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欧阳志远,自然崇敬是生态伦理的基点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欧阳志远,自然崇敬是生态伦理的基点等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社会文明可以分为物质文明――交往文明――政治文明――前神文明,历史上的物质文明经历了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两个形态,客观现实需要在吸收农业文明的合理成分和工业文明的必要成分的基础上,建立生态文明。和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一样,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部分是生产技术变革,同时也需要围绕它建立包括交往、政治和精神的高层文明与之适应。

单纯的技术措施不能解决人和自然的关系问题,因为生态破坏牵涉人的价值观念,许多问题明显不是偶然失误的结果,而恰恰是技术进步的结果,新技术的开发会带来新的问题。生态文明建设需要高层文明的调控,生态意识就是相应的高层文明。没有精神文明支撑,任何法规都治不胜治。伦理是精神文明的主要方面,崇敬心理又是伦理道德的基点。

如同人际伦理把人文崇敬心理作为基点一样。在生态伦理的建设过程中,也有必要把自然崇敬心理作为基点。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把自然界称为“感性的外部世界”,认为离开自然人的生命就无法延生态文明是续。他在《资本论》中指出:“正像威廉・配第所说,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这里已经表达了自然崇敬的思想。

培养自然崇敬心理并不意味着向自然经济倒退,而是要树立一种对自然的内生性情感,促使经济活动走向自然资源的理性开发。培养自然崇敬心理要细化分解,要树立河流崇敬、山岳崇敬、森林崇敬、湿地崇敬、草原崇敬、海洋崇敬等等,否则生态伦理准则无法树立。在传统文化中,其实并不缺乏这些观念,只是在工业文明的推进中其价值被忽视了而已。

社会发展归根结底是人的发展,缺乏自然情感的社会不是一个高雅的社会,发达国家从儿童开始就培养与自然的亲和,这就是把自然崇敬心理的培养作为素质教育的基础。人的素质可以在真、善、美三个方面得到体现,虽然伦理主要是求善,但真善美三者是内在统一的。真是善的前提,美是善的归宿,培养自然崇敬心理要把真和美、善有机结合起来。

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薛松贵

工业文明以来,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的空前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大大加强,这无疑有力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但与此同时,征服自然、人定胜天的意识形态,以消耗大量资源为代价、毫无节制的发展模式,使得人类赖于生存的生态环境不断受到创伤,诸如土地荒漠化加剧,资源枯竭,大量有毒物质和气体排放。许多物种灭绝等,从而直接导致了全球范围内空前的生态危机。

面对日趋严重的生态环境危机,20世纪后期,人们不得不回过头来重新审视“人类与自然的关系”这个古老的命题。结论是:人与自然不应该是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而应该是互为依存、和谐相处、共同发展的关系。如果继续对大自然进行肆意破坏,那么自然对人类的报复也会愈演愈烈,最终地球将无法支撑人类文明社会的持续发展。

1987年,联合国世界与环境发展委员会发表《我们共同的未来》,正式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概念。许多国家和地区深刻反思工业文明以来的发展道路,在保护生态环境方面,进行了大量有益的探索。在中国,针对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国家及时做出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大决策,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新要求。

那么,什么是生态文明,生态文明具有哪些基本特征呢?

我们研究认为,作为一种新的文明形态,生态文明,其基本要义是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核心在于重构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协调发展。其基本特征体现在:

1 自然性与自律性。生态文明强调在改造自然、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同时,尊重自然规律,保护自然环境。解决生态问题,归根到底需要人类对自身欲望的节制。

2 和谐性与公平性。主张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生,主张人类代际公平,要求给子孙后代留下能够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

3 基础性与整体性。生态系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自然界万物各有自己的运演规律,并相互作用。生态文明要求从整体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尊重和保护地球生物的多样性。

4 开放性与循环性。自然界的能量交换和循环都有内在的规律。开发利用自然资源,要依据其承受能力划定底线,寻求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保证自然生态系统有序进行。

5 伦理性与文化性。生态文明认为,人类和地球上的其他生物种类,都是组成自然生态系统的要素。人类应对自然万物给予道德关怀,形成尊重自然、善待自然的思想意识,建立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的文化体系。

生态文明,代表了未来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强调社会经济与自然生态的平衡发展,要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摒弃靠牺牲生态环境换取经济利益的发展模式,走生态文明的现代化道路;倡导节约资源、善待环境、绿色消费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