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持续性气道正压通气对老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心血管合并症的影响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持续性气道正压通气对老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心血管合并症的影响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目的:观察持续性气道正压通气老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通气综合征患者心血管合并症的治疗转归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5月-2013年5月于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的老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合并心血管疾病的老年患者71例,利用持续性气道正压通气对患者进行治疗,比较患者治疗后疾病的转归情况与治疗前的差异。结果:治疗后患者的心血管疾病的发作次数均低于治疗前。患者治疗后的舒张压及收缩压与治疗前相比显著降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次数与治疗前相比较明显减少,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性气道正压通气治疗老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心血管合并症能够促进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好转,具有一定临床推广应用的价值。

【关键词】 持续性气道正压通气;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心血管疾病; 高血压

中图分类号 R564.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31-0027-02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是一种由于患者在睡眠中反复发生的上气道塌陷性阻塞所导致的呼吸暂停及通气不足的综合性疾病,其发病率较高,且患者往往伴有睡眠结构紊乱、打鼾、白天嗜睡等临床症状,这些都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健康[1-2]。本研究通过观察持续性气道正压通气对老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心血管合并症的治疗转归,发现其成效良好,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5月-2013年5月于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的老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合并心血管疾病的老年患者71例,其中男54例,女17例,年龄60~87岁,平均(78.9±9.3)岁。其中,中枢型患者3例,外周型患者25例,混合型患者43例。71例患者中,同时合并心律失常的有32例,占45.07%;同时合并高血压的有18例,占25.35%;同时合并冠心病的有16例,占22.54%;同时合并心力衰竭的有11例,占15.49%;合并其他综合症的有8例,占11.28%。所有患者均经诊断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睡眠呼吸疾病学组制定的诊治标准[3]。合并心率失常的患者均符合第11版《实用内科学》的诊断标准;合并高血压的患者均符合2010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的诊断标准;合并冠心病的患者均符合SFC/WHO的临床命名标准化联合专题组于1979年制定的诊断标准;合并心力衰竭的患者均符合2007版中国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治疗指南的诊断标准;合并其他疾病的患者均符合第11版《实用内科学》的诊断标准。

1.2 治疗方法

初次进行持续性气道正压通气时应利用自动滴定仪检测出患者的最佳的有效正压,并于检测后保持治疗压力在8.0~15.8 cm H2O的范围内对患者进行持续性气道正压通气治疗1个月。

1.3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在治疗前后的心血管类疾病的转归,记录患者治疗前后血压以及心绞痛发作的次数频率的变化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心血管疾病的转归情况

治疗后患者的心血管疾病的发作次数均低于治疗前。见表1。

2.2 治疗前后血压及心绞痛发作的频率变化情况

治疗后的舒张压及收缩压与治疗前相比显著降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次数与治疗前相比较明显减少,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71例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及心绞痛发作次数的变化情况

时间 收缩压(mm Hg) 舒张压(mm Hg) 心绞痛次数(次)

治疗前 143±11 85±9 78

治疗后 121±8* 70±7* 23*

*与治疗前比较,P<0.05

3 讨论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是一种睡眠时好发的呼吸系统疾病,老年人发病率较高,其主要的病理生理学变化是低氧血症以及睡眠结构紊乱,严重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还会并发高碳酸血症,导致患者血管内皮损伤,从而增加患者并发心血管疾病的几率[4]。因此,本研究采用具有有效改善患者睡眠结构混乱、增加患者交感神经活性、血管损伤状态等作用的持续性气道正压通气对患者进行治疗。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合并的高血压难以被降压药物改善,这是由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夜间反复出现低氧以及高碳酸血症刺激患者自身的中枢及外周化学感受器,导致其出现自主神经功能的紊乱现象,从而增加交感神经的兴奋性,增加内分泌器官对儿茶酚胺的分泌与释放,从而增加心排出量,增加外周阻力,最终导致患者的血压升高。同时,患者血液中的醛固酮水平及血管紧张素Ⅱ的水平也会增加,增加患者机体的容量负荷[5]。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还可升高患者血液循环中胰岛素的含量,使患者产生胰岛素抵抗,导致其血管收缩、血管内皮细胞增生,最终导致患者血压的升高以及昼夜节律的失调[6]。本研究结果发现,应用持续性气道正压通气进行治疗后,患者的高血压症状明显改善,这可能是由于持续性气道正压通气改善了患者在睡眠时的缺氧以及高碳酸血症,恢复了交感神经的正常活动,降低了患者血循环内醛固酮水平及血管紧张素Ⅱ的水平,改善血管内皮损伤状态,纠正患者的片段化睡眠,从而避免了患者血压的持续升高[7-9]。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易导致冠心病的发生,这可能是由于长期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容易导致患者低氧血症,损伤冠状动脉的内皮的同时堆积脂质,导致微血栓形成后冠状动脉的狭窄;同时该综合征易导致患者出现胰岛素抵抗,可使与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的多种因子血中浓度的增加,同时还能够增加患者血小板活性,导致患者机体呈高凝状态,最终导致患者心肌组织的缺血、缺氧。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导致患者出现心律失常的机制暂不明确,有学者认为,呼吸暂停出现的阻滞性和缓慢性心律失常可能是由于迷走神经的兴奋性较高;心动过缓则是由于血循环中的氧浓度下降;心动过速是交感神经过度兴奋所导致的;而室性异位搏动是低氧血症导致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能够与患者的心力衰竭相互促进,构成严重的恶性循环:心衰可导致患者睡眠过程中呼吸暂停的频率增加,时间延长;低通气综合征可导致患者的心力衰竭加重[10]。本研究结果显示,应用持续性气道正压通气进行治疗后,患者的心血管疾病得到明显改善,这可能是由于持续性气道正压通气能够保持患者上呼吸道的通畅,纠正患者的低氧血症,改善患者机体的胰岛素抵抗状态,平衡患者的交感神经的活动以及患者体内的血管活性物质浓度。

因此,持续性气道正压通气能够有效改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的低氧血症及睡眠结构紊乱等主要病征,具有促进患者心血管疾病向好转的方向转归的作用,具有临床推广应用的价值。

参考文献

[1]梁潇.持续性气道正压通气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血压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7):167-168.

[2]郭殿宝,陈祥坤,盛春永,等.持续正压通气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血栓前状态的影响[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09,16(4):201-203.

[3]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睡眠呼吸疾病学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诊治指南[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2,25(4):195-198.

[4]裴晶,齐志刚,高燕.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对老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心血管合并症的影响[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15(12):1291-1293.

[5]周玉玲,徐震.持续气道正压通气联合药物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高血压的影响[J].泰山医学院学报,2013,34(11):829-831.

[6]苏奕亮,王长谦.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与心血管疾病[J].心血管病学进展,2008,2(1):55-56.

[7]邢晓然,余振球.持续正压通气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患者血压影响差异分析[J].中华高血压杂志,2008,16(6):533-538.

[8]杨宇,周胜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与心血管疾病[J].国外医学・老年医学分册,2007,28(2):83-91.

[9]贺学文.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临床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20):89-90.

[10]刘玉金,陈涛,周乐清,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与高血压病相关性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27):114.

(收稿日期:2014-07-10) (编辑:黄新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