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中国湿地博物馆:杭州西溪的明珠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中国湿地博物馆:杭州西溪的明珠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12月18日上午,人民论坛记者和近百位杭州市民、游客一起坐在中国湿地博物馆的中庭里,聆听了重庆自然博物馆馆长欧阳辉所作的“一石一世界――浅谈科学赏石”专题讲座。这是一场融知识性、趣味性、互动性于一体的石文化盛宴,现场气氛热烈,观众评价极高。

在采访中,我们得知,作为我国唯一一座由国家林业局批准兴建的以湿地为主题,融收藏、研究、展示、教育、宣传、娱乐为一体的大众化国家级专业博物馆,中国湿地博物馆在开馆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已经举办了此类展览、讲座达19次之多,“月月有活动,季季有亮点”。

展览讲座月月有亮点

2010年,在杭州西湖区委、区政府和西溪湿地管委会的领导下,中国湿地博物馆馆长陈博君带领全馆人员,坚持“人才立馆、藏品立馆、业务立馆、学术立馆”的办馆方针,坚持以打造“国内第一、世界一流”的专业性湿地博物馆为目标,各项工作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举办各种展览、讲座,向社会大众普及传播湿地科学知识,增强全社会湿地保护责任感,宣传“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是中国湿地博物馆的主要职责。一年来,该馆坚持“活动与宣传并重”的原则,积极策划和举办各类丰富多彩的活动,增强社会的关注度和吸引力。虽然中国湿地博物馆地处西溪湿地,离市中心有些距离,但是人气非常旺,在杭州市民中已经有了非常高的知名度,2010年入馆参观、游览人次已达80余万。

2010年中国湿地博物馆重点推出了以湿地为主题的三大系列精品展览:一是“远古湿地・生命奇观”恐龙化石展,展出了47件来自远古时代的恐龙化石,其中由40枚恐龙蛋组成的蛋巢是全国首次展出,展览期间还推出了模拟挖掘、写生大赛、爱心义卖等活动;二是“寻找湿地・生命足迹”非洲动物展,展出100多件“特有、珍稀、大型”的非洲动物标本,期间推出淘宝、沙画等活动,展出的两个月入馆人数达到了26万;三是“自然结晶・湿地之魂”矿物精品展,有106件(组)全国首展的地矿精品,其中一组名为“满汉全席”的展品是由100多件矿石组成,更是国内罕见。

为建设“国内第一,世界一流”的专业博物馆,中国湿地博物馆还面向国际积极争取承办活动,打开了面向世界的窗口,圆满举办了“美丽城区”品牌塑造创意发想会,成功举办了2010年上海世博会城市最佳实践区案例馆馆长“西湖沙龙”活动,有来自日本大阪、意大利威尼斯、法国巴黎等全球42个城市案例馆馆长和代表齐聚一堂。

11月份,中国湿地博物馆在上海国际博协大会期间进行展览,向来自世界各地的3000多名博物馆代表展示、宣传自己,并有300多家各国的博物馆代表专程从上海赶到杭州参观中国湿地博物馆。在与韩国博物馆协会、美国湿地保护协会、香港湿地公园等进行的国际交流中,中国湿地博物馆的国际美誉度得到了提升。

把湿地知识送进学校、社区

除三大展览外,中国湿地博物馆还举办了纽约广告节获奖作品展、西溪书画展、低碳儿童画展、手工作品展、湿地摄影展、海洋生物展、低碳车展等7次短期展览,组织开展了湿地知识进课堂、低碳小达人、湿地日、国际遗产日、环保日、爱鸟周等一系列科普宣传活动,特别是在国际环境日和世界博物馆日,分别推出了“聘任荣誉馆员”、“流动博物馆”等富有创意的活动,吸引了大量市民。

在采访中,我们了解到,中国湿地博物馆不仅是教育、收藏、保护、研究、展示的重要场所,更是公众感知湿地历史、了解湿地知识、传播环保理念的重要文化殿堂,在加强博物馆与社会公众的相互认知方面,中国湿地博物馆作出了积极探索。比如在科普教育方面,中国湿地博物馆在做好展览、讲座的同时,还坚持“走出去”战略,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让群众与中国湿地博物馆能够“零距离”互动,先后与浙江工业大学、浙江大学求是校区蓝田学院、育才实验学校等联合开展了“馆校互动”活动,把湿地知识送进课堂,并进一步走进香樟社区等居民社区,向广大市民宣传绿色、低碳的理念,收到了良好效果。

在2010年,中国湿地博物馆先后加入了中国博物馆学会、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协会,成为了中国湿地类博物馆联谊会的会长单位、杭州市第三批青少年第二课堂教育基地及浙江省科普教育基地,并与杭州市科协联合设立“科教体验、馆校互动”项目。该馆的陈列展览还获得了浙江省陈列展览精品奖。

“学术立馆、藏品立馆”齐头并进

中国湿地博物馆坚持以“学术立馆、藏品立馆”为指导方针,大力开展历史人文研究、自然科学研究,积极收集藏品、努力丰富馆藏,使该馆的研究、收藏、展示等专业内涵得到了有效提升。历史人文研究方面,扎实做好杭州西溪学研究理事会、研究会和西溪研究院的筹建工作,为西溪学研究的开展打好了基础;成功召开了杭州西溪丛书编纂专题会议和第一届杭州西溪学研究理事会第一次全体(扩大)会议,制定了《杭州西溪学研究工作章程》、《杭州西溪学系列丛书编纂出版三年行动计划》等一系列文件;开展了西溪丛书的编纂工作,列出了30册西溪全书及西溪文献集成、西溪调研报告和西溪通史子课题项目,西溪全书21册的初稿已经整理完成,并且通过了专家的二次评审,不久即将出版,西溪学研究工作走在了杭州城市学各分支学科的前列。

自然科学研究方面,中国湿地博物馆全面启动了“钱塘江湿地水鸟与生态旅游研究”与“西溪湿地外来植物生态适应性及入侵风险研究”项目,通过借助外力、广泛吸纳科研院所专家参与科研,现已获得阶段性成果,有力地推动了该馆学术研究项目的进程,提升了学术研究水平。

在丰富馆藏方面,按照“藏品立馆”的要求,中国湿地博物馆通过各种途径,积极征集到了藏品1500多件,其中从民间获得的捐赠藏品近千件,反映西溪原住民生活习俗的民俗物品有700多件。

人文与自然并重的理念溯源

开馆短短一年多,中国湿地博物馆所取得的成绩里,凝聚着馆内所有工作人员的辛苦和心血。在与他们的交流中,他们建馆的艰辛、收到藏品的喜悦、得到公众好评的激动等等,让人深受感染。特别是在与陈博君馆长的接触中,我们体会到他对中国湿地博物馆的执着与热爱。陈博君毕业于农业院校园艺系,其经历一直与植物有着密切联系,目前还兼任数家刊物和报纸副刊专栏的撰稿人,并已出版个人作品13部。

中国湿地博物馆的展览、藏品、研究等方方面面都体现着人文与自然并重的理念,这与陈博君的坚持倡导密不可分。他既热爱自然界中的花花草草,撰写了很多植物类图书,又秉持人文视角,追随着目前社会转型中小人物处惊不乱的步调,并于2010年底出版了《最草根生活》一书,讲述了32个平民生活故事。人文与自然并重的视角,不仅让陈博君著作颇丰,也丰富了中国湿地博物馆的内涵。

相信在各位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之下,中国湿地博物馆的明天会更好。(人民论坛记者 杜凤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