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让学生在课堂上“活起来”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让学生在课堂上“活起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根据有关调查显示,以一个60人的班级为例,课堂上能积极参与思考、讨论并回答老师的提问的:低年段75%~80%,中年段25%~45%,高年段11%~20%。

关键词:学生 课堂 课堂气氛 方法

为什么越到高年级学生就越不愿意回答问题呢?是学生没有答案吗?显然不是。我认为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有以下几种:一是我们传统的教学方式使学生们习惯于坐享其成地听老师公布的答案;二是教师的绝对权威地位使他们习惯了当“配角”,三是随着学生们年龄的增长,他们考虑的问题越来越全面了。比如:1.担心答错问题会遭到同学们或是老师的批评。2.觉得其他同学有比他更好的答案,自己的答案不够好。3.由于审美观的进一步发展,学生们越来越喜欢完美的的表现,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越来越追求完美。所以,没有十分的把握,学生们不愿意举手回答问题。

诸如种种因素造成现在的课堂气氛很不活跃,每当老师提出问题总是那几个同学举手回答,往往造成老师和学生们的情绪都很低落。

法国教育家斯普朗格说:“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一直到精神生活运动的根。”德国教育家第斯多卡也曾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唤醒、激发、鼓励。”那么,怎样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积极动脑、勇于发言、乐于发言,形成课堂教学中师生、生生的互动,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呢?下面我结合我的工作实践,谈谈我的一点想法:

一、课前预习,使学生多读多思,做好回答的铺垫

回想起我平时的课堂,虽然课堂上也给学生留出了读书和思考问题的时间,但是相对来说,教学任务的压力大,学生不可能领悟的很透彻,所以不敢举手回答。“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所以一定要让学生课前做好充分的预习,打好基础,做好准备,学生才能在课堂上表现自如,跃跃欲试。

二、教师情境导入,学生因境质疑,产生其回答的欲望

老师围绕教学目标,用讲故事、动画片、身边的小事、复习直接导入等多种方式创设问题情境。学生再根据老师创设的情境或课题提出自己心中的疑惑或自己想学到的问题。

三、探究学习,教师适时点拨,激起学生回答动机

瑞士教育家斐斯泰洛齐:“教育的主要任务,不是积累知识,而是发展思维”。学生的学习过程,是知识的再现――整合――发展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进行着复杂的思维活动,在这一活动过程中,要激励学生思考,促进学生思想发展,它的着力点就是“问题”,没有问题的教学,在学生的脑海里不会留下多少痕迹,也不会激起学生思维的涟漪,学习过程中没有问题的学生是一个不能独立思考的学生,这样的学生思维不活跃,没有创造性,因此,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鼓励学生质疑,培养学生善于观察,认真分析,发现问题的能力。

四、动手操作,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手和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手使脑得到发展,使它更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使它变成思维的工具和镜子”。皮亚杰也曾经指出:传统教学的缺点,就在于往往是用口头讲解,而不是从实际操作开始教学。”从而可以看出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我们的教学要从传统的只注重动口的模式中解放出来,让学生既动口,又动手,适时地进行动手操作活动,把动手活动与大脑的思维活动结合起来。

五、主动参与,发展学生的思维

学生的学习能力不是教师教逼出来的,而是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自我感悟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感悟就是自我体验,通过自己的思维加工,进而获取知识,发展思维。教师的作用就是引导、帮助学生,提高学生这种自我感悟的能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一文中阐述到到:“教师的职责现在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的激励思考,他越来越多的成为一个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与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观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这说明未来教师的身份要以一个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身份出现。而学生要以学习主人的姿态,使其主动参与操作、讨论、交流、提问、质疑、争论的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感悟知识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提高其分析问题,辨别问题、创新发展的能力。

总之,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活”起来,学生的创造性才能更好的发挥,学习的能力才能得到更好的培养,否则,在沉闷的环境中,学生思维就要受到压抑,创新意识很难得到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