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鼻咽癌患者放疗后并发分泌性中耳炎的综合治疗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鼻咽癌患者放疗后并发分泌性中耳炎的综合治疗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目的 综合治疗在提高鼻咽癌患者放疗并发分泌中耳炎临床效果中的观察。方法 选取永州市中心医院耳鼻喉科接诊鼻咽癌放疗后分泌性中耳炎患者36例(41耳),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8例(20耳),行鼓室注射治疗,观察组18例(21耳),行综合治疗,观测两组患者纯音气导听阀(PAT)及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4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00%,(P

关键词:鼻咽癌;分泌性中耳炎;综合治疗

鼻咽癌是一种常见恶性肿瘤疾病,该病主要发病地区主要集中在华南地区。目前,在鼻咽癌的治疗中首选方法为放射治疗,但放疗后患者多表现出分泌性中耳炎,其发病率已高达35%~75%[1]。患者主要表现为耳闷、耳聋以及耳鸣等临床症状。本研究采用综合治疗方法给予患者治疗,对其临床效果进行探讨,现将有关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自永州市中心医院耳鼻喉科2013年1月~2014年12月接诊的鼻咽癌放疗后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中选取36例(41耳),所有患者放疗前经病理诊断,确诊为鼻炎鳞状细胞癌,行Co常规外照射治疗,放射剂量为60~70Gy/6.5~7.0w;放疗过程中或者放疗后耳部出现闷胀感、耳鸣等症状;经电耳镜检查,观察发现鼓膜呈现为淡黄色、淡红色,内陷、混浊等[2]。按照随机数字排列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18例(20耳),男10例,女8例;患者年龄为18~66岁,平均年龄为(45.25±2.56)岁;病程为1~6个月;鼓室导抗图为B型。观察组18例(21耳),男12例,女6例;患者年龄为20~61岁,平均年龄为(44.87±3.14)岁;病程为1~6个月;鼓室导抗图为B型。两组患者逐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永州市中心医院伦理会审批通过。

1.2方法

1.2.1对照组 给予患者激素、血管扩张剂、营养神经,视情况给予广谱抗生素,行1~2w治疗。采用鼓室注射给予患者治疗,用棉片蘸取适量1%地卡因,对鼓膜进行麻醉处理,再给予外耳道行常规消毒;取2ml注射器+7号穿刺针,于鼓膜后下或者前下穿刺行抽液,取0.5mg曲安奈德混悬液与0.5mg盐酸氨溴索经穿刺点注入,在注入药物之后,需叮嘱患者保持5~10min耳朵向上,每周到院接受1次复诊,若患者仍然未痊愈,则采用相同的方法再次给予患者3~4次治疗,直至痊愈。

1.2.2观察组 在对照组用药及鼓室注射的基础上,给予患者鼓室置管治疗,针对鼓室注射治疗后无效的情况,可在局麻处理下行鼓室置管,每周必须定期复诊,并根据情况在0.5~1年后行拔管处理。同时根据患者情况,在鼻内窥镜的观察下,定期对患者鼻咽部分以及鼻腔脱落坏死组织和分泌物进行清理,特别是针对咽鼓管咽口周围的痂皮和分泌物,每周行2~3次,连续清理2~3个月;需要注意的是,在对鼻咽部和鼻腔进行冲洗时,需对生理盐水的冲压进行控制。

1.3观察指标

1.3.1纯音气导听阀(PAT) 运用听力计对患者测定,测定前需对患者外耳道耵聍栓塞、异物等继续拧清理,在噪音

1.3.2主观症状 观察患者有无听力下降、耳闷、耳鸣等症状,同时注意鼓膜象。

1.4疗效判断标准 ①治愈:患者耳闷、耳鸣等临床症状完全消失,鼓膜活动和形态恢复常态,鼓室图测定为A型,纯音听阀测试达到正常水平,1个月内未出现复发;②好转:患者自我感觉症状较之治疗前有所改善,鼓膜活动和形态趋于正常,鼓室图测定结果从B型转为C型,纯音听阀测试较之治疗前提升了10dB,但未恢复正常水平;③无效:症状、鼓膜活动及形态、鼓室图、纯音听阀测试均无任何改善。

2 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效果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48%,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0.00%,两组对比总有效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治疗前后PAT比较 治疗前,对照组PAT为(41.9±5.2)dB HL,观察组PAT为(42.1±4.8)dB HL,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PAT为(29.92±10.95)dB HL,观察组PAT为(20.63±9.52)dB HL,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目前,鼻咽癌的首选方法为放射治疗,但由于放疗时,电离辐射范围较广,故致使中耳以及咽鼓管出现大面积受损,该损伤表现为渐进性发展,若不及时治疗,患者在放疗后3个月将表现为局部水肿,且随着水肿的消退致使咽鼓管、咽鼓管咽口周围等同时受损[3]。有学者通过长期的观察发现,中耳本身具有较为特殊的免疫防御作用,并在对中耳积液进行测定时,可观察到有免疫复合物、炎性介质、补体等,故这表明分泌性中耳炎是一种有免疫介导的病理过程[4]。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临床效果达到了90.48%,PAT恢复至(20.63±9.52)dB HL。

综上所述,在鼻咽癌放疗后并发分泌性中耳炎治疗中,集多种治疗方法为一体的综合治疗,可有效提升临床治疗效果,改善PAT,是一种值得临床推广的治疗方法。但本研究的观察周期较短,故关于研究中未发现有复发与不良反应病例,为此,下一步研究中我们将延长观察周期,对综合疗法的安全性及远期疗效进行探讨。

参考文献:

[1]张明洁,刘业海,李慧,等.鼻咽癌放疗后并发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分析[J].中华耳科学杂志,2013,10(2):256-258.

[2]王洪增,綦宣畅,杜业松,等.27例鼻咽癌患者合并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分析[J].中华耳科学杂志,2009,7(2):135-137.

[3]廖海石,林柏洪.鼻咽癌放疗后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探讨[J].中华全科医学,2010,8(8):998-1009.

[4]邓建华.鼓膜置管术治疗鼻咽癌放疗后分泌性中耳炎40例效果观察[J].交通医学,2014,4(1):85,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