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中国流行歌曲复苏时期的伴奏配器形态特征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中国流行歌曲复苏时期的伴奏配器形态特征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上世纪80年代,我国流行歌曲的发展处于复苏阶段,改革开放后,中国港台流行音乐成为内地流行音乐的主要模仿对象,从流行歌曲的创作、制作到演唱无不受到港台的影响,本文以影响最大的邓丽君演唱的流行歌曲,以及在其影响下中国大陆一批中青年作曲家创作的第一批流行歌曲伴奏的配器形态作为分析的对象,了解我国在流行歌曲复苏时期(20世纪80年代初)流行歌曲伴奏配器形态特征

关键词:音乐艺术;流行歌曲;艺术创作;配器形态;伴奏;特征

中图分类号:J62文献标识码:A

Morphology Traits of Accompaniment Instruments in Reviving Period of Chinese Popular Songs

HUANG Qing-kui

(Arts College,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Nanjing, Jiangsu 210016)

经过“”的,改革开放打开了国门,盒式录音机开始在内地大面积地普及。与此同时,港台歌星的录音盒带纷纷传入内地。邓丽君、刘文正、凤飞飞、张帝、谭咏麟、徐小凤等港台歌星开始成为内地流行音乐的主要模仿对象。《酒干倘卖无》、《万里长城永不倒》、《我的中国心》等流行歌曲在全国广泛流传。在纷至沓来的港台歌星中,影响最大的是邓丽君。她的歌声传遍了大江南北,对大陆流行音乐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她的歌曲伴奏的乐队配器成为大陆流行音乐创作者模仿和学习的摹本。受港台歌曲的影响,百废待兴的内地歌坛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了复苏的景象。一些中青年作曲家创作出了第一批流行歌曲,如《请到天涯海角来》、《军港之夜》、《小螺号》、《妈妈的吻》等。本文以邓丽君演唱的流行歌曲《何日君再来》,以及在其影响下大陆一批中青年作曲家创作的第一批流行歌曲中的《请到天涯海角来》伴奏的配器形态作为分析的对象,以便了解我国在流行歌曲复苏时期(20世纪80年代初)流行歌曲伴奏配器形态的特征。

《何日君再来》这首带有浓重探戈舞蹈特色的歌曲,创作于1936年,是由创作多首爱国抗战歌曲的作曲家刘雪庵为一部广告宣传歌舞片《三星伴月》所写,在当时可谓是家喻户晓。20世纪80年代初,由邓丽君翻唱后,此歌重返大陆并再度走红,以下将对这首歌曲伴奏的配器形态进行分析研究。

一、歌曲《何日君再来》伴奏的配器形态

《何日君再来》伴奏配器五个层次的分析:

曲式结构:前奏 +A + B + A1 +间奏 +A + B + A1 +尾声。

主旋律:中速、节奏规整、旋律跳跃性不大、非常流畅、旋律线较长;情调舒缓、悲伤。前奏、间奏和尾声的主旋律是在歌曲的主题动机的基础上发展变化而来,属于主题型,主要使用了弦乐音色。弦乐音色的艺术表现力丰富、音色优美、表达含蓄、具有歌唱性,适合表达长线条的旋律。把歌曲恋恋不舍的情绪表达得恰到好处,意境优美而又略带伤感。

副旋律:副旋律声部主要由弦乐音色和电吉他音色担任,弦乐和吉他演奏的旋律与主旋律你走我停、你停我走,形成错落。使音乐显得充实、流动而没有停顿感,吉他音色较清脆、显得活跃,弦乐音色和谐,显得柔美。主旋律和副旋律的乐器音色形成了较大的对比,起到了相互突出和相互陪衬的作用。

和声:主旋律、副旋律、低音共同构建了和声织体,和声以调式自然音的三和弦为主。

节奏声部和低音声部:从乐曲的第一小节开始使用固定的节奏型贯穿全曲,没有变化对比,使音乐显得较平淡。电贝司演奏的低音为典型的探戈舞曲节奏。

为了说明邓丽君的《何日君再来》配器形态的变化,本文在这里介绍这首歌曲在20世纪30年代周璇演唱版本的配器形态。歌曲伴奏使用典型的探戈舞曲节奏。“探戈(tango)是阿根廷的一种舞会舞蹈,曲调为2拍子或4拍子,中速,突出切分音”。①采用顿挫感非常强烈的断奏式节奏。该曲具有很强的探戈舞蹈律动感,没有给人以舒缓流动的旋律线条感。整首乐曲伴奏以手风琴音色为主,一台手风琴担任节奏声部,演奏顿挫的探戈节奏。另一台手风琴担任副旋律声部与歌声相呼应。副旋律声部的旋律取材于主旋律,节奏声部与副旋律声部形成和声,没有单独的乐器担任和声声部。整首乐曲伴奏在配器手法上前后没有变化,没有对比。音色使用单一、音响单薄、缺少低音,节奏表现比较生硬,音响显得单调。

邓丽君演唱的版本和周璇演唱的版本相比,速度较慢,探戈舞曲节奏声部由爵士鼓和贝司担任,节奏的顿挫感在演奏及音响上被柔化,这样显得节奏平缓,与抒情的主旋律相协调。音色的使用相对多了些变化,弦乐与电吉他的相互交错赋予了乐曲一些变化,但音色使用还是较单一,前后对比度不强。比较而言,这种配器手法在当时内地的流行乐坛已经是很有时代感了。

二、歌曲《请到天涯海角来》伴奏的配器形态

下面再来看看我国内地流行音乐复苏阶段的流行歌曲伴奏的配器形态,歌曲《请到天涯海角来》(郑南词、徐东蔚曲、沈小岑演唱)于1982年录制并发行,红遍大江南北。歌曲的配器(亦称作编曲)是广州乐手邱有为。邱有为用当时刚流行起来的电子琴给歌曲配器编曲,使用了最时髦的迪斯科作旋律节奏,迪斯科节奏四平八稳,一小节四拍,一拍一个鼓点。它使整首曲子具有轻快而时尚的特征。

曲式结构:前奏 + A + A1 + B +间奏 + A1 + B +尾声。

前奏:前奏是整首乐曲的导入部分,是形式的确定、内容的提示、情绪的铺垫。该前奏的旋律没有取材于歌曲主旋律,是非主题型的前奏。伴奏从第一小节就交代了作品的情绪与风格。1-4小节旋律声部用一只小号奏出,铜管音色的使用显得活跃而高亢,小号旋律休止符处,用弦乐演奏快速而短促的上行滑音,与主旋律相呼应,增添旋律的跳跃性。钢琴担任和声声部,伴奏音型是跳跃的柱式和弦,贝司担任低音声部,以四分音符为一个单位演奏和弦低音。5-10小节主旋律由小号音色转变为人声,演唱长音,弦乐演奏长音担任背景与人声形成和声,增添乐曲厚度,钢琴和贝司不变。打击乐:在小号与人声的衔接处,鼓声响起,进入人声旋律后,三角铁每两拍敲击一次,增添了伴奏的玲珑感。

A段:主旋律声部由歌唱者唱出,小号以短促、零碎的衬腔式旋律紧随主旋律乐句末尾处。使旋律更活泼、灵动。钢琴继续担任和声声部,伴奏音型较前奏稍作变化。贝司的低音声部和打击乐的节奏有了改变。节奏的变化带来音乐律动感的变化。也给听众带来音响上的新鲜感。A1段几本是A的重复(仅最后一小节不同)。

B段副旋律音色由弦乐拉奏,音阶式的快速上行旋律为长线条的主旋律增添了流动感。和声层和低音层继续分别由钢琴和贝司担任,伴奏音型和前奏相同。打击乐一拍一个鼓点加入进来。B段是乐曲的副歌段及高潮部分。该曲推进高潮的方式:1、在进入高潮部分的A与B的衔接部分,运用快速的八分音符节奏的鼓点进行推进;2、改变副旋律及其音色;3、改变和声声部的伴奏音型。但是A、B段的对比性和音响上的新鲜感不强。

间奏照搬了前奏,其后是A1和B的重复。

《请到天涯海角来》的配器特点:

1、歌曲配器功能的构成因素有主旋律、副旋律、和声、低音、打击乐声部。可见歌曲伴奏配器功能的这五个基本要素在内地流行音乐复苏阶段的流行歌曲的配器形态中就已经形成。

2、主旋律声部(除了歌唱者的演唱部分)和副旋律声部使用了小号和弦乐音色,小号吹奏的副旋律声部增强了乐曲的跳跃感和灵动感,弦乐奏出的副旋律声部增添了乐曲的流动性。小号音色与弦乐音色的色彩对比性较大,旋律声部在歌曲配器中占非常重要又突出的位置。

3、和声声部由钢琴演奏较快速的柱式和弦伴奏音型,具有跳跃性。

4、该配器形态中打击乐使用较少,使用了当时70年代流行的迪斯科旋律节奏,节奏四平八稳、音型简单,一拍一个鼓点。可见当时还没有把节奏声部放在比较重要的位置。

5、乐曲段落与段落之间的过渡衔接处运用加入鼓点推进音乐情绪的手法。

6、段与段之间无论从音色的使用与增减还是和声伴奏音型的选择、节奏声部的节奏型等方面没有较大的对比变化。

三、结语

《何日君再来》和《请到天涯海角来》这两首歌曲同是20世纪80年代流行音乐复苏阶段在内地红遍大江南北的歌曲。两首作品情绪不一样,一个柔情、一个轻快,但是从配器形态来看,两者有着许多相似和相同的地方,这也是我国流行歌曲复苏阶段流行歌曲伴奏的配器形态的特点:

1、旋律声部在配器功能要素中占有最为突出的地位。和声和节奏、低音声部起陪衬作用。主要目的是为了突出旋律声部。2、和声运用简明,采用的是西方大小调功能性和声。3、节奏单一、平稳,没有过多的变化。打击乐的演奏技法非常简单。4、织体分明。各配器功能层次分明,不同的层次使用不同的音色,没有出现音色重叠现象。5、声部对比鲜明。为了突出主旋律,副旋律在演奏方式、音色选择、旋律性格上形成对比,比如长线条的、连绵的、气息悠长的主旋律,副旋律就是音型密集型的,活跃的、细碎的。(责任编辑:冯健民)

① 《中国大百科全书•音乐舞蹈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