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析《论语》语录体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析《论语》语录体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作者简介:佟昌泉(1985-),女,辽宁抚顺人,就读于西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

摘 要:《论语》绝非孔子著作,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纂录孔子言行而成,是口头教学情境的活化石。孔子秉承了先秦以来思想对话的传统,在其教学、从事文艺批评的活动中,重视对话,通过对话营造精神境界,彰显审美人生。本文主要通过对《论语》语言风格和语录体所表现的人物和谐统一上来对《论语》语录体加以浅显分析。

关键词:孔子;《论语》;语录体

中图分类号:B222.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11)01-0238-01

“诸子以孔子为第一人,诸子之书以《论语》为第一部”。作为一部重要的儒家经典,《论语》真实生动地表现了孔子的思想和形象,具有浓厚的文学意味和文化价值。

一、《论语》质朴的语言风格

显而易见,《论语》不同于其他许多著作之处在于它是“语录体”。蒋伯潜先生认为,《论语》作为“最早之记言体”,“章既简短,辞已质朴”,而所以形成“质朴”的语言风格,是因为《论语》是孔门弟子记其所见所闻的“直录”,“盖虑其铺张润色,或致反失其真,记录忠实,理所当然。”柳存仁先生把《论语》的语言特征概括为“语长文简”、“多含蓄较深之意义”,认为其“记言之处”,“已颇有较丰富之文字与情感可资表章者”。郑振铎先生认为:《论语》“文字虽极简朴直捷,却能把孔子的积极的思想完全表现出来。”

然而“质朴”并非贫瘠枯燥,钱基博先生认为:较之《尚书》典、谟、誓、诰之“无抑扬顿挫之文,木强寡神”,《论语》二十篇,“浑噩之语,易为流利之词,作者神态毕出”;较之《左传》之“以曲畅为肆”、“以净夸为奇”,《论语》“辞以简隽称美”,“意以微妙见深”,因而“文缓而旨远,余味曲包”,“语约而有余于意,其味黯然而长,其光油然而幽”。

由于孔子对现实人生有着深刻的体察和感悟,因此在《论语》中有许多言简意赅、富于哲理性与启示性的语句。胡念贻先生认为,《论语》中“一些格言式的表述哲学理论的语句”,大多“富有文学意味”,这些语句“词约义丰,在简短的文字里包含了丰富的内容,几个字或十数个字常常是多少年生活经验或长时期的观察所得的结果,文字本身也常常饶有韵味”,“不独内容深厚,语言也富有变化,能够很恰当地表达出说话的人当时的思想感情”,因此,这类语句虽然“朴素无华,却能一下子打动人的心灵”。而谭家健先生则从语录文体特征的角度论述了《论语》的语言艺术的精妙之处,认为其语言特色表现为:“言简意赅,深入浅出,隽永有味”;“善于把抽象的哲理凝聚于具体的形象之中,使深奥的理论文字同时具有盎然的诗意”;理中寓情,“在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谈时,总是力求如实地反映出他们丰富而复杂的感情”,“带有浓郁的抒彩”。可见,研究者对《论语》的语言艺术的研究已经比较深入,《论语》以形象隽永的语言,形成的言近旨远、词约义丰的说理特色,为人所认知。

二、语录人物的和谐统一

实际上,由于对话体所形成的具体场景,因此使《论语》的语言具有极强的抒彩与艺术感染力;在与各色人物的或融洽交流或冲突磨合中,语言又具有鲜明的个性化特征,使语言成了人物形象、性格的自我表现。正是这些充分显示了《论语》的文学特征与艺术成就。

(一)自我独白式内心世界的直接展现

《论语》中比较常见的通过自身独白来反映主体的精神面貌。譬如,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这种自述其志,体现了孔子安贫乐道、高自标持的儒者形象和崇高精神。这种描写人物的方式,“不是工笔,而是写意。好像是水墨画,淡淡几笔,只是点染,略现轮廓,就勾画出人物的精神风貌。”这种通过述志或说理的途征,最易展现人物的学术思想和精神世界,有助于我们了解以孔子为和核心的孔门学者多样化的性格特征。

(二)借他人品评间接反映人物特征

这种语录特征往往采用个人独论或二人对话等多种假借他人之口的品评方式表现出来。譬如对颜回形象的描写,虽与其语言行为的直接记载相关,但在更多情况下通过孔子或他人之口体现出来:《雍也》:“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通过孔子独白,展现颜回安贫乐道、不违仁心的优秀品质。《雍也》:“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先进》:“季康子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这二段分别通过哀公、季康子与孔子的交流,从侧面进一步烘托出颜回的形象。

(三)主客交流折射人物个性

在一定的语境下,人物间的交流是通过语言来完成的,这便从一定程度上展示出问答双方的形象风貌。如《侍坐》一篇,文本用极为简略而传神的笔墨,记叙了孔子周游列国期间,师生间一次充满情趣的坐而论道。通过这种多人交流的语录形式,文本使孔子的宽厚明睿,子路的冒失好胜,冉有的矜持、公西华的笃雅,以及淡泊仕进的曾皙的潇洒、脱俗等等,全都唇吻逼肖、恍然生动地浮现在读者眼前,传神地刻画出了孔门几个弟子的神情风貌。这种通过人物对话、交流所形成的片断或插曲,犹如充满哲理趣味的故事,它全方位地展示出了众多人物的形象,是《论语》中最富文学价值的部分。

(四)客观叙述具体洞察人物本质

这种形式不记言谈,《论语》中此类记载亦较少,内容以反映孔子的日常生活为多,其中以《乡党》最具代表性。其描写孔子在乡里、朝廷、出使别国时的言谈举止,惟妙惟肖,将一个循规蹈矩、严守礼节、温良恭俭的老夫子形象刻画出来。李泽厚先生指出:“《论语》是孔子言行的近真写照。”

综上所述,《论语》通过不同的四种语录形式,展示出众多形态各异的人物形象。同时,孔子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其游说列国而屡遭挫折的辛酸经历、孔门弟子间集体生活的丰富多彩、儒学内涵的博大精深等因素,决定了《论语》丰满的人物形象和情文并茂的文学性,成为《论语》最主要的文学价值之一。

おおげ慰嘉南祝邯

[1]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中华书局,1983。

[2]钱基博《中国文学史》,中华书局,1993(21、30)。

[3]胡念贻《从人物形象看〈论语〉的文学价值》,《文史哲》,1962年第3期。

[4]赵纯伟《的文学语言》,《文史知识》, 1996(04)。

[5]李泽厚《论语今读》,安徽文艺出版社,1988。

[6]柳存仁《上古秦汉文学史》,商务印书馆,1948年。

[9]章沧授《的语言艺术美》,《安徽教育学院学报》1986第3期。

[10]郑振铎《插图本中国文学史》,北平朴社,1932。

[11]蔡伯潜《诸子通考》,商务印书馆,1946。

[12]谭家健《漫谈〈论语〉的文学价值和影响》(《中国古典文学论丛》第1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