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全髋关节置换治疗髋关节病的效果观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全髋关节置换治疗髋关节病的效果观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目的 分析全髋关节置换治疗髋关节病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我院2009~2013年收治的76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髋关节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设为观察组,另选取采取常规治疗的50例髋关节病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髋关节功能改善情况、疼痛程度指标等。了解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后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分别为93.98%、49.09%,VAS评分分别为(2.8±1.0)、(7.3±2.1)分,Harris评分分别为(88.3±4.5)、(65.1±2.9)分,观察组上述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全髋关节置换术;髋关节病;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 R683.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6)04(a)-0084-03

随着临床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和治疗器械的不断改善,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因其手术时间缩短、手术创伤程度降低、髋关节功能改善效果良好、远期疗效佳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无菌坏死、骨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骨折、髋关节发育不良等多种髋关节病变的临床治疗中[1],特别是对于晚期双侧髋关节疾病的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可以从根本上解决患者的问题。全髋关节置换术有同期置换术和分期置换术,但不同方式的全髋关节置换术效果差异、适用情况、优势与劣势等仍存在一定的争议。本次研究均采用同期置换术。本文就我院收治的76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髋关节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其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9~2013年收治的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髋关节病患者76例(83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设为观察组。患者自愿参与本次实验研究,且术前签署知情同意书。其中,男28例(31髋),女48例(52髋),年龄30~71岁,平均(45.9±3.1)岁。无菌坏死患者34例,骨性关节炎患者21例,骨折患者14例,其他(风湿性关节炎及强直性脊柱炎)7例;单侧髋关节损伤患者69例,双侧髋关节损伤患者7例。按照Garden分型标准,属于Ⅱ型、Ⅲ型、Ⅳ型的患者分别有8、44、24例。合并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分别有22、15、10、10例。

另选取采取常规治疗的50例(55髋)髋关节病患者作为对照组,男18例(20髋),女32例(35髋),年龄在32~73岁,平均(46.9±3.5)岁。其中,无菌坏死患者24例,骨性关节炎患者14例,骨折患者8例,其他(风湿性关节炎及强直性脊柱炎)4例;单侧髋关节损伤患者45例,双侧髋关节损伤患者5例。按照Garden分型标准,属于Ⅱ型、Ⅲ型、Ⅳ型的患者分别有6、29、15例。合并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分别有15、10、6、7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疾病类型、髋关节损伤位置、Garden分型、合并症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排除标准

合并精神疾病患病史的患者;合并身体障碍并影响肢体功能测定的患者;合并严重的心、肾、肺功能障碍的患者。

1.3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根据患病类型进行常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中医保守理疗及口服止痛药止痛等。

观察组患者均给予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术前对患者进行常规实验室检查和双髋关节正侧位摄片或CT扫描,保证患者符合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适应证,能耐受手术;明确患者的股骨头、髋臼等的形态特征,了解其位置关系,为手术操作方式和假体的选择提供可靠依据。患者入院后,骨折患者先行常规的牵引治疗;同时,对合并其他内科疾病的患者,给予积极治疗,控制血压、血糖、呼吸等在正常范围内;合理安排饮食计划,保证营养供给,确保患者有良好的身体与精神状态。手术安排在患者入院后3 d~1周,患者取侧卧位,选择持续性硬膜外阻滞麻醉、腰硬联合麻醉或全身麻醉。经后外侧改良Harding入路,以大转子为中心沿股骨干轴线做一个10 cm长的直切口。常规行皮下游离,暴露阔筋膜张肌及臀大肌,在两肌之间纵行切开,牵开臀大肌及阔筋膜张肌见臀中肌及股外侧肌。在股骨大转子上3 cm处的臀中肌中后1/3交界处分开肌纤维。用电刀向远侧及腹侧切开附着于大转子上的腱性部分,并继续向远侧于股外侧肌的中央纵行切开。臀中肌的前2/3及股外侧肌的前1/2作为一个整体向前牵开,而臀中肌的后1/3及股外侧肌的后1/2仍附于大转子,暴露臀小肌及关节囊,切开关节囊前上部,帮助患者采用下肢外旋位,以扩大显露,将股骨头从前方取出。调整患髋位置,髋臼暴露满意后,完成臼杯置入、股骨颈截骨、髓腔扩大、假体置入等操作。术后均给予1~2 d的抗生素类药物口服,预防感染的发生。要求患者采用仰卧位,并保持患肢外展30°,固定患肢。术后第1天,给予利伐沙班片口服,20 mg,1次/d,或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5000 U,连续给药7 d,避免血栓形成。对于手术时间1 h左右,术中失血200 ml以内的患者,术后不留置伤口引流,而手术时间2 h左右,术中失血量超过200 ml的患者,则要求术后留置伤口引流管,2~3 d或引流液流量

1.4 观察指标与疗效评价标准

治疗后对两组患者实施影像学检查,评估其髋臼、股骨的形态学变化。对患者进行为期2~5年的随访,观察患者术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髋关节功能改善情况、疼痛程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