调的字全部归入普通话上声,调值由35变为214。

3、粤方言的阳上、阴去、阳去三调的字合并,统归入普通话的去声调,调值全部变为51。

4、粤方言的阳入调的字大多数可以全部归入普通话阳平调,调值由2变为35。

5、粤方言中上阴入与下阴入的字按规定分为归入普通话的四个声调。

四、语流音变

语流音变中的轻声、儿化是粤方言中没有的,所以对于生活在粤方言区的人们来说学习轻声、儿化并不容易。

1、轻声

轻声指的是在普通话里有的字在一个词或者句子里需要念得又轻又短,失去了原有的语调。但是在粤方言里,轻声这种语音现象是没有的,因为按照粤方言的发音习惯,每一个字都是重读。

(1)有规律的轻声字

普通话的轻声字有一部分可以从语法的角度来确定,因为这一类的字有很强的规律性。

①语气词。凡是句尾的语气词一般都读作轻声,例如“啊、呀、吧、吗、呢”等。

②助词。助词中的“的、地、得、着、了、过”都读作轻声。

③动词重叠式的第二字和表示趋向的动词应该做轻声读。如:“看看”“想想”“出来”等。

④名词后面一些表示方位的成分应该读轻声。如:“天上”“地下”“家里”等。

⑤构词用的虚词词素“子”“头”也作轻声读。如:“桌子”“石头”“馒头”等。

(2)无规律的轻声字

普通话里还有许多轻声词无法从语法上说明其轻读的规律。这些轻声词也可以大致分为三类。

①第一类词要轻读,不然意义就会发生变化。如:“东西”“地道”“买卖”等。

②第二类词是重叠词素的轻声词。如:“爸爸”“妈妈”“哥哥”“星星”等。

③第三类词是口语中常用的词,存在时间较长,一般较容易掌握,但是也有一些词对于粤方言区的人们来说需要掌握不容易,因为很难从意义上、构词上找到轻声读的规律。如:“葡萄”“玻璃”“萝卜”“骆驼”等。

2、儿化

后缀“儿”在语音上不自成音节,它和前一个音节的韵母融合在一起,使前一个音节的韵母发生卷舌动作,这种想象称之为“儿化”,整个韵母就为“儿化韵”。儿化韵在北方方言中比较普遍,但是对于长期生活在粤方言区的人们来说,儿化韵是一个相对陌生的概念。儿化时,韵母的读音往往会呈现出几种不同的变化,大致情况有:

(1)韵母的末尾是a、o、e、ê、u的儿化,原韵母的读音基本不变,只要求在发音过程中将舌头做出卷舌的动作。

(2)韵尾是-i或-n,儿化时就会丢失韵尾。

(3)韵母i、ü,在儿化时会在原韵母的后边加上er。

(4)舌尖元音韵母-i(前)、-i(后),儿化的时候变为er。

(5)韵尾是-ng的韵母,儿化时丢失韵尾,韵腹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