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中国电影产业投资回报率低的原因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中国电影产业投资回报率低的原因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本文结合案例从我国电影产业的市场环境、制度环境以及电影创作三个方面着手分析认为我国投资回报率低的原因如下:盈利分成模式不合理、营销方式投资大效率低、后电影商品的开发没有形成体系、电影创作者缺乏市场观念、盗版严重、相关部门对电影产品的不合理管制。此外,本文指出国内电影在制片、发行、放映以及院线制等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电影产业 投资回报率 市场环境 制度因素 创作缺乏

中国电影的产量,2011年以800部超越日本跃居世界第三位,仅次于印度和美国。中国电影的票房年增长率已达20%-30%,位居世界第一。但另一方面,中国电影平均票价比30年前上涨了800倍,已严重制约了国内电影市场的消费需求。据分析,目前中国电影投资火热,但总体仍亏本。这直接反应出我国电影市场的发展并不完善,从宏观的产业价值链环节来讲,中国电影在制作、发行和放映等方面都存在着诸多需要不断改革、发展、完善的方面。国产电影投资景象一片火热,但回报率却很低,其原因主要集中于电影市场环境、制度环境、电影创作三个方面。只有找准“病因”对症下药,对国产电影产业进行全方位的改革,中国电影产业才能有好的出路。

一、市场环境原因

一部电影的价值有多大终究是要由市场决定的。撇开一部分艺术类电影所伸张的纯粹的艺术价值而言,一部电影究竟有没有生存力最终的落脚点还是在票房上。国产电影所面临的市场环境概括起来就一句话:市场化程度不够。这主要表现为独立电影人融资困难、盈利分成模式不合理、电影营销方式局限、后电影商品市场急需开发等。

电影属于高风险行业,投资大、周期长、风险性高。国内除了少数规模制片厂以及一部分声誉如日中天的导演能相对较为轻松的获得融资,大部分电影人寻取资金的渠道非常有限,压力很大。目前有很多的电影项目属于社会投资,这类投资的基本策略是小成本、小制作、小题材。这类投资往往规模小,缺少专业化运作和海外背景,很难取得好的投资收益。所以逐步加大广播影视市场的开放力度,逐步放宽市场准入,吸引、鼓励国内外各类资本广泛参与电影产业发展,不断提高电影产业的社会化程度是解决电影人融资渠道的根本。

目前国内的盈利分成模式还较为传统,国内市场惯常按照演员的经验表现在电影开拍以前敲定报酬数额。在这一方面电影《失恋33天》里的盈利分成模式很值得进行推广。《失恋33天》里的男女主角文章和白百何并不是直接拿片酬,而是参与分成。最后票房大获成功。这一合作模式可以有效降低投资风险,以剧本为纽带,双向选择,可以充分发挥演员导演的积极性,是无力支付当红演员片酬的导演的一个完美出路。

在电影营销方面,市场上的营销方式也较为低效。我国的电影营销主要靠在电影上映之前铺天盖地的对潜在观众进行视觉轰炸以期让观众形成一种自然的高预期,然后反应在票房上。《十面埋伏》、《无极》、《夜宴》、《满城尽带黄金甲》等商业大片都采用了这种营销方法。这种营销方式投资费用很高,而回报却未必高,换句话说,这种营销方式是并未真正达到营销的效果,实际是以牺牲市场的长远利益为代价换来短期的票房高升。如若影片确实叫座尚可,如若不得观众喜欢必然骂声四起,此后观众对这种疲劳轰炸的营销方式也会产生警觉心理,渐渐便会丧失宣传效果同时也丧失观众对大片的心理信任感。这也是国内电影人的市场观念并未真正确立的一个写照。营销是一门科学,并不仅仅是在观众的接触范围内对其进行狂轰滥炸这么简单,我们要真正树立“营销”的观念,从整合的高度,以整合的思维去构建电影市场和营造电影消费的氛围。要促进营销的全方位、多样化以及与此相适应的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调整与更新。

后商品市场急需开发。后商品市场是资金回笼和获得收益的一个重要战场,对后商品市场的合理开发能更深度的挖掘电影的商业性,获得商业利润。国内电影市场已经开始将目光聚焦到了电影产业链的延长线上,但在这方面我们所意识到的还远远不够。国内电影的收益仍然主要靠票房成绩支撑,对于其后续项目的发掘还有待深入。需要提及的一点是电影后商品市场的开发取决于电影上映以后是否成功的引起了关注并激发了观众情感上的反应。所以,从这个层面上说,后商品市场是为成功的影片准备的,能让已在票房上大获全胜的影片收益更高,对一般的影片而言则不存在后商品市场。

二、制度环境原因

电影是准公共产品,对电影产品的管制是不可或缺的,但管制力度的轻重却影响到电影市场健康发展与否。国内电影拍摄中涉及到繁复的报批与审查过程,仍然是电影拍摄的桎梏。枷锁过重直接导致市场中泛滥着娱乐、古装、言情这样的快餐产品。回避社会问题使得拍出的电影与市场经济不相符合。这种情况导致我们生产出来的大量文化产品并不真正具有文化的内涵,同时也直接导致我国电影人拍摄的电影缺乏市场观念,并没有将全部的力量集中到提高影片的质量之上。呼吁政府和电影界强化电影产业的观念。

三、电影创作的局限

最终决定电影的出路是票房,而决定票房的则是影片的价值,是“人文含量”而不是“科技含量”。

电影产业属于内容产业和创意产业。在电影市场进行产业化改革之前,大部分电影制作人由于没有良好的融资途径受制于资金短缺的困境,只能制作一些小成本的艺术片。最早的电影传统甚至将电影的商品性和艺术性相对立,认为商业化程度不高的电影才是真正有价值的电影,这种观念本身违背了电影的立足之本。目前为止,虽然我国电影的市场化程度在不断加深,但是每年仍然存在大量的影片无法进入院线与观众见面,这造成了极大的产业浪费。目前虽然这种状况有所改观,但中低成本影片在市场上的表现仍然疲软,小制作大收入突出重围的“黑马”始终还是少数。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仍然依靠大投入的大片撑着,大部分电影不能进入主流电影院线,绝大多数“见光死”,制造了电影市场繁荣的假象。

影响国产电影叫座情况的因素很多,从源头上来看,剧本的问题是核心问题。国产电影从内容上看总体缺乏新意,缺乏对观众的吸引点,新世纪以来,国产电影出现了以庞大制作华丽场景支撑的“大电影”,但电影内容实际上空洞无物,如电影《无极》,公映过后不仅骂声一片,而且引发了网友的恶搞热潮,至今仍然是国产电影的一个很典型的反面案例。电影制作忽略内容本身而去过分强调技术支持,这种舍本求末的行为最终会反弹伤害到自己,而且影响久远。好在圈内人士对此已经有了清楚的认识,近几年的影片开始了新的转型。电影的内容创新是电影产品的命脉,主要表现在创意能力方面,电影产业的整个价值链都离不开创意。当然,提升产品在技术层面的竞争优势也是电影在声音、图像方面不断创新的驱动力之一。

四、其他因素

除了以上三个方面,由于我国对开放的网络环境还未形成足够有效的监管制度,制度的成熟跟不上数字技术的普及,同时国内对作品版权保护的意识不够,导致国内盗版猖獗,严重制约了内容创意产业的健康发展。

盗版行为对我国电影市场的冲击非常致命。电影产业的发展壮大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电影版权的保护,这直接涉及电影人的切身利益。而国内盗版市场可以说相当的“繁荣”,已经“产业化”,对盗版市场的整顿已无法凭局部力量,通过几次专项打击就可以解决,必须大刀阔斧的改革,通过严肃立法来根治。要加紧有关版权方面的立法,对盗版行为苛以重罚,使电影在文化市场中处于公平竞争的地位,确保电影市场的纯净性。这对于逆境中的中国电影无疑是十分重要的。正如某电影人所说,中国要是没有了盗版问题,好莱坞将自动来到中国。治理盗版问题关键是要下猛药,治顽症,在立法的基础上,严厉打击电影文化产业的盗版问题,保护知识产权,打击盗版已成为中国电影接轨国际市场,繁荣国内市场的关键所在。

国产电影产业链本身也存在不少问题。制作、发行、放映的脱节和错位是目前中国电影业没有形成产业规模的关键:电影的发行和放映由文化部管理,而制作则隶属于广电总局。制作方拿不到发行和放映的收入,而发行、放映方又不能自主选择他们想要的影片。整个产业链无法形成系统的驱动,利益和风险不能均衡,上下游之间缺乏沟通,市场信息阻塞,不能被有效利用。

从发行上来说,中国现在的发行体制既不健全更谈不上发达。发行体制的不规范严重阻碍了电影市场的繁荣。国内电影发行的现状是发行公司并不能真正将其手里的影片全部宣传推广出去,发行公司手里的影片大部分沉积起来束之高阁,并没有真正获得相应的市场效益。发行公司不尽全力做好电影市场的开发的根结在于国内电影发行所获得的利润太低。

而国内院线制也存在自身的问题。首先,院线发展不均衡。到目前为止,国内银幕数量虽然很可观,但却存在两极分化严重的问题,也就是说大院线发展如火如荼,小院线却始终在温饱线挣扎。数量虽然多,但规模并不大。这主要是因为目前大部分院线公司对融资、重组等资本运营手段的运用并不熟悉,小型院线把握市场能力差,抗风险能力弱,缺乏市场开发的经验,在竞争中极易被淘汰。其次,院线建设数量虽然增多,而票房涨幅却不大。如第一部分所说,国产电影产量虽高,但质量底下,导致没有足够的能够放映的片源,所有院线放映的影片大同小异,导致资源设备的浪费。差别化程度低加之院线在票房分账上利益不断被挤压等又导致票价居高不下,影响了大部分影院的使用率,很难令更多观众走进影院观看电影。要解决这个问题,最显著的方法是院线需竭力从各方面打造品牌化,在保证片源质量的基础上对院线功能进行细分,实现差别化经营,深入了解观众习惯和市场状况,避免在同样的服务内容上形成竞争,培养顾客的忠诚度,将院线做强做大。

小结:

虽然我国电影业在总体上存在诸多问题导致电影的投资回报率较低,但是,也出现了不少小投资大收益的影片,而且,我国电影市场正在蓬勃发展,相信国内电影业通过不断改善,能够取得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韩晓黎.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策略及展望[J].电影文学.2011(2).

[2]蓝爱国,马薇薇.文化传承与文化消费――电影产业的文化道路[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8).

[3]张英进.影像中国―――当代中国电影的批评重构及跨国想象[M].上海: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

[4]饶曙光.中国电影分析[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7.

[5]于世利.中国电影产业风险投资的必要性分析[J].吉林工商学院报.2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