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应用型本科院校计算机专业软件类课程教学探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应用型本科院校计算机专业软件类课程教学探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分析了应用型本科高校计算机专业软件课程教学现状,指出了软件类课程教学中存在教学内容理论性强,项目缺少应用背景,学生实践能力低等问题,针对存在问题分别从课程教学内容、实践教学、教师队伍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了解决软件类课程教学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关键词:软件课程;实践教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1)10-2468-02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社会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地方高校计算机专业进行了大量扩招,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导致人才竞争日趋激烈,同时地方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也加大了对应用型人才的渴求,社会发展需要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这对高等教育尤其是地方高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计算机软件类课程在计算机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计算机软件类课程一般分为基础类课程以及方法和技术类课程,分别就这两类课程教学进行探讨,提出一些解决课程教学问题的策略。

1 软件类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基础类课程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

计算机专业软件基础类课程如数据结构、操作系统、数据库原理、编译原理、算法设计与分析等课程由于理论课时多实验课时少,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加重视基本理论和原理的讲授,没有很好地研究如何将有限的实验时间利用起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使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在加强学生理论知识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由于理论和实际应用脱节,导致学生感觉课程枯燥无味,学习积极性不高。

1.2 方法和技术类课程缺少工程化思想培养

计算机专业软件方法和技术类课程如软件工程、面向对象程序设计、Web程序设计等课程教学中重视具体技术的实现,忽视了工程化思想培养,教学项目缺少过程管理,项目内容与实际应用脱节,从而影响了课程教学的实用性。

1.3 实践教学环节薄弱,考核体制不健全

为了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实践教学环节起着重要作用。目前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主要实践环节包括课程实验、实验课程、课程设计、学年设计以及毕业设计等。在软件基础类课程中设置了课程实验以及课程设计,主要问题是实践项目设置不合理,内容与实际应用脱节,技术类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中项目内容陈旧,开发过程不规范,局限于如何具体实现各个功能模块,与市场需求脱节。另外实践教学考核方式不健全,学生课堂抄袭现象严重,不能独立完成实践教学内容,影响实践教学的效果和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1.4 教师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教师在教学中还是按照以前精英教育时的教学方法组织教学,缺少对课程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作用的研究,缺少对课程之间相互关系的研究,缺少对课程应用内容的挖掘,所以不能很好地组织教学内容,从而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服务。在教学时只孤立地讲授课程知识点,而没有把课程知识融入到整个人才培养中,把课程知识融入到计算机系统中讲解。另外由于扩招的原因,学生人数大幅度增加,新近教师人数增加,新教师在教学方法等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相对较弱,这些都影响了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果。

2 软件类课程教学改革策略

2.1 修订课程教学大纲,完善课程教学内容

修订课程教学大纲,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出发,明确课程教学目标和内容,基础类课程内容要注意课程之间的相互衔接,以及及时更新计算机发展的新技术和理论。方法和技术类课程要突出应用性,内容要根据社会需求动态调整。

基础类课程理论教学中要突出内容的基础性,设计课程教学的案例,把抽象、枯燥的内容用比较形象和直观的方式呈现出来,使学生容易接受。例如在数据结构教学中,针对线性结构、树形结构、图状结构等内容设计案例,如结合高速公路收费系统讲解图及其应用,通过案例教学使学生能够根据处理对象的特性,选择合适的数据结构和算法解决实际问题。在讲解操作系统课程时,结合具体的Linux系统来讲解操系统的四大块内容,通过分析基本理论是如何在具体Linux操作系统中实现的来帮助学生理解相关内容。

2.2 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实践教学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环节,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具体措施如下:

① 丰富实验教学内容,减少验证型实验,增加设计型、综合型实验内容,设计多层次的实验内容。另外实验内容要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② 加强课程设计、学年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教学,应以真实应用背景为出发点设计实践项目,使学生能够按照完整的项目开发流程完成一个具有一定难度的项目,将课程内容综合起来解决实际问题,理论联系实践,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如图1,在操作系统教学中,将实践教学分为三个层次,从操作系统基本操作能力操作系统分析能力基于操作系统的设计能力循序渐进掌握操作系统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程序设计能力以及基于操作系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③ 软件开发类课程的实训项目要突出工程化的思想,重视规范软件开发流程的培。

养,使学生掌握软件开发过程以及各种工具的使用,软件项目应以实际应用系统为背景。同时,可以与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借鉴企业的管理方式来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教学,提高实践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如图2,基于GPRS的智能门锁及其管理系统的产学研项目可以分成三个大的模块来开发:三个模块涉及人才培养方案中三个选修方向,即硬件方向、软件方向以及网络方向,可以将各个方向的学生组织起来开发项目,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而且能够使学生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分析和设计,将课堂教学和实际生产相结合,做到真题真做,提高课程教学的效果。

2.3 完善课程考核体制,保证课程教学效果

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理论课程考核方式相对完善,但是计算机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因此实践教学考核更加应该加强,实践课程考核大多以学生的出勤、任务完成情况、实验报告等为主,但是部分学生出勤不出力,抄袭现象严重。因此需要根据不同实践教学环节特点制定合理有效的考核方式,促使学生提高实践动手能力。对于独立开设的实验课程在已有考核方式基础上,在最后考核中通过建立试题库,随机抽取试题考核。随课程的实验需要独立于理论课程单独考核,考核学生对本课程所有实验项目的整体把握能力。对于课程设计、学年设计以及实训类课程要求学生完成一个小型应用系统或掌握一个较大项目的开发流程、实现方法和技术,在最后验收时增加类似毕业设计的答辩环节,考核学生是否独立完成了系统。

2.4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

课程内容如何讲授最终决定于教师,所以必须加强教师的教学研究和实践能力,研究课程之间的关系,研究课程在计算机系统中的地位,明确课程在人才培养中作用,例如,操作系统课程中讲解操作系统实现技术时需要数据结构以及程序设计语言课程的知识,所以可以在操作系统课程教学中回顾相关知识,使学生能够将课程知识联系起来,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而不是把每门课程独立开来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 同时要加强教师的实践能力,讲授基础类课程的教师必须掌握与该课程相关的实践操作类课程,提高教师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能力。通过备课和讨论,合理组织每门课程的理论教学内容和实践教学内容,使每门课程既能增强学生的理论知识,又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基础类课程教学使学生不仅能够知道计算机可以做什么,而且要能够从宏观知道计算机是如何完成用户的任务,以及如何去合理利用计算机系统资源为用户服务,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对于承担技术类课程的教师,鼓励教师参加了各类应用型师资培训、企业挂职锻炼以及产学研项目开发,掌握软件开发的新方法和新技术,了解软件企业的对人才的要求,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以及适应市场的能力。

3 结束语

计算机软件类课程教学对培养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起着重要的作用,基础类课程教学应突出基础性,改革教学方式和方法,提高课程教学效果;方法技术类课程要结合具体实际应用背景组织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根据方法、技术发展动态调整,适应软件技术发展的需求,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史志才,葛斌.地方普通高校计算机专业教学的思考[J].大连大学学报,2003,24(5):107-108.

[2] 赵英良,仇国巍.软件开发技术基础[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29(2):32-34.

[3] 李未.关于提高计算机本科教育质量的几点思考[J].计算机教育,2010(1):4-6.

[4] 张舸,刘利强,周细义.计算机专业实验考核方式初探[J].计算机教育,2010(1):119-121.

[5] 罗代忠,罗万成,李瑞.应用型本科院校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10(4):4-6.

[6] 彭晏飞,崔彩峰.计算机软件系列课程教学方式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0(8):104-107.

[7] 谭德坤,吴润秀.以《数据结构》为核心的软件开发课程群建设[J].南昌工程学院学报,2010,29(2):32-34.

[8] 李莉.操作系统课程教学方法的探索[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2010,26(1):2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