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高校运动员社会认可调查情况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以高校运动员为特定研究对象,通过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针对全国部分省市高校运动员社会认可情况进行综合性研究,结果表明:影响高校运动员社会认可主要由家庭认可、教练认可、队友认可、领导认可、同行认可、同学认可和自我认可构成,多数高校运动员社会认可的情况大同小异,其中维度同学认可的程度较低,其余维度均维持在较高水平。
关键词:高校运动员 社会认可 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08(a)-0137-02
目前,针对高校运动员的研究正随着高校运动队的发展与壮大不断丰富,但这些研究中对高校运动员社会认可情况却少有关注。社会认可,是社会对运动员行为的许可、肯定、称赞等。其形式多种多样,如:舆论的肯定和支持、团体的许可与表彰、他人的许可、称赞及效仿,社会认可可以给运动员强大的精神鼓励。其中社会认可还包括家庭认可、教练认可、队友认可、领导认可、同行认可、同学认可和自我认可。查阅中国知网与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发现关于社会认可的研究不少,但是针对与高校运动员的却寥寥无几,叶平(1999年)[1]运用竞技动机量表,验明5个竞技动机因子,即,社会认可、运动水平提高、娱乐、感性体验和努力取向。经过标准化程序,得到了用于中国运动员的竞技动机量表。文中提示量表的社会认可、运动水平提高和感性体验测度的可靠性可以接受。不过有研究表明,高校运动员的社会认可与竞技成绩有重要联系,因此,该研究也算具有意义,望日后便于后续研究者提供一丝参考意见和帮助教练员能够根据高校运动员社会认可的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制定计划,促进高校运动员竞技成绩的提高。
1 研究对象及方法
1.1 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均符合以下任何一项条件:(1)年龄在18岁以上在校学生;(2)国家二级以上运动水平;(3)在高校参加训练至少1年。
1.2 研究方法
该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其中,该研究通过访谈调查及研制并发放发《高校运动员社会认知情况调查表》,回收问卷后对所得的数据进行整理,并根据筛选出来的项目设计问卷,发放问卷,回收并经过信效度设计最终问卷,对全国部分省市31所高校运动员进行调查。其中各测量指标的评价分值从0~10不等,各分值代表高校运动员的目标取向强弱,0分代表最弱,10分为最强。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表1、2可知,被调查的高校运动员中,超过400名、占样本总数55%以上的人选择7~9分,为最高,最低均为选择1~3分的人,不到总数的1.1%。
表3可知,被调查的高校运动员中,有4名运动员、约0.6%选择最低分2分,有86名运动员约11.9%选择最高分10分,其中8分选择人数最多,有177名运动员、占总样本的24.5%,2分选择人数最少,有4名运动员,占总样本的0.6%。
表4、5可知,被调查的高校运动员中,选择1~3分的人数为最少,但不同的是表4中选择4~6分的人数与7~9分的人数持平均为44.2%,而表5则7~9分最高,占总数的53%。
表6可知,被调查的高校运动员中,有3名运动员、约0.4%选择最低分2分,有63名运动员约8.7%选择最高分10分,其中8分选择人数最多,有208名运动员、占总样本的28.8%,2分选择人数最少,有3名运动员,占总样本的0.4%。
3 结语
影响高校运动员社会认可的因素主要由家庭认可、教练认可、队友认可、领导认可、同行认可、同学认可、自我认可构成,多数高校运动员的社会认可的情况大同小异,其中同学认可的程度较低,其余均维持在较高水平。针对高校运动员这一特征,高校教练员可以制定相关计划来端正高校运动员社会认可的情况,从而端正态度促进运动成绩提高。
参考文献
[1] 叶平,霍红,孙小敏,等.竞技动机量表在中国的标准化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1999,25(2):12-16.
[2] 王建华.北京市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资料汇编[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6:42.
[3] 冷迎辉.高校体育场馆向社会有偿开放的思考[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5,29(6):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