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当科学遭遇人文思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当科学遭遇人文思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作为一个普通人,接触真正意义上的专业科普书籍的机会可能不多。科学在我们的生活中可能只是一个模糊而笼统的概念,正如作者自己的发问:科学到底是什么呢?科学究竟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当我们早就将科学当作人类解释世界、解释自身的手段时,有谁反思过这个问题?

是的,作为一个普通人,面对科学,我们可能不曾认真地去思考过,甚至会认为那是个非常专业的问题,应当是科学家才会关心的事情。然而,读了《科学的边角余料》这本书,才真正意识到科学和我们的生活是如此接近,如此息息相关。

那么,科学在我们现今的生活中究竟处于什么样的位置呢?正像作者的描述:到目前为止,科学就像一匹挣脱了缰绳的烈马,呼啸着向前狂奔,却没有人试图制止或者控制它。

科学被这个时代推到了从未有过的至高地位,成为这个时代可以傲视一切的高大“旗帜”,却也逐渐抛弃了和其他学科之间的互动和交流。这使科学和其他学科之间被人为地划出一条让人难以想象的巨大鸿沟,使科学显得另类而有距离感。

所以,面对现实,要“反思科学”真的很难,这需要你跳出既定的思考模式。然而这对于生长在科学成果铸成的现代社会当中的我们,尤其困难。

即便如此,面对现实,我们仍然得去思考这个命题。虽然,书名冠以“科学”的字眼,但它并非一本板着面孔的科普书,而是一本充溢着人文关怀的人文书籍――作者以一个对科学有所了解的内行人士,站在人文和社会的视角为我们洞开了“科学”这扇窗,揭开了科学世界的神秘面纱,为世界,也为全人类作了一次打入科学世界的“细作”。

作者以强大的思考能力,为我们寻找到了很多人都想知道的科学答案,比如:生命究竟是从何而来?如何发展?

不管你相不相信,我们的生命是从一段路开始的。这段路只有18厘米,而我们却需要爬行1个小时。那是一条狭长的、黑暗的路,但是我们必须独自通过。18厘米的前方有一个叫做卵子的,是我们生命的另一半。

和卵子融合之后的三天里,我们的身体一直在急剧地分裂着。这让我们的身体不再是一半和另一半的结合体,而是一个融合的完整的个体。每一次分裂,都会制造出成倍的新的细胞,我们的生命第一次开始懂得了膨胀的好处。可是,我们需要更大、更安全的空间容纳我们不断变大的身体。于是,我们再次出发,游走到一个叫做子宫的地方。这里足够安全,足够容纳我们继续膨胀的“欲望”。我们深深地贴着温暖的子宫内壁,我们这小小的骚动,会引起母亲的一点怀疑,她开始隐约感到一些异样了。但是,我们还很渺小,渺小到依附着母亲,却还不能让她清楚地感觉到我们的存在。

这些文字带领大家共同思索。这本书还使我们看到了一些有趣的现象,比如:心脏和大脑谁才是身体的王者?也使我们看到了一些让人头痛的问题,比如生命的方程式、心死症候群;看到了科学和人文的界限变得越来越模糊;看到了哲学、社会学、心理学对于科学的种种质问和告诫。

可以说,本书是作者结合了种种人文思考之后去反思科学的产物,很酷,但并不冷漠,在冷静而理性的思考背后,带着对人类的一丝悲悯与无限温情――使我们清楚地看到了人类的生老病死与科学的种种细微关系,甚至通过探讨科学与人类、科学与人文世界,来揭示科学出发的原点,提醒人们不要违背了科学精神。

在这本书里你不会看到科学惯有的骄傲姿态,也不会看到以科学之名,嬉闹杂耍读者、贩卖科普的文字。同样,你也看不到肤浅的、娱乐性的垃圾论点。书中的文章都是严肃的、冷静的,是经过了无数次苦苦思索的棘手的问题,它们“恶狠狠”地逼迫你思考个不停。

在如今光芒万丈的被科学主导的世界里,这样的文字依然只能是“边角余料”。但是,这些文章所提供给我们的思考习惯,将会成长为积极而强大的精神食粮。这也正是本书的目的之所在。

(引文有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