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寄宿生课外素质拓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寄宿生课外素质拓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 农村中学;寄宿生课外素质拓展;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01―0030―01

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教育布局的调整,农村寄宿制学校已经成为农村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发挥寄宿制学校的优势,探索寄宿生课外素质拓展的有效途径,提升寄宿生探索创新、团结合作、适应社会等方面的课外素质,就成了农村寄宿制学校广大教师亟需研究解决的课题。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寄宿生课外素质拓展中存在的问题

1. 思想观念落后。尽管学校管理者和教师都意识到了学生课外素质拓展的重要性,都认为学校应该为学生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提升学生的能力,但实际上并没有完全摆脱应试教育这个束缚,一切为了考试,往往是以知识为中心的“教师讲、学生听,堂上记笔记、课后抄笔记”,对于自学能力、生活力、创造力而言都无暇顾及,最终造成学习负担重、压力大,校园生活枯燥乏味,学生身体素质下降,适应性和生活技能较差,心理问题突出。

2. 管理要素不足。近几年,虽然各级政府加大了对农村学校的投入力度,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学生开展课外素质拓展的实验场地、设施设备、艺术活动器材基本完备,为学校开展学生课外素质拓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然而,大多数农村寄宿制学校在寄宿生课外素质拓展方面缺乏顶层设计,也缺乏相应的课外素质拓展的科学管理,造成大多数学生无所事事,浪费了大量宝贵的时间。

3. 师资力量薄弱。农村寄宿制学校师资力量相对而言比较薄弱,尤其是体育、音乐、美术、劳动教育及生活教师数量严重不足,老师跨年级、跨学科教学十分常见,导致教师淇巍⑴改作业、课业辅导的负担要重得多,而且他们还要承担大量的学生管理、生活照顾和保障校园以及学生安全等多方面工作,分散了大量的教学教研精力,在学生课外素质拓展方面有所作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强,精力也有限。

4. 活动形式单调。许多农村寄宿制初中生的课外素质拓展仅仅局限于篮球、足球、跳绳等体育活动,而能够培养学生的兴趣和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科技、艺术等活动内容几乎没有,再加上集体活动次数少、持续性不强,往往不能促进学生形成团结协作、合作探究、良性竞争的品质。

二、解决策略

1. 切实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寄宿制学校学生最大的优势是有充足的在校时间,为此,我们可以充分、有效地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开展晚间音乐会、电影欣赏、观看时政新闻等活动,可以开展以宿舍为单位的“宿舍文化创建”、“睡前读书会”,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小型的趣味体育、经典诵读比赛,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之中,给每个学生提升自我的机会,让他们在丰富的活动中培养健康心理品格,提高自身素质,让校园生活的每一分钟都充满精彩、魅力无穷。

2.充分调动一切积极的管理要素,发挥集体的教育力量。寄宿制学校学生从周一到周五都处于学校、班级、宿舍等不同集体之中,在这个集体中有同学、有老师、有室友,集体生活为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带来便利,并且教师和学生彼此有更生活化的接触。因此,在开展学生课外素质拓展训练中,要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指导学生在集体生活中学会与人和谐相处,教会学生在集体生活中善于服从、勇于负责、乐于接受集体的委托,习惯于过有组织、有纪律的集体生活,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协作意识,让学生在集体中发展个性,培养学生在集体中的生存能力。

3. 有效依托地域优势,为学生素质拓展搭建平台。学校地处农村,一般校园面积较大,学校可以充分开发建成田园劳动实践教育基地,聘请经验丰富的农业专家或学生家长指导学生开展劳动教育,让学生深入到田间地头去观察、去发现,让学生在春种秋收中体验劳动的快乐与艰辛,既增强学生的劳动技能,培养他们热爱劳动、崇尚劳动的习惯,又让他们明白劳动是创造美好生活的源泉,教育学生更加珍惜劳动成果。同时农村乡土资源有着独特的教育资源优势,为此,学校要因地制宜地开发乡土资源,使校本资源不断再生,为引领学生从课堂走向自然、从教室走向社会、从教材走向生活创造广阔的空间。

4.依托乡村学校少年宫阵地,构建学生素质提升的链条。学校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身心特点,因地制宜,积极组织各类兴趣小组和学生社团。广泛开展喜闻乐见、乐于参与的歌咏、乐器、舞蹈、绘画等艺术活动,球类、武术、棋艺、跳绳等体育活动,手工制作、舞龙等乡土文化特色活动,学校每天固定时间集体活动,同时也可以将各活动室、活动器材全天开放,让学生在饭后休息之余有地方去、有场所玩,在健康快乐的活动中课外能力、技能得到锻炼和提高,特长、才艺得到发挥发展,生命安全、环境保护意识以及良好行为习惯和高尚道德品质得以增强,进而为他们将来成长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编辑: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