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入古而新 清艳明丽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入古而新 清艳明丽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贾广健 1964年生于河北永清。1984年毕业于河北工艺美术学校,1991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1994年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专业研究生毕业并获硕士学位。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理事,中国国家画院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作品多次参加全国美展、全国工笔画展等展览并获奖,有多种画册出版。

有人将贾广健等一批画家的创作称为“当代院体画”,似有道理但又实难说清。绘画之“院体”,无论五代之南唐还是北南两宋,无论明初还是清代,以供奉宫廷的画家为创作主体的这些作品,其功用首先是应帝王贵胄之需,要迎合所服务对象的审美趣好,在有限的自由阈限中各尽所能,表现他们那一“审美阶层”所认定的唯美理想,表现对象多“写实”,表现程式繁复,工笔匀墨,精勾细染,极尽工巧精谨之能事,画面呈现出或富丽或柔靡、或雍容或华美等面貌。作为一种传统绘画风格,院体画与文人画形成鲜明对照,构成了当时非大众绘画世界的两极,同时也构成了主流的中国传统绘画风格历史中的两个典型,相互映衬,交相生辉。现代社会发生了近乎彻底的变化,被称为“当代院体”的这些画家,其身份自然不是“御”用,其作品的功能也非满足哪一政治阶层人士的需要,其所以标榜为“院体画”,除了再次展示着中国绘画的追古传统――明末董其昌对往昔传统的追崇甚至达到了生生地捏造出一个张僧繇的所谓“没骨山水”来――之外,也确实表明了其相对接近的表现手法和创作旨趣――这些作品多以工笔或接近工笔的绘画语言,在绘画的过程和最终的画面两方面表现某种同样也是非大众式的审美理想,尤其是在社会市场化进程中所弥漫着的大众审美日渐粗俗、低俗、媚俗乃至恶俗的当今语境中。这样,这些画家的创作就与时下其他人拉开了距离,既在风格方面,也在精神方面。

“莲叶何田田,江南可采莲。”不知道是因喜爱而多画莲藕,还是多画莲藕因而喜爱,只知道贾广健喜欢莲藕,画室叫作“藕香馆”;他荷塘题材的工笔画创作已进行了十余年,意笔莲藕作品的数量可能更多。贾广健是一个对自然充满爱心的人,他曾因一棵百年石榴树的砍伐而慨叹,也曾因一株夹竹桃的枯死而惋惜,喜爱莲藕也只是他情感的冰山一角。前人论画有“摄情”之说,认为作画在于“摄情”,创作者的情感通过原本没有情感的语言倾注于画面,再感染观者,使观者“生情”,从而达到感情的生发与交流。贾广健的作品无疑是做到了这一点。而做到这一点,离不开对自然物象的入微体察。贾广健倾心于枝叶的俯仰翻转,注目于花草的风雨荣枯,格物而臻于理,理得而心象生,情发意生而运乎笔彩。

贾广健花鸟画的成就主要表现在工笔画和没骨画方面。他远宗五代两宋院体花鸟画,近法恽寿平没骨点染一派,也受到京津画家的某些影响。无论题材还是技法,贾广健基本上没有超出传统的范围,但他的作品却能给人以新的视觉感受,以入古而自然出新。对工笔画勾与染、墨与色的关系处理,贾广健似乎更重于染色。画家虽然提高了部分色彩的纯度,使色相相对鲜明,对比相对强烈,但一种色相内的更多层次的丰富而细微的变化和复色尤其是灰色调的恰当使用,使作品达到既色彩微妙、变化丰富,又色调统一。相对于色彩,勾线则变化不大。他多用曲线,少有方折,线条韧劲挺括,充满扩张力。与墨勾多用曲线相配合,画面造型也多取圆势,要么花是圆的,要么叶是圆的,有时多条曲线在视觉心理上又构成一个或多个圆形。在画面布局上,不同于传统折枝,其画面物象较繁密而少空白,构成局部空间的“全景”;有异于传统全景,其物象又常常溢出于画面,造成物象的“折枝”。正是这些特点,共同形成了画面的饱满、繁密、清艳、明丽,使作品充溢着勃勃生机和昂扬向上的力量。

贾广健的没骨花鸟画也有较突出的表现。可能受到技法本身的限制,其没骨画多为折枝小品,偏向于较工的一类,也多蔬果题材。其用水而不浮薄,用色而不华靡,用墨而不晦滞,水色交融,墨色辉映。其造型严谨而松活,色彩丰富而自然,虽为折枝、蔬果而生命鲜活。虽染色而能见笔,应是其所长;偶有过于变化而流于琐屑,又似为未足。相对于工笔和没骨,贾广健的写意花鸟画可能要略显逊色。虽然也不乏上乘之作,也形成了较为突出的个人风格,如藕荷题材的一系列作品,但就整体而言,其写意一类画作,水平尚不整齐,风格亦不统一,笔法较单薄,笔力较弱,构图也偶有松散之嫌。当然,当意花鸟画整体水平不容乐观也是事实,不惟贾广健如是。

作者为: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学院博士研究生

《中国工笔》执行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