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巧设语文课堂教学的“凤头”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巧设语文课堂教学的“凤头”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好的导入如一篇文章的“凤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求知欲望,成功地带领他们走进课文之中。导入的方法很多,且因人因课、因时因地而异……导入要针对学生、教材、教师特点,有利于激发兴趣,引起下文,调动学生的主体参与性,尽可能地短小精悍。

关键词: 语文课堂教学 导入 “凤头”

古人作文有所谓凤头、猪肚、豹尾的说法。“凤头”是说作品的开头要像凤凰的头那样秀气、漂亮,方能引人入胜。我认为,语文课堂教学也是如此,导入的好坏直接影响整堂课的成败。好的导入犹如乐曲的前奏、戏剧的序幕,会紧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激荡学生的情感,开拓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成功地把他们带入课文所描述的意境之中。因此,我们应当精心设计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使它成为一个漂亮的“凤头”。

一、成功的导入

学习兴趣是学习的动力。特级教师于漪说:“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很多教师的课堂教学都拥有这样一个成功的导入。

我有幸聆听过贾志敏老师执教的《两个名字》一课,收获很多,至今仍记忆犹新。贾老师的导入大概是这样的,他先和蔼地向一年级孩子们问好,然后走到一个孩子旁边,友好地伸出手:“你好!”孩子站起来回答:“你好!”迟疑地伸出手,与老师相握。贾老师又走向其他孩子,伸手,问好……老师的亲切平和一下子使孩子们的胆怯消失了,他们一个个大方地站起来,伸出手,跟老师问好。在潜移默化中,孩子们受到了一次礼貌教育。接着,贾老师问孩子们:“你叫什么名字?”“在家叫什么?”孩子们纷纷举手,说出了自己的学名和小名。于是,这堂课便在师生平等、轻松和谐的氛围中开始了。

二、导入的方法

课堂导入如此重要,我们如何去设计呢?对于这个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而且要因时因地,因人因课而异。成功的导入,可以是一段风趣生动的语言,可以是一幅优美宜人的画面,可以是一段轻松明快的音乐,可以是一个蕴涵哲理的问题,也可以是一次小小的活动……常见的导入方式有以下几种。

1.设置悬念,激发兴趣。

我很欣赏来自福建的林莘老师《为人民服务》一文的导入。上课了,林老师亲切地向同学们问好:“同学们,下午好!”学生训练有素:“老师,下午好!”林老师又说:“同学们,辛苦了!”学生有些不知所措,参差不齐地回答:“老师辛苦了!”这时,林老师宕开一笔,对学生们说:“假如这时我问坐在下面听课的老师们同样的问题,他们一定回答的和你们不一样,相信吗?”学生们面面相觑,半信半疑。林老师转过身来,大声地对下面的老师说:“老师们辛苦了!”听课的老师早已心领神会,异口同声地回答道:“为人民服务!”随后,会场上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掌声。这一导入真是别具一格,可谓神来之笔。接下来,林老师对感到莫名其妙的学生说:“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学生们摇摇头,好奇写在了他们的脸上。此时,林老师恰到好处地过渡到《为人民服务》一文的教学中来。学生屏息静听。毫无疑问,他们学习课文的浓厚兴趣被成功地激发了起来。

2.创设情境,以境激情。

特级教师李吉林开创了情境教学法,为小学语文教学打开了一片充满魅力的新天地。多年来,这一方法被很多教师采用,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导入新课时,我们经常可以创设情境,以境激情。

如一位教师教《草原》一文,先播放《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这首歌:“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挥动鞭儿响四方,白鸟齐飞翔。”接着用一段抒情的语言深情描述内蒙古大草原的景象:“那儿一碧千里,空气清新,牧草茂盛,牛肥马壮,繁花似锦,百鸟歌唱……现在就让我们跟着老舍爷爷一起去风景如画的内蒙古大草原浏览一番……”这样的导入,将内蒙古大草原的辽阔美丽呈现在学生眼前,使他们产生了无比的向往,唤起了他们丰富的想象,激起了他们喜爱的情感,从而对学习这篇文章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3.释题引申,紧扣重点。

题目往往是一篇课文的“眼睛”,透过它可以瞥见课文的主旨。如苏教版第七册教材中《三顾茅庐》一文,我针对课题本身就是一个成语的特点,导入时先解题:“顾”是拜访的意思;“茅庐”是草房子。然后提出问题,进行引申,激发学生的思考与想象:“谁三顾茅庐?”“三顾茅庐干什么?”“三顾茅庐在文中是什么意思?”“那么,‘一顾’、‘二顾’茅庐又是怎样的呢?”这样的导入,可以“牵一发而动全身”,引起学生学习课文的强烈愿望,产生“点石成金”之效。

4.介绍背景,帮助理解。

如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上《月光曲》一课,是这样导入的,他先播放起贝多芬的《月光曲》,然后缓缓道来:“同学们,一百多年前,德国有个伟大的音乐家叫贝多芬。他说过:‘我的音乐只应当为穷苦人造福,如果我做到了这一点,该是多么幸福。’他一生谱写了许多著名的曲子。我们现在听到的这首优美动听的曲子便是其中一首,叫《月光曲》。”(板书:月光曲)像这样介绍背景式的导入,开门见山,不仅可以帮学生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而且对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有很大的帮助。

5.开展活动,巧妙铺垫。

在导入时,教师巧妙地组织学生开展精心设计的小型活动,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对接下来的课堂教学起到巧妙的铺垫作用。

如周益民老师执教的《绕绕绕绕复绕绕》一课,在众多的观摩课中独树一帜。对绕口令,学生本来就兴趣盎然,加上周老师俊逸儒雅的风度、亲切风趣的语言,使得整节课妙趣横生,将孩子们都带入了祖国语言文字的乐园。他这节课的导入尤其值得称道。上课了,周老师说:“同学们,上课了,我们先来做一做口腔操,看看你们的口舌灵活不灵活,好吗?”“好!”学生齐声回答。周老师接着说:“第一节双唇运动:劈里啪啦。”先示范:“劈里啪啦,劈里啪啦。”话音刚落,学生们便迫不及待地跟着说起来。一时间,用来上课的礼堂里像炸开了锅,“劈里啪啦”“劈里啪啦”……生动一片,热烈一片。“第二节舌齿运动:叽叽喳喳。”周老师又宣布做下一节。学生们饶有兴趣,练得不亦乐乎。这样,上课伊始,周老师就轻松地吸引住了孩子们的注意力,激发起了他们学习绕口令的浓厚兴趣,使他们感受到了绕口令的神奇魅力。后来,课堂上的一则则绕口令,学生们都能说得很精彩,不能不说得益于周老师课前让他们做的这两节口腔操。

6.音乐导入,激起共鸣。

用音乐激趣有时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一位教师在教学《二泉映月》一课时,用阿炳的《二泉映月》这首二胡曲导入,学生很快进入角色,陶醉其中,随着委婉曲折的旋律展开遐想,感受到琴声的如泣如诉,似乎是作者在娓娓道来,表达他对音乐、对家乡的热爱。此时,老师因势利导,介绍曲作者阿炳的苦难经历,让学生在动人心弦的二胡声中水到渠成地进入到课文的学习之中。

7.故事导入,引人入胜。

精彩的导入如同一首好诗、一篇美文一样感人至深,像精彩的戏剧、电影一样引人入胜。如在教学唐代大诗人杜甫的《绝句》时,一位教师先给学生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古时候,有位厨师善于给诗配菜。县官闻知,命令他来做菜,且故意刁难,只提供两个鸡蛋和一撮葱,要他立即做成4个菜,否则给予惩罚。厨师接过蛋和葱,思索片刻,到厨房去了。不久,他端出了4个菜:一盘是蒸蛋黄两个,旁边竖有几根去掉葱白的葱;另一盘是蒸熟的蛋白刻成的一行“白鹭”,下边也放着几根去掉葱白的葱,正是“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第三盘是用青葱摆成山岭的样子,再把蛋白和葱白切成颗粒撒在山岭上,第四盘是把蛋壳做成船的样子,浮在汤水中,此为“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县官笑道:“真是名不虚传!”故事讲到这里,学生的情绪高涨,自觉进入了学习状态。

除此之外,课堂导入的方法还有很多,如谜语导入法、朗诵导入法、实验导入法、比较导入法等,只要独具匠心、精心设计,就能达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既令人拍案叫绝,又让人回味良久,给人留下特别深刻的印象。

三、导入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针对学生、教材、教师的特点。

2.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便于引起学生对下文的学习,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3.尽可能设计得短小精悍。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更是充满了艺术性,需要我们精心设计,细细推敲。如果课堂教学有了一个精彩的“凤头”,那它一定会带领整个课堂教学这艘巨轮顺利地驶向语文教学的广阔天地,让孩子愉快地徜徉在祖国的语言文字中,流连忘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