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语言设计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语言设计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本文侧重探讨初中地理课堂导入语、过渡语和结束语的设计。通过分析导入语、过渡语和结束语的重要性,以地理课堂教学中收集的真实案例为切入点,说明在课堂教学语言设计过程中应巧用心思,重细微之处,以激发地理学习兴趣,有效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励学生自主探究。

关键词:初中地理;导入语;过渡语;结束语

一堂课的精彩程度与教师的专业技能有很大关系。教师在课程设计时往往更多地考虑三维目标的确立、重难点的突破、导学案的编排、课堂有效问题的设计……固然,这些因素都是一堂课成功与否的关键,但重视导入语、过渡语、结束语的设计,也会使初中地理课堂锦上添花,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精彩的导入语设计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怎样才能有良好的开端?这就需要设计精彩的导入。导入语是一堂课的开场白,是将学生由非学习状态转入本堂课学习的准备阶段,是为引导、启发、激励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掌握知识、提高能力所运用的语言,是教师教学能力和教育机智在课堂教学中的具体体现。爱因斯坦说:“兴趣是热爱的先导,而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导入语的设计目的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欲望,提升学生自主探究的动力,从而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为成功有效的课堂教学奠定良好基础。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常用的导入方式可分为以下几种。

1.复习旧知导入

多用于章节间知识点关联密切的教学,其特点是以复习旧知识为基础,将其发展、深化,引导出新的教学内容,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需注意的是,导入中所复习的旧知一定要与新教学内容相关联。例如,“世界的气候”这一节教学就可以将前面所学过的“气温和降水”的知识进行整合,通过对气候概念和要素的回顾,为新课学习夯实基础,既帮助学生巩固已学知识,顺利将学生带入到“世界气候”的学习,又可明确“气温和降水”的学习可为学习“气候”打下基础,引起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

2.创设情景导入

这是新课改实施以来使用最多的课堂导入方法,它从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出发,有意识、有目的地创设情境,利用语言、图片、音乐、绘画、谜语、故事、视频等手段展开,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这种方式直接用声、光、电刺激学生感官,使学生发现其中所包含的教学信息,诱发学习动机,从而导入新课。例如,讲述“青藏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时,可以在青藏地区旅游时拍摄的照片为导入,配上精彩解说和民族风情的藏族歌曲,让学生感受到美丽的雪域风光和藏家L情,在随后的教学中凡涉及青藏地区的气候、地形、房屋特征、服饰特点时,学生都能很快说出并迫不及待地探究原因,甚至有的学生还可根据学到的知识,指出教师在青藏之行中忽视的细节,一堂课笑声不断,气氛活跃。这样的导入能让学生懂得学习地理的重要性和实用性,知道生活中的地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3.巧设实验导入

多用于教学水平相对较高的学校和思维及动手能力较强的学生群体。教师须认真分析课堂讲授的教学知识,设计出恰当有效、操作性强的小实验,引导学生主动动眼、动手、动脑,激发求知欲,培养思维和探究能力。例如,教学“水资源”时,要让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水资源的重要性不难,但要让其明白水资源的有限性却不太容易,仅凭教师讲述以及图片展示,收效并不理想,很难引起学生共鸣。但如果在此处巧设实验导入,用烧杯和量筒展示地球上的总水量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淡水资源量的比例,让学生用手中的仪器去展示、感受,发现水资源的有限性,不仅可引发对“水资源的概念”等一系列问题的探求,也促使学生在活动中主动参与,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体现新课标的要求。当然,实验设计必须巧思多想,实验展示需要教师启发诱导。

二、流畅的过渡语设计

课堂过渡语又称课堂衔接语、转换语,具体指教师在教学中从一个环节过渡到另一个环节,由一个大问题转移到另一个大问题之间,有目的、有计划并用一定方法所设计的简练概括的教学语言。每堂课的教学内容都由若干小知识点构建组成,课堂运用过渡语,可以将这些知识点有序串联起来,起到承上启下、衔接组合的作用,提醒学生下一环节所要学习的知识内容,引发学生关注。在课堂实施过程中真正要做到教学过程环环相扣、自然流畅,达到一气呵成的效果,就必须重视过渡语的设计。地理教学中常见的过渡方式有以下几种。

1.自然衔接过渡

自然流畅的过渡语设计应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充分利用初中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找到教材内容之间的切合点,将知识进行过渡,并设计好承上启下的环节,使学生产生对新知识的关切渴望,从而增强教学效果。例如,“黄土高原”一课讲述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展示独特的黄土风情后,怎样顺利而自然地过渡到“黄土的由来”?可选择文章《安塞腰鼓》中的一小段材料作为过渡:“黄土高原啊!你生养了这些元气淋漓的后生;也只有你,才能承受如此惊心动魄的搏击!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打不得这样的腰鼓。除了黄土高原,哪里再有这么厚这么厚的土啊!”这段材料恰当地把刚讲述的“独特的黄土风情”中介绍的信天游、唢呐、安塞腰鼓与“黄土的由来”有机联系在一起,引发学生主动思考为什么在黄土地上才会具有这样有特色的音乐?形成这样的民风民俗?黄土从何而来?此处过渡语的设计,显得自然而流畅,成为本堂课的一个亮点。

2.悬疑设问过渡

教师用语言将上一环节中所讲述的内容说出并设置相关问题,引入下一环节教学内容;或者用学生的提问为过渡,这类过渡语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满期待,引发积极思维,激发学习兴趣,为获取新知识起到引导作用。例如,教学“中东”时,通过学生课前查找资料,了解中东动荡不安的局势;观看视频,分享收集的相关资料,形成对中东地区多战争的印象,再在教师引导下感受流离失所的人民、战火纷飞的城市、孩子们惊恐不安的神情等图片,学生自然引发疑问:中东为什么有战争?教师就这个问题形成此处的过渡,进入引发中东战争原因的探究――特殊的地理位置,显得自然而简洁并直奔主题。

课堂过渡语自然流畅的衔接是教学艺术的表现,也是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更是知识之间的桥梁。它能使教学环环相扣、步步深入,有助于保证课堂教学的成功。课堂过渡语如果设计流畅,可以看出教师驾驭教材及课堂的能力,同时对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增加课堂教学效益,也将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三、新颖的结束语设计

结束语又叫小结语、断课语、结尾语。它是课堂教学将要结束时,教师在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与技能进行及时的总结、巩固、扩展、延伸与迁移的教学活动时所使用的语言。它可以把系统的知识完整地再现于学生面前,是一堂成功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用多种形式进行展示。

1.归纳整理结束

将已学知识有条理地再现,进一步明确本堂课教学内容及其重难点以达到巩固和掌握知识的目的。总结既可以是教师示范,也可以由教师引导学生或由师生共同讨论完成,以加深学生印象。例如,讲述“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时,课程结束前可设计表格,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归纳总结我国南方和北方地区的差异性,了解两者之间在地形、气候、河流流量、植被类型等方面的不同,以及两地区人们受不同自然环境影响,在生产方式、生活习惯和文化传统等方面存在的明显差异,完成表格内容、这样的结束设计,把整节课的教学内容、知识重难点,通过学生活动一一再现,极大增强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拓展延伸结束

结课时教师需要将本课内容进行拓展延伸或者为下次上n留下伏笔,使教学内容自然地进行过渡,以保证知识的完整性和学生思维的连贯性。也可在下课前留下耐人寻味的问题,激起学生学习新知的强烈欲望和探求新知的好奇心,让学生有充分时间展开想象、搜集资料,为新课学习做好准备。这个启示来源于黔江一位地理教师的课,这堂课以汶川地震发生为引线,直切主题“区域交通”,让人耳目一新。但更引人注意的是结束语部分,视频播放一个小故事,内容是交通不畅带来诸多不便,限制城市经济发展,对生活也带来不少困扰,于是政府规划开通璧山隧道,视频播放到一半就结束了,看似不完整,其实这正是设计的精妙之处。观看后学生一定会有各自不同的想象,这就为下节课做好铺垫,留下悬念。当然,这种方式的结束一定要有启发式的结束语,能够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兴趣和欲望。所以,结束语的设计也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尝试创新,打破固有模式,同样可收到良好效果。

导入语、过渡语、结束语都是教学环节中最容易被忽视的部分,但用心思考、巧妙设计,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参考文献:

[1] 刘品德.精妙的教学课堂过渡语[J].广东教育,2007(3):37-38.

[2] 罗建国.会用、善用课堂教学过渡语[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1(10):59-59.

[3] 陈平.谈课堂过渡语的运用[J].现代技能开发,2003(3):35-35.

[4] 芦松菡.浅析地理课堂教学过渡语的运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2(8):251-252.

[5] 郑国全.初中地理新课导入法新探[J].考试周刊,2008(15):167-167.

[6] 梁细家.浅谈地理课堂教学的结课艺术[J].新课程研究旬刊,2014(6):68-68.

[7] 赵黎.谈谈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结尾[J].中国教育科学,2011(6):33-34.

[8] 时玉梅.浅谈课堂结束语的设计[J].小学科学:教师,2015(5):86-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