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的理念、经验与模式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高中多样化发展”系列之三
【编者按】《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这一要求,为新时期我国普通高中的发展明确了目标定位。如何才能让这一要求“落地”?这涉及到我们如何理解和认识普通高中多样化,应当选择怎样的途径和模式。我们希望,更多的研究者、校长和教师能加入到实践的行列中来,是为“高中多样化发展”系列之三。
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是我国社会转型时期对普通高中提出的新要求,也是对我国普通高中体系性的新定位。
一方面,我国经济社会转型需要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经济社会的转型,对劳动者素质和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而在所有教育阶段中,“高中阶段教育是学生个性形成、自主发展的关键时期,对提高国民素质和培养创新人才具有特殊意义”(《教育规划纲要》)。
要承担起这一重要的历史使命,普通高中必须走多样化发展之路。只有多样化的普通高中,才能为不同类型学生提供不同的发展空间、促进不同个性的形成。同时,学校内部个性化的课程与教育方案、鼓励质疑与批判的评价体系、多样化的社会实践与创新活动,都是形成创新能力的基础,也是普通高中多样化的价值追求。
另一方面,我国社会用人方式的转变推动着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普通高中是基础教育的最后阶段,其发展模式很大程度上受社会就业的影响。应该说,目前高中问题的本质是由社会用人机制造成的。
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在我国取得高端学历文凭就意味着就业有保障。这种“只认文凭不认能力”的社会用人机制,使高中教育被异化为应试和取得高端学历文凭的工具。这既是“应试教育”现象的根源,也是影响普通高中教育改革发展的根本所在。
但连年高校扩招后,全社会已从长期的“文凭短缺”时代进入“文凭相对过剩”时代,社会就业逐步进入“文凭+能力素质”的选拔时代,提升能力素质有了更加重要的现实意义,普通高中面临着从重“应试”转向重“能力素质”的现实需要。此时,普通高中要根据学生的基础和天赋,立足于发现和发展学生的潜能,为不同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发展机会,这就要求高中学校必须走向多样化发展。
同时,就目前普通高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而言,推进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也是解决我国高中弊端的关键措施。
我国教育任务是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但现实却是高中教育“千校一面”:同样的课标、教材、教学,一样的高考试卷,用统一的教育培养学生参加统一的高考,从而导致“英才教育”严重不足、“普及教育”明显过剩,“不需要的必须学,需要的又不让学”的“片面应试”与“片面减负”并存的现象。受各方面政策影响,我国受“英才教育”的学生的学习深度、难度和强度并不比欧美同类高中更高,而我们普遍的高中学习强度则显著大于欧美。
这种不顾学生不同,强行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的“同层竞争、同质发展”,使我国普通高中始终处于高强度的高考竞争之中。于是,学校和学生忽视了知识与经验的现实意义,往往不关注学了什么,只关注要考什么,不关注知识与经验的现实意义,更关注知识经验在考试中是否会考到。以考试为导向的普通高中教育忽视了自身的意义与价值,导致“应试教育”愈演愈烈,考试分数就像一样侵蚀着学生素质与能力的发展。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目的之一就是解决这些问题,使普通高中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
国际经验能给我们什么启示
从世界范围看,一方面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是创新难度越来越大,需要的知识经验越来越多,因此世界各国普遍重视“英才教育”,其高中阶段学习的深度、难度和强度一直都在不断增大;另一方面使用一个创新发明则变得越来越容易和简单,普通劳动者对知识和经验的需求并没有同步增加,这就出现大众化的教育整体变化不大。
面对这种情况,世界各国普通高中采取了多样分类发展的思路:办学类型多样化,分层次、分类别发展;课程教学改革注重增加选择性,致力于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教育;同时多数国家都把推动高考改革作为带动高中教育改革的关键。
世界各国高中办学体制差异较大,办学类型本身也多样化,国际上最为常见的有五种典型类型:1.单一型。此类高中办学目标单一,以升学准备为唯一目的。2.多向型。特点是为不同兴趣学生开设侧重于不同方向的课程。这类高中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有积极作用,但也存在过早分科、影响学生系统掌握学科知识、不利于扩展知识面和视野的问题。3.弹性型。即实行弹性学制,使学力不同的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进度。4.综合型。即渗透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两种思想,试图使二者融合,达到“普通教育职业化、职业教育普通化”的效果。5.特色型。招收具有某方面特长的学生进行培养,有利于学生特殊才能的发展。
相同的办学类型中,学校又可以进行不同层次的定位,避免形成恶性竞争。一般说来,世界各国普通高中有三种基本定位:1.精英高中。通常属于学术性高中,以社会精英人才为培养目标,对学生进行严格的学业选拔,整体学术水平显著高于平均水平。这些高中以学习内容难、入学选拔严、自主学习宽、办学条件优、收费不高为基本特点。2.大众高中。这是数量最多的一类高中。各国情况差异巨大,有些国家这类高中毕业生多数进入四年制本科学习,也有的国家就业和读大学并重。3,普及性高中。在不实行“双轨制”的国家里,这类高中是普及高中教育的基础。学生接受基本的高中教育,升学去向以社区学院等普及型高等教育机构为主,其他学生直接就业。在实行“双轨制”的国家,这类高中通常规模不大,降低学术要求,更加注重职业导向,更多类似综合高中。
通过课程改革推动多样化是当今国际普通高中发展的重要特点。近年来,国际高中课程改革的目标更多强调为每个学生提供个性化的、适合需要的教育,使每一所学校成功,使每一位学生成功,重视教育民主、机会均等、个性发展。
在保证共同基础的前提下,高中为学生在课程方面提供尽可能多的选择机会,将学生的学术课程学习与生活体验、社会活动有机结合,将知识技能的学习与多方面能力发展相融合。课程内容构成上设置大的学习领域,增加选修比例,强化核心课程(外语、数学、科学、技术),注重分层多样(按需要设置不同难度),在课程设置上注重与未来职业有机整合。建立“学生自定学习计划”制度、学生选课指导制度、学分管理制度等保证课程选择性的管理制度。
同时,为了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世界各国都很重视处理好高中评价与大学入学考试的关系,不断推动高考以及整个高等教育选拔方式的转变,采取了一些新的措施和行动,比如:考试形式多元化、平时成绩所占比例提升、统一考试与单独考试相结合、入学选拔方式多元等。这些都为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我国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的路径与模式选择
《教育规划纲要》提出,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需要从促进办学体制多样化、培养模式多样化、探索发现和培养创新人才的途径、鼓励普通高中办出特色等多种途径实现。综合国内外情况,我国推进普通高中多样化可以选择的具体路径有:
一、明确定位、分类发展,通过办学体制改革实现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
目前,我国高中阶段教育实行的是职高、普高并重的双轨制,推进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是以不打破现行双轨结构为前提的,因此无法在办学类型上有大的选择,重点应当是通过普通高中的分类分层,落实各自的办学定位,以实现多样化发展。考虑我国国情,参照国际上高中发展经验,我国普通高中可以分四个类型进行定位发展:
英才高中(可以称为“学术高中”或“科技高中”)。这属于精英教育高中,招生对象是学业成绩分布在前5%的学生,以国内重点大学为主要升学目标。这类高中定位是为拔尖创新人才奠基,体现学术性导向,构建自己的课程体系,在完成合格高中教育基础上形成英才教育的模式。
优质高中。这属于大众性的高中教育,注重基础性,以升学预备为重点,兼顾就业预备,录取对象为学业成绩前50%的学生,升学主要目标为四年制本科。这类高中重视课程体系的特色建设,拥有扎实的教育教学质量。
综合高中。这属于普及性的普通高中,对合格初中毕业生的学业成绩没有特别限制,介于普高和职高之间。注重基础性,坚持升学预备教育与就业预备教育并重,以升入高职高专和直接就业为重点,立足培养合格公民,办学生快乐成长的学校。
特色高中。以培养学生某些方面特长发展为主要目标的普通高中,全校体现某一方面的办学特色,学生生涯计划与学校特色相关联。适应特殊学生、满足社会特定需求,培养特色人才(比如科技高中、外语高中、艺术高中、体育高中、民族高中等等)。
应该说,这样的错位竞争、共同发展是我国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的基础。一方面,各类高中选择不同定位,找到各自的发展方向和空间,在一个区域内尽量减少“同层竞争”、“同质竞争”。另一方面,错位竞争鼓励不同学校选择并明示自己的高中教育质量观,此时,行政管理部门应采取措施,如鼓励学校制订各自发展规划,改革学校评价、办学经费拨款、制订招生与投入政策等,推动不同高中按自己的质量观办学并接受基于该质量观的绩效评价,为社会提供充分、全面的高中质量信息,帮助家长和学生理性选择学校,为每个孩子找到最适合他自己的普通高中教育,从而改变全社会过度关注高考而导致的愈演愈烈的“择校风”。
二、围绕办学特色建设,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
在目前状况下,以创建办学特色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具有很大的现实性。通过推动普通高中学校形成各自办学特色,体现多样化、差异化,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为学生提供各不相同的选择,来实现以特色建设带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的目标。
但由于我国普通高中长期存在着“千校一面”的现象,多数学校并没有突出的办学特色,对办学特色的理解和认识仍然停留在初步阶段,甚至对什么是办学特色也存在模糊认识。一般认为,办学特色是关于“把学生培养成为什么样的人、把学校办成什么样的学校”方面的、与其他同类高中学校不同的理解认识、经验与做法、成果成效的总和。普通高中的办学特色应该是能代表学校整体办学水平的、个性化的、持久稳定的、被社会公认的特征,它建立在一定教育思想与理念基础上,体现为一套成熟的经验与做法,以一系列办学成果为标志。办学特色是学校长期办学努力的成果,要经得起时间和历史的检验。
一般说来,普通高中办学特色建设可以从6个方面思考和形成:一是办学定位。要明确办什么样的高中学校、培养什么样的高中生,这是办学特色的价值基础,体现了学校的个性与特色。二是办学思想。明确用什么样的思想办学校,是办学特色的理论基础。三是办学特色的内容选择,主要集中在课程、教学、德育、管理等方面。四是明确的教育结构,即作为特色的内容需要组成一个明确的结构,以形成表达明晰的办学特色;五是明确的教育方法和活动。六是明确的预期办学成果。
三、以育人模式引领多样化发展
育人模式创新是推进普通高中多样化的另一个主要途径,这是体现在育人过程与方法中的多样化,具有更广泛的现实意义。每一所学校都应当努力探索适合自己的育人模式,通过育人模式的“顶层设计”去建设特色,形成竞争力,以实现多样化发展。
作为普通高中学校教育的“顶层设计”,育人模式包括了育人的思想理念、育人的体系设计、育人的实施与评价反馈等。事实上,每一所学校都是按照某种“育人模式”进行育人的,尽管多数时候这个所谓的“模式”并没有被认识和概括。因此育人模式的反思与概括、优化与重构是普通高中学校改革应做的整体安排,是实施学校发展的主要途径之一。“育人模式”本质上要回答“育什么样的人”“如何育人”的问题,“育人模式”与“办学特色”的区别在于前者以过程呈现,后者以结果体现。
关于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体现了学校的教育思想与理念。学校要培养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要选择在“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的不同层面进行定位,明确学生来源、去向,通过特色办学给学生打上学校独特的“烙印”。
怎样培养人是学校育人模式的主要内容。学校要按照教育规律办学,按照学生身心特点促进学生发展,按照社会现实状况培养学生,按照知识内在逻辑和科学规律组织教育教学。每所学校具体的育人内容不尽相同,由此形成各自的办学特色。
四、以课程教学改革引领多样化发展
学校教育最终要落实到课程体系中,要落实到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在推进高中多样化发展时也可以从课程与教学改革人手,逐步形成自己的育人模式和办学特色。对于很多学校而言,多样化发展从顶层设计可能难以做到,这时候就可以选择从微观的课程教学改革入手。一所学校如果能够给学生提供与其他学校不同的课程选择体系,实施具有特色的教育教学,也能体现出学校自己的独特性,这本身也是普通高中多样化的微观形式。
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重点是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课程选择,基本形式是学校校本课程体系的建设,校本课程体现了学校办学和育人的思考。教育教学改革是当前普通高中十分关注的问题,从课堂教学模式到综合素质评价改革,从校本研修到教学管理制度建设,从德育创新到生涯规划,在教育教学改革中学校有自己的发展空间,可以探索多样化发展并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
同时,新的信息技术也为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带来新的思考与可能。基于新的技术手段,普通高中可以构建新的学习支持模式、人际交流体系、学习诊断模式、教学资源体系等,从而为学生提供个性的、有选择性的、与未来和现实生活紧密结合的新的教育体系。
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体现了时代的要求,也是中国社会现实的选择。作为国家的一项基本教育政策,有关普通高中多样化的理论基础、途径选择、办学模式等都有待不断地探索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