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六盘自古多英才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六盘自古多英才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方水土,养一方百姓,育一方英才。

六盘山地处关陇要冲,通衢重地,自古及今,英才辈出。除上古历史传说中的人文初祖伏羲和神话人物之外,秦汉以来,六盘山地区产生了无数叱咤风云、经邦济世、扶危救困、独步的文臣、武将、才子、奇士。唐宋及元明清时期,六盘山地区的军事战略地位尤显重要。唐与吐蕃,宋与西夏、金、辽等多有战事发生在这一地区,一大批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先后出现,他们或镇边守土,或参政中枢,或治理一隅,或著作等身,功绩卓著,名扬后世,对六盘山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等都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

曲珍(1031~1089),北宋将领,字君玉,宋德顺军(今宁夏隆德)人。曲家世代为当地土著大姓,族内有尚武传统。当宋夏对峙、西夏军队入侵时,在没有官军支持的情况下,曲家“诸父纠集族党”,也能将敌人打跑。曲珍自幼苦练武艺,骑射技精,有“百步穿杨”的硬功夫,“以材武长雄边关”,后被秦凤路钤辖刘温润看中,就让他跟随在自己身边作战,提拔他担任绥德城监押。曲珍屡屡建功,先后升任阁门祗侯、内殿崇班。熙宁年间(1068~1077),曲珍随军参加征讨趾(今五岭以南地区)的战争,再以战功升任~延路钤辖、副总管,改任客省使、环州防御使、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元丰五年(1082),宋军在夏国边界修筑永乐城(今陕西米脂北,无定河东岸),曲珍担任守城之责。不久夏军来攻,宋军死伤惨重。城陷,曲珍缒城逃出,被贬官为息城使。元 初年(1086)重新起用,任环庆路副总管。此时,夏军号称40万之众“寇泾原”,曲珍率军“虚驰三百里,破之曲律山,俘斩千百人,解其围”。因功升东上阁门使、忠州(今四川忠县)防御使。元 四年(1089),曲珍去世,享年57岁。

吴d(1092~1139),南宋将领,字晋卿。宋德顺军(今宁夏隆德)人。因家乡有重武风尚,吴d一边读书,一边练武,不到20岁就练就一身好武艺,尤其精通骑术和箭法,在乡里远近闻名。后西夏军队入侵,吴d为保卫家乡而投笔从戎。政和中期(约1114~1115),在一次阻击西夏军的战斗中首次立功,升任进义副尉。后来又因多次立功而被提拔为队将,泾原第十将和第二副将。南宋偏安江南,金军大举进犯西北时,吴d担任泾原路兵马都监,兼知怀德军,在与金人作战中,屡立战功,升任忠州刺史。建炎三年(1129),朝廷任命大臣张浚为宣抚处置使,到陕西巡抚。张浚非常看重吴氏兄弟,便把吴d提升为统制,将其胞弟吴U提升为掌帐前亲兵。次年,吴氏兄弟在战斗中奋勇杀敌,大败金军主帅娄宿。其间,吴氏兄弟率领宋军,在陕西境内有效抗击金军,成为阻止金人南下四川的劲旅,被南宋朝廷视为西北的柱石。最后南宋朝廷将陕西战场的军事指挥大权完全交给吴d,任命他担任陕西诸路都统制。吴d在总结对金兵以骑兵为主力的作战实践时,发明了“驻队矢”的新战法,即以弓箭轮番群发而制骑兵的战法。绍兴元年(1131),金军在主帅金兀术的指挥下,以10万大军直扑陕西渭州、宝鸡等地。吴U兄弟率部迎战,运用“驻队矢”的战法大败金军,兀术本人也中箭,侥幸逃命。朝廷奖励吴氏兄弟,封吴d为镇西军节度使,吴U为泾原路马步军副总管。第二年,又把陕西军政大权交给吴d,授他兼任宣抚处置使司都统制,节制兴、文、龙三州军事。不久又加任检校少保,兼利州路、阶、成、凤州制置使。绍兴四年(1134)二月,金兀术、撤离喝再次率10万兵马重新进攻陕西。吴d、吴U等将领分东西两路阻击金军,经过两个月浴血奋战,宋军以少胜多,不仅守住原有阵地,还恢复了凤、秦、陇三州土地。捷报传到宋京,朝廷再次破格提升吴d为川、陕宣抚副使,检校少师、奉宁、保定军节度使。绍兴九年(1139),宋金媾和停战,宋廷为嘉奖吴d之功,授予他特进开府仪同三司、升任四川宣抚使,仍继续节制陕西阶、成等州军务。同年,吴d病逝在陕南前沿阵地仙人关,享年47岁。朝廷赠少师,后追封为涪王,谥“武安”。

吴U(1100~1166),南宋将领。字唐卿,吴d的弟弟。他智勇双全,与兄长一起成为著名的抗金大将。建炎三年(1129),吴U与兄长吴d同时被陕西宣抚处置使张浚所赏识,此后兄弟二人并肩作战,同受升赏。吴d去世后,吴U接替兄长使命,成为陕西抗金的主将,被升任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绍兴十年(1140),正当宋高宗赵构和奸相秦桧庆祝“和议”成功的时候,金人撕毁和约,在金兀术指挥下兵分四路对南宋发动全面进攻。金兵很快占领河南、陕西许多州县。接着,金将撤离喝率领西部金兵,强渡黄河,攻占长安,直趋凤翔。这时,只有四川制置权宣抚司事的胡世将和吴U防在河池,情况十分危急,胡世将紧急召集各路将领,商议破敌之策。参谋官孙渥提出河池不可守,宜退保仙人原的意见。吴U认为其长敌人志气,灭自己威风,愤怒地说:“懦语沮军,可斩也!”并自愿“请以百口保破敌”。在吴U的指挥下,首战大获全胜,打击了金军的嚣张气焰,阻止了敌人的西进,挽救了全陕的危局。朝廷升吴U为镇西军节度使,并授予侍卫步军都虞侯。绍兴十一年(1141),南宋与金签订和约。此后,虽然宋金处于和议之中,但吴U治军仍如战时,一刻也未放松警惕。绍兴三十一年(1161),金主调集60万大军,亲自率领倾巢南下,妄图一举灭亡宋朝。是年,吴U已62岁高龄,且身患疾病。宋廷在金兵大军压境的危急关头,任命吴U担任四川宣抚使兼陕西、河南征讨使。吴U指挥西线宋军,接连收复秦、洮、陇、商等地,吸引了大量南下金兵,缓解了东南战场的压力。乾道元年(1165),吴U被召回京城,受到高宗、孝宗厚礼款待,又封为太侍和新安郡王。不久,再出镇兴元府。乾道二年(1166),吴U病逝,享年66岁,追赠太师,追封信王。

刘(1098~1162),南宋将领。宋德顺军(今宁夏隆德)人。前泸州节度使刘仲武第九子,“南渡十将”之一。他少年时代随父生活在军营之中,年龄稍长,就被父亲带上陇右战场,参加抵抗西夏的各种战争。他胆大心细,尤以箭法精熟而著称。徽宗宣和年间(1119~1125),刘由高俅推荐入朝,担任阁门祗侯。宋高宗继位后,特授他阁门宣赞舍人,知岷州,为陇右都护,成为专对西夏作战主力部队的一名将领。由于他作战勇敢,夏人畏之如虎,就连西夏境内的妇女儿童都知他的威名。当张浚主管陕西军务时,看到刘是个奇才,就任命他为泾原经略使兼知渭州(今甘肃平凉)。富平之战失利后,他率部驻德顺军。不久金人攻打渭州,部将李彦琪降金,渭州失守。为此,刘被贬为知锦州兼延边安抚。绍兴三年(1133)复职,担任宣抚司统制,与吴d分别负责守卫四川和陕西。后又被召入京城,任江东路副总管。绍兴六年(1136),提举宿卫亲军。绍兴十年(1140)五月,金人大举进攻南宋,刘时任东京(今河南开封)副留守,节制兵马。刘分析金人南下必占东京,再进攻顺昌(今安徽阜阳),便预先率3000人退守顺昌,后与金兵在顺昌血战多次,杀敌不计其数,取得了顺昌大捷。绍兴三十一年(1161),金主撕毁和议,调60万大军南犯。时刘担任江、淮、浙西制置使,节制诸路军马,总指挥部设在清河口。金兵这次不敢怠慢,采用毛毡裹船运粮,刘则派游泳好手潜入水中凿沉金人粮船。金军一面留精兵与刘对抗,另以重兵转入淮西。时属刘节制的大将王权却被金兵吓倒,不听调谴,不战而逃,彻底破坏了刘的作战部署,不得不暂退守扬州。此时刘不幸身染重疾,只得留侄儿刘汜率1500人扼守瓜州渡口,命部将李横率8000人固守扬州,自己暂赴镇江养病。可是,当金兵直逼瓜州时,刘汜首先败退,李横孤军难挡,左军统制魏友、后军统制王方战死,刘一手训练又身经百战的铁军就这样近乎覆没。刘本人被召还京城,暂时安置在试院闲住,等待处分。次年即绍兴三十二年(1662)闰二月,刘病逝,终年64岁。

元明清及民国时期,隆德大地伴随着时代更迭,也曾屡出奇才,名闻华夏。著名者有铁冠僧、马宝、张维岳、雒达等人。

铁冠僧,生卒年不详,元末明初隆德县辅德里人。年少剃度出家,号玄真。后游历于华山,在空峰幽谷洞养性,自名灵虚子。后人传其教刘伯温之言,撰成《透关玄机》。《透关玄机》序载:玄真乃隆德僧人,能修养,精练气,详识三元之气数,周天之劫数,祸福吉凶,盈虚清长及一切天文地理,阴阳顺逆无不通晓。如此看来,隆德铁冠僧给古老的中华传统文化增添了一份奇说异术,亦算一桩大事。

马宝(1628~1681),明末清初隆德县转角嘴人。幼失姑恃,好勇逞强。崇祯十六年(1643),李自成部破隆德,马宝投闯王部下。后入北京,因战功擢升老营副营总。次年四月,闯王与吴三桂战于山海关,李自成命马宝率骑兵夹击吴三桂,后吴三桂降清,引清多尔衮大军战马宝,马宝为吴三桂俘获,后降而为将。清定天下,马宝为吴三桂部下右都营总兵官。康熙十二年(1673),吴三桂叛清,据滇、黔,命马宝、吴应麟进攻川湘,大获全胜,声势日盛。后吴三桂亲赴常州督师,令马宝等严守岳州,扼洞庭湖口,布重兵为犄角之势。六月,马宝率部攻打彬州,既得彬州,又攻衡州大门永兴。不久吴三桂死,诸将失措,马宝随吴三桂之孙吴世蟠弃衡州走贵阳。康熙十九年(1680)正月,陕西提督赵良栋入川攻克成都,战事吃紧,吴世蟠命马宝等入川节制。三月吴世蟠弃贵阳逃往云南。九月赵良栋会师攻云南,马宝据城守桥,激战中阵亡,时年53岁。

张维岳(1872~1946),字仲武,隆德县城人。民国三年(1914)出任化平县知事,卸任后,曾在平凉等地从事教育工作。抗战期间,因平凉遭敌机轰炸,回乡闲居。维岳喜读书,好诗文,善书法,诗词及墨迹广传陕、甘、宁各省。他曾遍习唐宋各家名贴,取古人之法,自成一体,尤以行书流利娟秀、清朗爽劲而为人称道。1925年,张维岳在上海举办的“全国书法展览”中取第四名,并获“全国书法家”称号。维岳一生淡泊名利,诗词书法作品颇多,但因其不愿留名于后世,著作多数佚失。

雒达(1913~1970),字依道,隆德县城人,民国二十二年(1933)雒达自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毕业,随即考入国立北平艺专,师从齐白石研习国画,是惟一的宁夏籍齐派嫡传弟子。

民国二十六年(1937),雒达与同学谢炳琨、卢光照举办画展。展后出版《三友集》画册,齐白石亲自为其作序,并亲笔书写,予以赞扬。在北平期间,雒达还多次随溥儒先生入故宫,临摹皇室书画。1936年,雒达完成学业,画桂花一幅与白石先生作别,回隆德从事教育工作,曾先后在平凉师范、高平师范任教,并创办静宁中学、隆德中学,从教长达30余年。1970年逝世。

今日隆德,已在昔日前贤先辈留下的丰厚文化积淀下翻开了新的一页。一隅小县,倡古朴文明,谱盛世华章,先后涌现了近千名书画人才和文艺新秀,走出了近万名遍布全国各省市的英才。

(本文图片由隆德县旅游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