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大学生学业表现归因特点调查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大学生学业表现归因特点调查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通过对某二本工科院校1000余名学生的问卷调查,发现大学生学业表现自我归因上存在以下特点:在不区分学业成绩成败前提下,学生的归因排序首先是自身原因,其次为人际原因,最后为外部原因;高平均学分绩点的学生要比低平均学分绩点的学生对各种影响因素持有更加积极乐观的看法;不同生源地区和不同性别的学生对各类影响因素的评价也存在明显差异;良好的亲子关系对大学生的学业具有重要促进作用;大学生对互联网的依赖已经相当严重,成为影响学业表现的重要因素。学生这种归因特点对学风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关键词】学业表现;自我归因;学风建设

根据教育部数据,1998年我国高等教育普通本科招生规模为65.3万人,2012年为374万余人,十五年间招生规模扩大了5.72倍。由此我国的高等教育由精英化阶段进入大众化阶段。更多的人有机会进入大学学习,而与之相伴是,有更多的学生在大学适应不良,学业表现欠佳。

据中国知网数据,以“大学生学业”为主题的论文篇数逐年增多,1993年只有1篇,2003年有9篇,2006年达到21篇,2008年达到37篇,2009年突破60篇,2013年高达71篇。这从某种程度上说明越来越多的高校面临学生学业方面的困扰,而且在极力寻找解决办法。

当学校正在极力查找学生学业表现不良的原因,寻求解决之道的时候,学生自己是怎么思考这个问题的?同一所学校,同样的环境,大致相同的家庭背景,为什么学业表现会呈现不同的结果?关于这一问题,1994年孙煜明的《不同专业大学生学业成败归因特点研究》和2003年9月罗祥云、佟晓辉的《大学生学业成就归因问卷调查分析报告》较具代表性。前者以韦纳的归因理论为基础,通过对长期努力、心情、能力、运气等8个因素进行了测量,来了解不同专业,不同学业表现学生的归因特点。但随着时代的发展这8个因素是否依然能够解释学生的学业表现?后者从个人因素、学校因素、家庭因素、社会因素四个方面列举了30个因素,以某医学院校在校学生为调查对象来了解学生学业表现归因特点,但学业表现、性别、专业等方面的差异是否对学生的归因产生了影响?距离2003年又过了10年,学生学业归因上又有什么新特点?如果有这对当今的学生工作具有什么样的指导意义?本文尝试回答这些问题。

一、方法

本研究以某二本工科院校所有院系大二(2012级)和大三(2013级)学生为研究对象。根据各院系大二大三学生数,通过分层等比例抽样,委托各系辅导员向学生发放自填式问卷1000份,共收回问卷795份,其中有效问卷698份,有效回收率为69.8%(698/1000)。

本文着重研究不同学业表现的学生时如何看待各种因素对自己学业的影响。学生学业表现方面,设置了三个指标:是否获得奖学金、上一学期平均学分绩点(GPA)、上学期所修课程未通过门数。学业影响因素方面设置了:上学目的、学习态度、专业兴趣、性格类型、意志力、自信心、身体健康状况、教师教学方法、课程考核方式、专业教师素质、辅导员管理方式、学校风气、班级风气、师生关系、校园环境、家庭经济状况、亲子关系、运气、同校好友的成绩、互联网共20个因素。整个问卷由49个封闭式问题和2个开放式问题组成。

在问卷回收后,笔者对问卷进行逐一编号,审核,清理无效问卷后,将698份有效问卷录入统计软件SPSS13.0,做了描述性统计和交叉分析。

二、调查结果统计与分析

(一)样本总体所表现的归因特点

通过统计发现,超过50%的学生都提到影响了自己学业的因素依次为:意志力(70.4%)、学习态度(69.9%)、亲子关系(67%)、自信心(65%)、教师素质(59%)、朋友因素(58.2%)、教师教学方法(52.8%)、互联网(52.1%)、自身身体状况(51.9%)、校园风气(51.5%)、班级风气(50.7%)和自身性格(50.7%)。当具体问及某种因素是促进还是阻碍了自己的学习的时候因素排序又发生了明显变化。64.7%的同学认为良好的亲子关系促进了自己的学业,56.8%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学习态度促进自己的学业。阻碍自己学业的因素中,提及比例最高的是校园环境(28.4%),其次为意志力(25.8%)。

由此,可以看出在不提及某种因素是促进还是阻碍了自己的学习情况下,学生们在学业归因上,大体呈现以下趋势:首先归结为自身主观因素(意志力、学习态度、自信心),其次为人际因素(亲子关系、朋友因素、教师),继而为环境(互联网、校风、班风等)。这一结果和孙煜明20年前在《不同专业大学生的学业成败归因特点研究》得到的结论基本一致。

需要特别说明的一点是,关于互联网使用的问题。52.1%的学生认为对网络的使用影响了自己的学业,其中29.6的学生认为互联网促进了自己的学习,22.5%的学生认为互联网阻碍了自己的学业。在问卷中当被问及“如果连续几天不上网(包括手机和电脑),你会怎么样?(共五个选项:非常难受、比较难受、无所谓、感觉良好、感觉很好)”12.2%的学生表示非常难受,32.1%的学生表示比较难受,感觉良好和感觉很好的合计只占8.8%,这表明高达44.6%的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对网络产生了依赖。

(二)不同院系学生归因特点

在作此调查之前,学校教务处曾经对2012-2013学年各学院学业警告数据做过统计,学生最多的五个院系中,学业警告比例最高的为电信学院(11.76%),其次为材料工程学院为8.13%,第三为汽车工程学院为7.83%,第四为机械工程学院为7.25%,最低为经济管理学院为4.09%。这其中因为有文科专业,课程难度相对较小,使经管院学生面临学业警告的比例明显较低。那么,其他几个院系都是工科专业,这些学生的学业表现归因上是否存在差异呢?

通过统计发现,促进学业因素认同率排名第一位的,除了汽车工程学院学生认为是学习态度外,其他院系学生都认为是亲子关系。各院系学生认为促进自己学业的因素中认同率较高的因素主要是亲子关系、学习态度、朋友因素、上学目的、自信心等,只是排序上略有不同。另外需要说明的一点是由于汽车工程学院回收的有效样本只有64个(其他院系样本规模接近或超过100),样本规模较小,可能对统计数据有一定影响。因此,仅凭本次调查数据,无法绝对说院系因素明显影响了学生的学业归因。

(三)高平均绩点和低平均学分绩点学生归因差异

由于,平均学分绩点最低组和学分绩点最高组人数均没有超过100,为了更有效比较不同学业表现的学生归因差异,笔者将所有学生以GPA为标准分为三类:≤2.5、2.5―3.0和≥3.01,然后拿GPA≤2.5组和≥3.01组进行比较,三组中最低组有300人,最高组有161人。

经过统计发现,GPA≥3.01组学生认为促进学业前五位因素依次为:学习态度(80.7%)、上学目的(75.9%)、亲子关系(71.4%)、意志力作用(68.1%)、朋友因素(64.2%);GPA≤2.5组学生认为促进自己学业前五位因素依次为:亲子关系(55.1%)、朋友因素(47%)、学习态度(43.9%)、上学目的(39.6%)、教师素质(37.6%)。

而对于阻碍学习的因素,GPA≥3.01组前五位因素依次为校园环境(26.7%)、教师教学方式(24.9%)、学校风气(21.3%)、课程考核方式(20.7%)、专业教师素质因素(18%);GPA≤2.5组提及的前五位因素为意志力(36.4%)、课程考核方式(30.8%)、教师教学方法(30.6%)、校园环境(29.2%)、互联网使用(26.5%)。通过对比笔者还发现,对于促进学习的每一个因素,GPA3.01以上组的认同率都比GPA2.5以下组的学生要高。同时,对于阻碍学习的每一个因素,除了专业教师素质这一因素外,GPA在3.01以上的学生其认同率又比GPA在2.5以下的学生认同率低,这说明学业表现较好的学生对事物往往持有更积极的态度,具有更强的适应能力。

(四)不同性别高平均学分绩点(GPA≥3.01)和低平均学分绩点(GPA≤2.5)学生归因特点

通过统计发现,关于促进学业的因素,上学期GPA≤2.5的学生在性别上基本并没有明显差别,前五位因素是相同的,都是亲子关系、朋友因素、学习态度、上学目的和教师素质,只是女生更看重朋友学习成绩和自己成绩的对比效应;而GPA≥3.01的学生,男女生的观点基本相同,只是男生跟看重自信心的作用,女生更看重意志力的作用。

关于阻碍学业的因素,无论是无论GPA高低,性别导致的归因差异比较明显。在低GPA组,男生更多的归因于外部原因,如课程考核方式(31.6%)、教师教学方法(31.3%)、校园环境(29.7%)、互联网的使用(26.7%);女生更多的归结自身原因如意志力(43.6%)、自信心(35.9%)和自身性格(30.8%);而在高平均学分绩点组,男女生也存在差别,男生归结于外部因素如教师教学、校园环境、校园风气、教师素质和考核方式,女生的归因方式比较多样,既有外部客观因素如校园环境、考核方式和教师教学方法,还有运气因素(13.8%),也有自身因素如自信心(13.6%)。见表-1。

在统计中笔者发现一个有趣现象,与人际互动相关的因素(亲子关系,师生关系,朋友成绩等)中,认为这些因素促进了自己学业的比例女生都高于男生。

(五)城乡学生归因差异

经过统计发现,我校学生来自自然村的占54.6%,来自集镇的约占13.6%,两项合并计算来自农村的学生约占68.2%,来自县城的占11.6%,来自地级市的占15.9%。所有被调查的学生中GPA在1.9以下的占12.3%,1.91~2.5的约占32.5%,2.51~3.0的占30.9%,3.01~3.5的占20.6%,3.51以上的占3.8%,来自农村的学生在GPA小于1.9和GPA高于3.51组均超出全校平均水平,这说明农村学生在学业上存在两级分化现象。

关于促进学业的归因方面,无论来自农村还是来自城市,无论平均学分绩点高低共同提到了亲子关系、学习态度、上学目的。不同点是,低分农村学生认为同校朋友的良好成绩和专业教师的良好素质对自己的学业有存进作用。(见表-2)

关于阻碍学业因素中,低分农村学生和低分城市学生在归因上提到了四个共同因素:意志力、课程考核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校园风气,唯一不同点是,农村学生认为不够好的校园环境阻碍自己的学业,而城市学生则认为对互联网的使用(21.6%)阻碍了自己的学业。补充说明一点的是,阻碍农村低分学生学业表现的前五位因素中虽然没有互联使用这一因素,并不是说互联网对农村学生没有影响,经过统计农村低分学生中有53%的学生自述连续几天不上网会比较难受或者非常难受,有25.6%的学生承认对互联网的依赖阻碍了自己的学习。这比城市低分学生感到难受的比例45.3%和自认为阻碍学业的比例21.6%都要高。在高分农村学生和高分城市学生共同提到的不利学业的共同因素是:教师教学方法、校园环境、课程考核方式、校风或者班风,不同点是高分农村生源有22.1%的学生认为对互联网的依赖阻碍了自己的学业,高分城市生源认为专业教师的素质不够好影响了自己的学业。

三、讨论

通过以上的数据分析,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启示,对改善学风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一)良好亲子关系对学生学业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通过以上的数据分析,笔者发现学生无论学分高低,无论男女,无论城乡,都认为良好的亲子关系对自己的学业表现具有促进作用。虽然根据问卷统计,高达89.9%的学生表示自己与父母的关系非常好或者比较好(表示不确定的占7%,表示不够好的占3%)。但事实上,根据笔者和同事的工作经验,大部分家长尤其是学业表现不佳的学生的家长,事实上并不了解自己的孩子在大学的生活。每年学校都会要求辅导员与学生家长(尤其是学业表现欠佳学生)联系,当辅导员告知学生家长孩子在学校面临学业警告时,他们往往非常吃惊,以为自己的孩子在大学一直是在刻苦学习,对大学的生活状态、学习方式等知之甚少。

鉴于学生自认为良好的亲子关系对自己的学业有促进作用,以及学生家长对子女大学生活了解欠缺的事实,学校在学风建设上可以把加强与学生家长联系作为重要着力点。

(二)积极乐观心态,有助于改善学生学业表现

统计数据表明,平均学分绩点较高的学生对各种因素持有更积极乐观的看法。因此在学风建设过程中,对信息有选择的披露,恰当引导学生对事物形成一种积极的看法,可能有助于学生的学业。

(三)对互联网的依赖,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业表现

数据表明学生无论成绩好坏,对互联网的依赖程度已经相当严重,其中自述已经阻碍自己学业的比例已经达到学生总数的四分之一,这应当引起学校的重视。在问卷末尾的开放式问题中,有些学生提出了很多具有很大可行性的建议如学生宿舍网络实行计时制而不要使用包月制,晚上定时断网,防止学生通宵上网,保证学生第二天有充沛精力学习。

(四)不同性别,不同生源学生,学业表现归因差异明显

比如,根据统计数据,在学习中遇到挫折时,女生更多的归结于自身主观原因,男生更多的归结于外部原因。农村高分学生认为自信促进自己学业等等。这些归因特点表明在学业督导过程中,要注意性别、生源等因素导致的归因差异,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以此来提高学业督导效果。

本研究中也存在一些缺陷和不足。如问卷设计时有些地方用词不够精确,可能影响了最终结果。一是:在调查时,笔者有意想了解辅导员在学生学业表现中的作用,但是没有考虑到学校既有辅导员又有班主任,而部分学生经常把辅导员和班主任混为一谈的事实,这就导致在评价辅导员时,部分学生可能评价的是班主任或者刚好相反。二是,在问卷中,让学生自评每种因素的作用时,笔者用的“促进”、“无影响”、“阻碍”三个词,在调查过程中有学生反馈“阻碍改为不利更合适”,仔细思考,很有道理,“阻碍”一词分量过重,可能影响了学生的选择。

参考文献

[1] 孙煜明.不同专业大学生的学业成败归因特点研究[J].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4(1):51-55.

[2] 罗祥云,佟晓辉.大学生学业成就归因问卷调查分析报告[J].中医教育,2003(5):6.

作者简介:刘俊(1987.06- ),男,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研究方向:青年社会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