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六盘水扶贫的“三变”改革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六盘水扶贫的“三变”改革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六盘水市不满足于“授人以渔”,还要“共建渔场”,通过“三变”改革,不仅成功解决脱贫难题,还为未来打造了发展平台。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句话常常被用在扶贫理念上。有3个国家级贫困县的贵州省六盘水市,却不满足于“授人以渔”,还要“共建渔场”。通过“三变”(资源变股权、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改革,六盘水不仅成功解决脱贫难题,还为未来打造了发展平台。

“三变”不仅是扶贫创新的探索,更是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尝试。“三变”框架中,在坚持土地集体所有性质不改变、耕地红线不突破、农民权益不受损的前提下,土地、资金、劳动力等各种要素被整合在一起,农民脱贫致富不再严重依赖外界帮扶,而是靠激活资源的价值变现。2015年8月25日,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座谈会在六盘水召开。与会者认为,“三变”对于发挥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的优越性,推动扶贫工作,加快农村规模化、组织化、市场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哒啦仙谷”的成功

在六盘水市盘县,有一个叫“哒啦仙谷”的地方,坐落在岩脚村一个约2公里长的山谷里。该村人均纯收入从2012年的3500元增加到2014年的1.2万元,村集体累积300万元。而2014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9892元。很难想象,几年前这里还有40%的贫困率,而现在几乎无贫可扶。

这是“三变”催生的一个典型。休闲观光农业示范园项目大家“共有”,村集体有股权,农民是股东。截至2015年底,哒啦仙谷项目入园企业12家、专业合作社16家、种养殖大户32户,农家乐48家、乡村客栈22家,累计完成投资5亿元。哒啦仙谷式的成功,在六盘水不是孤例。

“三变”是什么?为何能带来如此大的变化?

简言之,“三变”就是用集体所有的资源入股企业,使原本难以发挥作用的集体土地、道路、水面等具备生产要素功能的资源开始变现;让分散的资金,包括扶贫资金进入企业变为股金,按期分红;农民将土地承包经营权折价入股企业,分享红利。

地处滇黔桂集中连片贫困区的六盘水市,耕地破碎,农村贫困面大、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公共配套服务不完善,教育卫生事业发展滞后,农民发展难、就业难、保障难等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调研发现,扶贫攻坚难,难在“散”――资源散、资金散、农民散,农村经济组织化、规模化、市场化水平低。由于资源分散,土地等生产要素流动性差、流动成本高,形不成产业支撑,形不成品牌和市场;由于资金分散,发挥不了整合资源、整合农民、整合产业的杠杆作用,资金使用效益低;由于农民分散,劳动力资源缺少优化整合的平台,加之外出务工人员多,导致农民占有生产资料的闲置和浪费等。

该市扶贫办调研认为,土地承包的“分”解决了吃饭问题,解决富裕问题只能在“合”上想办法。2014年以来,六盘水市开展“找问题、找差距、找目标、找路径”活动。最终,“资源变股权、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作为抓“三农”的具体方法和路径,进入六盘水“三农”发展总体思路。

告别“撒胡椒面”

农村财政资金具有项目多、额度小、一次性等特点,导致财政资金无规模、财政投入效益低、财政支持不可持续等问题。如何把有限的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以“资金变股金”为例,“三变”实践中,六盘水市采取集中投入、产业带动、社会参与、农民受益的方式,以财政资金为杠杆,把政府、企业、农民、社会、金融资本整合起来,走农企合作的路子,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形成农民稳定增收的长效机制。

在不改变资金使用性质及用途的前提下,将财政投入到村的发展类资金(除补贴类、救济类、应急类外),原则上转变为村集体和农民持有的资本金,投入到企业、合作社或其他经济组织,撬动一家一户的分散资金、社会资金、金融资本参与到这个平台上来,用规模资金推动规模化发展。具备发展条件的地方,立足本地优势产业聚集资金;对不具备脱贫条件、生产生活空间条件恶劣的地方,把资金集中投入到异地良好的产业平台上,实现农民对异地优势资源的共享和利用,破解了深山区、石山区、石漠化地区群众在本地难以实现脱贫的难题。

六枝特区堕却乡朗树根村将财政定向投放到贫困户的产业帮扶资金120万元,由贫困户持股入股到六枝特区道地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了4000亩坚龙胆,合作社、农户按照“8∶2”比例进行利益分成。通过实施资源变股权和资金变股金,郎树根村在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村级集体经济积累也在不断壮大。

2014年以来,通过“资金变股金”,全市整合农业、林业、扶贫等11个部门各类财政资金6.5亿元,撬动村级集体资金1.21亿元、农民分散资金2.94亿元、社会资金39.4亿元。

农民变股民其实是农村生产关系层面的变革,不仅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改变了农民生产生活方式,更重要的是,通过农民变股民,推动扶贫方式的变革。

一场治理重建

“全市50多万贫困人口,80%是老弱病残,完全靠他们自己,解决不了问题。核心是乡村治理问题,必须依托集体经济的壮大。”六盘水市一份扶贫调研报告认为。

当前,农村基础设施日益完备,比如水电路,但软指标方面,农村分散的人口和乏力的管理模式日益显出弊端。建“渔场”,需要可持续的资源依托,需要有品牌有市场的产业支撑,需要有现代化的组织水平,需要高效有序的治理能力。说到底,核心在于乡村治理重建。

贫困地区的现实是农村空心化趋势严重,有的地方村干部也都外出务工。在这种情况下,农村的集体经济组织就更加衰落,集体资产躺在“仓库”里睡大觉,无法实现其价值,更不能给组织成员带来利益。

六盘水市“资源变股权”的直接效果,是壮大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原先无力为村农民脱贫致富办事的村委会有了财力,也就有了为眼下谋脱贫、为未来造平台的能力,实施精准扶贫就有了载体。

2014年以来,六盘水市共整合15.5万亩集体土地、7.4万亩“四荒地”作为村集体持有的股权,入股到42个万亩以上农产品生产基地,新增村集体经济收入2477万元。消除“空壳村”157个,“空壳村”占比从2013年的53.8%下降到38.4%。

在“三变”实践中,六盘水市探索的“联村党委”,吸引了很多人的关注。2014年6月,六盘水市出台《关于推进联村党委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以5000―10000村民或2―3个行政村为一个单元,设立“联村党委”,打破地域限制,将产业相近、地域相邻的几个村联合起来,采取“村村联建、村企联建、产业联建、村居联建”等方式,统一对辖区内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社会事业规划协调,实现强村带弱村,村与村抱团发展。

“联村党委”对于扶贫攻坚的效果是明显的。如水城县玉舍镇依托核桃产业,联合俄脚村、甘塘村、海坪村,组建玉舍镇“转山核桃产业联村党委”,核桃产业种植面积达2万亩,联合的三个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500元。

更明显的效果是可以把精准扶贫落到实处。联村党委的建立,从组织形态和产业布局上,可以有效实现异地产业化和异地置业。有了“三变”整合分散的资源、资金、农民这样一个平台和分配机制,加上“联村党委”的组织、布局、协调能力,即使不移民,也可以通过异地产业化和异地置业来实现精准扶贫。

(作者单位:贵州省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