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无非是一个“孝”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无非是一个“孝”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古人云:“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孝在宗教里有一定的阐述和标榜,虽然形式不同,但含义是一致的。孝道也非哪国哪族所独有。孝道也应该是人类的责任和义务。传统中国文化可称为孝文化,它是使中华文明与古希腊文明、印度文明、两河流城文明等区别的重大文化现象之一。传统孝道伦理,从周公到孔子、曾子、孟子,经过了初生、成熟和完善阶段。从秦汉后两千多年里,史学家、文学家、诗人等先哲圣贤,哪一位不赘述这个“孝”字。正如晚清曾国蕃所说:“读尽天下书,无非是一个孝字”。

孝,善事父母也

传统孝观念,最初孝观念。最初含义是指什么?考古发现“孝”字最初见于殷卜辞。商代金文中有一例用于人名,在博物馆的青铜器上刻着“孝”的象形图形,古文字学家释为“孝”的篆体。因人老了,弯腰弓背、手拄拐杖、一副老态龙钟的模样。上老下子作服侍状。《尔雅•释训》的“孝”解释是“善事父母”。

中华民族讲孝道已几千年了,无论哪位文人、圣贤从各个角度解释,当然有见仁见智的说法,从古到今,千言万语,殊途同归,所表达的一个意思:幼尊长。家庭的孝,是指赡养父母,衣、食、住、行、思想上照顾老人,尽人子之责。家庭外,家庭宗亲长辈、外戚长者、还指社会上所有长辈。所以孝的内容不仅仅是家庭生活,实现长辈的愿望,还应力求上进、实现人生价值、最终报效民族和国家。孝道是民族传统道德的一个重要范畴。孔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几千年沿袭的做人准则,也是中华文化的本源之一。

孝是仁爱的基石

上古先民们的生活,占有极重要的地位。信仰习俗包括祖先敬奉、礼仪、祸福观等。在宗法社会里,祖辈有特殊的社会地位,以宗族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制度,十分重视血统的传延与继承,把祖先作为宗族或家族血缘的象征,因而将祖先奉为神明。在殷周时代中国就形成了祖先崇拜的传统,祖宗神被抬到了仅次于上帝神、社稷神的地位,年复一年地受到后代的祭奠。

在春秋战乱并吞、臣弑君、子弑父、礼崩乐坏的时代,孔子把挽救天下作为已任。当时神鬼宗教占据了人们的思想,上至君王将相处理国家大事,下至黎民百姓解决日常琐事,都援于鬼神。在孔子推行仁学思想的同时,看到了孝的重要性,也看到了孝是仁爱的基础。鲁迅先生有过一段议述:“孔丘先生确是伟大,生活在巫鬼势力如此旺盛的时代,偏不肯随俗谈鬼神”。

周人以对孝慈有了教化和对祖先的追孝,提出了孝道的内涵和孝行赞扬,总之周人孝初是从祭祀祖先宗教情怀中发展而来的,所以孝观念形成于周初、春秋,成熟于战国。

孝是一种情怀

孝是一种情怀,也是一种德操,更是一种基本的人性表达。它是作为当事人对于遗传的真诚接受,也是对遗传继续的一种自豪态度,也是对作为人的自我内心的发现。同样,孝也是一种自然的本能。但是它也最为脆弱,因为孝更是一种天真和理想的本能。

在充满自信和自强,以及自尊、自爱之后,孝被完全地表达。这是一种自我的肯定。因为肯定了自我,所以由此将固有的本能,天真尽情地展现于恩赐我们这种能力的父母和祖辈面前,以表达我们真切的感恩。

但同时,孝的脆弱也最容易受到来自更新环境的各方面的势力影响。也唯有在获得自我肯定和自强不息之后,孝才可以表现出强大、坚韧和持久。孝是上天恩赐于我们观察这个世界的最真诚和最真实的眼睛。因为我们每个人如果是真诚或真实的,那么我们的世界也将是真诚和真实的集合。

孝是最直接和最基本的信义。以孝治天下,这是中华文明六千年来生生不息,而且源远流长,虽频遭外族侵略,而最终能不断崛起和昂然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原因。这也是中华文明之所以能一代又一代传承发扬,并不断吸取和包容其他民族文明和文化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