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生活处处有福流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生活处处有福流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吾心可鉴:澎湃的福流》一书的作者是清华大学心理学系主任彭凯平教授, 彭凯平曾任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心理学与东亚研究终身教授,美国心理学会科学领导小组成员,伯克利加州大学社会人格心理专业主任等国际职务,是国际文化心理学研究领域的领军人物之一。

2016年7月他出版了福流之作――《吾心可鉴:澎湃的福流》,出版后受到广泛好评,仅仅一周即脱销加印。

《吾心可鉴:澎湃的福流》行文朴实真切却蕴藏丰富的知识和人生阅历,没有任何所谓卖弄智慧的文字。 作者很巧妙地选择了人们生活中最常见的事件作为论述的出发点,从爱情、亲情、友情、创新、跨界这些生活、工作中会遇到和会关注的事物切入,将国际心理学界最前沿的众多心理科学实验,以中国读者喜爱的方式进行解读,在阅读的过程中也解决了我们现实生活中面临的诸多烦扰,引导读者沉浸其中、直达“福流”状态。

什么是福流

彭凯平在书中引用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米哈伊・希斯赞特米哈伊(Mihaly Csikszentmihalyi)历经15年的研究成果,向我们介绍了何为“福流”。 米哈伊从1960年开始,他追踪观察了一些特别成功的人士,包括科学家、企业家、政治家、艺术家、运动员、钢琴师、国际象棋大师,等等。结果发现,这些人经常谈到他们一个共同的体验 :在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时,他们全神贯注的忘我状态,时常让他们遗忘了当前时间的流逝和周遭环境的变化。原来这些成功人士在做事情的时候,完全出自于他们内在的兴趣,乐趣来自于活动本身,而不是任何外在的诱因(如报酬、奖励、欣赏等)。这种经由全神贯注所产生的极乐的心理体验,米哈伊称之为flow,并认为这是一种最佳的体验,这种体验也就是彭凯平教授在书中所讲的“福流”。

这种体验当然不是由米哈伊第一个发现的。在人类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已经有很多思想家、哲学家、宗教人士谈到过这种奇妙的、极致的幸福体验。尤其是东方的传统文化,如儒教、道教、佛教,经常提及这种由心理活动所产生的神奇的快乐体验。

《庄子》一书中第一篇文章谈到的《逍遥游》,很大程度上就是这种自娱、洒脱、旷达、愉悦的感觉,一种真正的物我两忘、身心酣畅的绝妙经验。庄子在《南华经》别描述了一个普通人这种流畅的体验――他就是宰牛的屠夫庖丁,在从事自己所熟悉和喜爱的工作时,就达到了一种物我两忘、酣畅淋漓的状态。原文是这样写的: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倚,砉然向然,奏刀d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文惠王在震撼之余,情不自禁地问庖丁,你解牛的技术为什么能做到如此的出神入化、行云流水?庖丁回答,三年前解牛,我眼中只见牛,三年后解牛,眼中无牛。因为此刻,他已经进入到一种极致的体验状态,这种状态就是我们所说的福流状态。

生活处处有福

能否体验福流状态,跟做什么样的事情有关吗?其实,想要让我们在日常生活、工作中体验到这种幸福的终极状态,远比我们想像的简单。

强烈的福流体验,通常产生于我们的心沉浸在我们所做的事情时。所以,工作会让我们产生福流――为人民服务,为家人辛劳,都是可能让我们产生福流体验的重要原因。

人们在做自己爱做的事情时,往往能够体验到这种福流状态。如喜欢摄影的人,尽管跋山涉水、风餐露宿、行迹不定,仍然孜孜不倦,他们就沉浸在一种福流状态中;喜欢音乐的人,在欣赏音乐的时候,也享受音乐所传递的节奏、韵律、感情,他们也沉浸在一种福流状态中。

运动也经常会让人们进入到福流状态中,为什么有人会打球到天黑不想回家?为什么老人打了很长时间的牌也不愿意休息?为什么马拉松长跑有这么多的人愿意去参与?都是因为运动使他们产生了福流体验,让他们沉浸其中并上瘾。

而当我们的注意力关注于我们周围的亲人朋友身上时,也经常会让我们体验到福流状态。如彼此相爱的夫妻生活,或者只是和朋友谈心、和H友聚会、和家人一起吃饭,也都是会产生福流体验的重要活动。

因此,幸福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因为福流就在我们的生活中;所谓“极致的幸福状态”其实也就是我们身、心、灵完美交融的快乐体验。从美国心理学之父威廉・詹姆斯(William James)的“意识流”(stream of consciousness),到今天积极心理学的“福流”(flow),我们可以隐约见到读书至乐的永恒“福流”。

读书的福流正如水之温润流畅――它是潺潺而下,逐渐浸满四肢百骸;它是缓缓而入,慢慢沁溢心脾脏腑。无怪乎“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吾心可鉴,夫复何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