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台湾移民在美国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台湾移民在美国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最近美国出现了一个电视剧集《菜鸟新移民》(编辑注:Fresh off the Boat,中国大陆的译名是《初来乍到》)。这个带有贬义的片名,讲的是一个台湾移民家庭,为了创业,父母带三个儿子一个祖母,从华盛顿移民到佛罗里达州的奥兰多,以大儿子为视角,笑谑这个家庭的各种滑稽事。故事由成人的声音旁白,倒叙他小时候的回忆。在ABC电视网竟然博到黄金时段播出。

这个为观众旁白的人,其实就是该剧的制作人,以及原著华裔作者黄颐铭(Eddie Huang)。全剧根据他的同名回忆录《Fresh off the Boat》改编。由于他曾做过单口相声演员,所以最后引子的旁白就由他担纲念出。

黄颐铭在美国已经算是一个名人,他是土生土长的第二代移民。他父母是来自台湾的外省人,父亲小的时候不太长进,混的是太保帮派(就像许多台北的外省孩子―详情参考《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被任职政府机关的祖父送往美国成长(在那个的年代,男孩子一旦过了14岁,未服役是不允许出国的。那年月台湾经济迅速起飞,能送个孩子去美国念书,必须有相当的经济基础,足见他祖父是个有办法的人)。黄颐铭在这个父亲经营餐馆、母亲家教甚严的环境里成长。他的叛逆反映在他认同黑人的嘻哈音乐上―虽然他仍旧去读了法律,也当过律师,最后却成了一名单口喜剧相声艺人,还曾将台湾庶民食物“刈包”带到纽约,在地下室开了个谐音“包好吃”(Baohaus)的餐馆,十分后现代地仿谑了包豪斯后现代学派。

餐馆后来红了,因缘际会他开始主持视频烹饪节目,满嘴俚语,装扮嘻哈,颠覆主流以为的亚裔形象,成为新文化符号。但究其里,他就是个美国人。许多人振奋地说终于在“20年后亚裔为主的形象,再度出现在美国主流电视”。因为上一次是1994年,以另一个韩裔单口相声艺人玛格丽特・周的生活为主题的影集《美国女孩》,嘲讽韩裔移民家庭,播出一季后,就在众多种族歧视的嘘声中凄惨落幕。

黄颐铭并不比周小姐更进步,这类作品都是以移民第二代的矛盾或以困惑为喜剧材料(请参考《我的希腊婚礼》或《我爱贝克・汉》),他们将父母和长辈比为传统或文化偏见的奇观,使他们融入英美主流文化社会倍感辛苦。《菜鸟》中的臭豆腐,像虫的面条(难道美国人没吃过通心粉?),母亲和阿姨的争宠,外祖母的小气,祖母的迷信,父母在亲戚前的打肿脸充胖子,甚至是母亲的跋扈,父亲的懦弱,都令人联想到《虎妈战歌》里的蔡美儿家庭。

它基本上是亚裔华人第二代的困境,而非关亚裔人的representation。为什么要用台湾家庭?我的猜测是普遍的“中国热”―说的是中国人的事儿,错置到台湾不致冒犯大陆人,尤其香港曾是西方的殖民地,制度行为较难讽刺,反正连欧巴也搞不清楚台湾和泰国之间的分别。

所以《菜鸟》说的是美国大熔炉的事儿,是如《我爱露西》嘲弄古巴人一样的美国人的事。这和当年携着大美国主义到香港拍的《苏西黄的世界》大相径庭。过去是白种人看中国人,现在是外黄内白的美国人看自己。至于有没有偏见,当然有,喜剧都是夸大的,但因此为在主流时段可以曝光而沾沾自喜,那就不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