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中国亟需的十大大学排行榜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中国亟需的十大大学排行榜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我国的大学排行榜绝大多数是综合排行榜,鲜见与人才培养质量相关的单项排行榜。

目前,大学生对少数高校有不少“怨言”:老师上课照本宣科;读了一年书还难见“名师”一面;大课上百名学生听,而小班课的老师却成了读研究生的师兄、师姐;学校图书馆藏书虽多,但真正能用的少……这种种问题,都是关系人才培养质量的具体细节问题,与考生利益息息相关。遗憾的是,迄今为止,国内的综合大学排行榜上却没有提供这些有用的信息。

诚然,综合排行榜更宏观,更全面,更直观,数据收集也更简便,而单项排行榜操作起来则复杂、困难得多。例如,学科专业排行榜,全国有52000多个专业点,分布于2400多所高校中,要一一将其排个高下,无疑是个巨大而复杂的工程。又如,毕业生平均年薪排行榜,需要毕业生的配合、就业单位的支持,并且还涉及几个年份,统计工作量之大可想而知。再如,学生满意度排行榜,需要深入高校调研,而最后公布的榜单还不一定被公众所接受,颇有些费力不讨好。但这样工作量巨大、统计复杂、费力不讨好的工作,恰恰是目前我国的大学排行榜最需要做的,也是中国3300多万在校大学生和研究生最需要的。

如果说大学排行榜是个“指挥棒”,那么我们急需它“指挥高校”以社会需求和学生需要为导向来培养人才,而不是离开人才培养去片面追求论文的发表和引用数;我们急需它“指挥学生”理性选择与自己兴趣、爱好相吻合的专业,而不是片面追求所谓“时髦专业”“热门学科”;我们急需它“指挥用人单位”根据实际需要招聘合适的毕业生,而不是片面追求“名牌效应”。可见,大学排行榜要做的主要工作,其实就是对高校各方面的信息进行整合与梳理,并给出评价。倘若能将排行榜落到人才培养的细节上,对高校某一方面的情况做出客观评价,无论对考生择校择专业还是用人单位招聘毕业生,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中国需要的十大排行榜

在今天的中国,我们亟需的大学排行榜是以人才培养质量为导向的单项排行榜,而不是综合排行榜。从排行榜的需求者角度,笔者尝试列出“中国最需要的十大排行榜”。

一、培养成本排行榜

培养成本排行榜旨在帮助教育管理部门、考生及家长了解全国各高校专科生、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的生均培养成本。

计算生均培养成本有两种方式:一是直接成本,即直接花在学生培养上的成本,包括教材费、实验实习费、考试费、教师课时费、体育器材费、住宿费、水电费、图书资料费,等等;二是间接成本,即为了培养学生而花费的所有开支,包括招生就业费、建筑物折旧费、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费、管理辅助人员工资、教学研究成本费、学术期刊经费,等等。

一般地说,它是依据高校培养一名学生的平均成本而研发的,即按照不同层次学生的学制计算花费在培养全过程的平均成本。例如,专科生学制为3年,3年总计花费在每一名专科生培养上的经费数,本科生学制为4年,4年总计花费在每一名本科生培养上的经费数。培养成本排行榜可为分:各类学生生均培养总成本、专科生培养成本、本科生培养成本、硕士生培养成本、博士生培养成本。培养成本排行榜的目的是,激励高校节约办学成本,减少资源浪费,提高办学效益,让学生和家长最大程度地享受到优质、廉价和高效的教育服务。

二、生源质量排行榜

生源质量排行榜旨在帮助政府、用人单位和考生了解全国各高校所招收的各类学生的招生考试成绩、综合素质、学生来源等。

生源质量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一所高校的办学理念。例如,来自农村家庭学生比例高的高校,反映该校是一所平民化的大学。本专科生生源质量排行榜的项目可包括:高考成绩、获得学科竞赛奖励的比例、获得各类综合表彰的比例、来自城镇家庭学生的比例、来自农村家庭学生的比例,等等。研究生生源质量排行榜的项目包括:第一学位来自“985工程”大学的比例、第一学位来自“211工程”大学的比例、第一学历来自“示范性高职”的比例、获得各类创新竞赛奖励的比例等。

生源质量排行榜的目的是,鼓励高校根据各自的培养目标,扩大招生覆盖面,提高教育质量,扩大教育公平(如优先录取优质学生、扩大招收农村家庭学生),注重学生综合素质训练,吸引优秀学生报考。

三、录报率(或第一志愿录取率)排行榜

录报率(或第一志愿录取率)排行榜旨在帮助政府和社会公众了解全国各高校招生的竞争程度,它反映的是一所高校招生的选择性高低,一定程度上体现一所高校品牌对考生的吸引力。

录报率是指一所高校录取人数与报考人数之比,第一志愿录取率是指第一志愿录取人数与总录取人数之比。例如,录报率为1∶50的高校,意味着50个考生报考只有1人被录取,说明该校录取的控制线高,如果预估考试成绩处在录取控制线上下的考生,则填报志愿的风险性较高,要慎重填报;录报率为1∶10的高校,意味着10个考生报考就有1人被录取,说明填报该校的风险低,填报志愿时可大胆一些。

通过录报率(或第一志愿录取率)排行榜的直观数据,考生及家长便能了解一所高校招生时的竞争程度,并根据自身情况提高报考志愿的命中率;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激励高校根据考生成绩、综合素质优先录取第一志愿考生,提高招生的公平性。

四、学科(专业)水平排行榜

学科(专业)水平排行榜旨在帮助考生及家长了解一所高校的学科(专业)水平在全国高校同类学科(专业)中所处的位置。

我们知道,本专科学习阶段强调的是专业,研究生学习阶段强调的是学科,所以针对本专科高校可“专业水平排行榜”,而对研究型大学可“学科水平排行榜”。人们常说,选择一所好大学不如选择一个好专业。它说明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应遵循专业优先原则。上面这句话,如果对一个想大学专科或本科毕业后就找工作的考生而言是对的,因为本专科专业的就业状况会直接影响学生3年或4年后的就业;但对于一个想要本科毕业后继续攻读研究生的考生来说,却不一定对,因为本科阶段选择文、理等基础专业,虽然就业时不一定有竞争优势,但有利于打好专业基础,为今后研究生阶段的学习积累优势。

挑选大学和专业哪个优先?笔者认为要统筹考虑,在同等条件下,应兼顾大学的品牌和专业特色,毕竟一所大学的声誉可以使学生找工作时享有品牌优势,一个全国闻名的专业同样可以使毕业生找工作时占优势。换句话,一所好大学并不是所有的学科或专业的水平都高,一所名气不大的大学也有几个学科或专业蜚声全国。

五、课程质量排行榜

课程质量排行榜旨在帮助考生了解一所高校的课程设置是否合理、教学质量是否令人满意、学生能力和素质提升是否明显等情况。

目前,高校最令人诟病的是课程设置的趋同性,即:一般本科高校、职业类高校的课程设置简单模仿重点大学或研究型大学。殊不知,研究型大学的培养目标是学术精英,注重学术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一般本科院校的培养目标是应用型人才,注重应用研究能力和素质的培养;职业类高校的培养目标是高级技能型人才,注重现场解决技术问题、组织生产的能力和素质培养,因此上述三类高校在课程设置上是完全不同的,即使一些专业基础课有共通之处,但也有要求高低的不同。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为数不少的高校仍然是以教师为导向的课程设置机制,有的甚至是有什么教师开什么课,而没有根据人才市场需求和学生成才的需要设置课程;也有的高校走向另一个极端,即完全以市场或学生需要为导向,市场要什么就开什么课,等到学生毕业时这门课程已经不再适应市场需求。因此,高校课程质量的高低,应当结合市场、学生和专业(学科)发展趋势来设置和优化,与市场需求和专业需要保持一定的距离。例如,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电子商务专业、法学专业等,数年前曾一度非常热,但现在倒成了就业较难的专业。

课程质量排行榜就是要引导高校兼顾专业(学科)、市场和学生需求,不断增强课程设置的科学性、合理性、适应性,提高教学质量,这既有利于公众了解高校课程质量的好坏,也有利于高校及时发现课程设置上存在的不足,不断加强课程建设。

六、学生满意度排行榜

学生满意度排行榜旨在让高校主管部门、公众和高校了解学生对学校各方面工作的满意程度。

来自学生的评价一向被大家忽视,实际上却又至关重要,学生满意度排行榜的具体项目可分为:专业选择满意度、课程选择满意度、教师教学满意度、后勤服务满意度、实验实习满意度、图书服务满意度、文体设施满意度、校园文化满意度等。

毫无疑问,满意度排行榜会给高校形成强大的舆论压力,但这也有利于促进高校改进综合管理与后勤服务,真正实现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成才需求为中心的转变,改变目前很多高校重科研轻教学、重课堂轻课外、重管理轻服务等不良倾向。其具体作用有二:一是引导高校切实将“教育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落到实处,而不是停留在招生宣传上、学校文件中;二是通过学生的评价,使高校主管部门和公众对高校办学过程的监督更到位。

七、生师比排行榜

生师比排行榜旨在帮助政府、社会和学生了解高校的教师资源状况,它反映一所高校在校学生与教师资源的匹配情况。

生师比是指一所高校在校学生数与专任教师数之比,其计算方法有两种:一是在校的全日制自然学生数与专任教师数的比例;二是在校的标准学生数(或当量学生数)与专任教师数的比例。其中标准学生数的折算方法为:一个本专科生等于1个标准学生,一个硕士生等于1.5个标准学生,一个博士生等于2个标准学生,一个留学生等于3个标准学生。一般而言,由于教师的时间和精力有限,生师比越高的,说明这所高校的教师资源越少,学生享有的教师教育教学服务越少;反之,生师比越低的,说明这所高校的教师资源越丰富,学生享有的教师教育教学服务就越多。

根据笔者的研究,生师比为15∶1或以下的高校为精英型高校,生师为15~20∶1的高校为精英型高校;生师比达到或超过30∶1的高校为大众型高校。例如,如果你攻读的专业是外语、音乐、美术、设计艺术等,需要实施小班教学,一般应选择生师比在15∶1及以下的高校,但也意味着培养成本更高,你所需要付出的学费更高。再如,在美国,生师比较低的一般是文理学院,有的文理学院生师比为9∶1或者6∶1,但培养成本也相应更高,学费比美国著名的研究型大学高得多,所以到美国去读本科,最好是选择文理学院;到美国读研究生,则最好选择研究型大学。

八、 “985工程”大学毕业生就业层次排行榜

目前,国家“985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共计39所,其建设目标是世界一流大学或世界知名的高水平大学,一般是综合性、研究型大学。这39所大学是我国最高水平的大学,培养的目标是高水平的学者和专家、管理人才和行业科技骨干。

无论是“985工程”高校的本科生还是研究生,找到工作基本是没有问题的,因此就业率对评价高校没有意义。能反映这类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应该是就业层次,即毕业生是否成为某一领域或行业的精英或骨干?或是只能与高职高专或一般本科院校毕业生“抢饭碗”?对这类大学,应当“就业层次排行榜”。这一排行榜,旨在帮助政府、社会和学生了解其毕业生就业的质量,有利于考生根据自己的人生目标报考,促使高校根据其毕业生就业层次调整并优化培养方案、课程设置。

九、“211工程”大学毕业生平均年薪排行榜

目前,列入我国“211工程”重点建设的大学共计112所,其中包括已经被列入国家“985工程”重点建设的39所大学。“211工程”高校的建设目标是国内一流或高水平大学,一般是教学研究型大学。这些大学大多数是省属重点高校或部委、行业重点高校,培养目标是高水平应用型专家、工程师、中小学教师,毕业生应当成为各行业领域的骨干人才。

与“985工程”高校不同,为了反映这类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和与人才市场的匹配程度,应当“毕业生平均年薪排行榜”,方法是根据毕业生1~3年的平均年薪多少按高低排序,这样有利于考生了解该校毕业生的收入状况,及时调整志愿;有利于这类高校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改进人才培养过程,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十、高职院校就业率排行榜

据统计,我国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数占我国普通高校数的70%左右,成为名副其实的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主力军。高职院校不仅满足了老百姓及子女“上大学”的需要,也为我国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培养了一大批生产、服务、管理一线的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

由于我国正处于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急需大量的高级技师、现场工程师、生产线经理和高技能操作员,因此这几年出现了高职毕业生供不应求的喜人局面,有些年份就业率高于硕士生,有的高职毕业生的工资高于本科毕业生。但是,由于在我国高职院校是新生事物,一些高职院校简单模仿一般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和课程设置方法,在“双师型教师”“订单式培养”方面做得不够,也有少数院校毕业生就业状况不好。为了促进高职院校紧贴劳动力市场需要培养人才,安心培养一线的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促进专业与岗位对接、高校与社会“零距离”,引导那些动手能力强、喜爱现场操作和技术革新的考生报考,有必要“就业率排行榜”。

此外,还可以针对生均图书、生均宿舍面积、师职比(专任教师与教职员工之比)等方面进行单项排名。

值得强调的是,作为组织、公众,特别是考生和家长,我们只能将大学排名榜作为一种参考信息,切不可“迷信”甚至“追捧”大学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