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艺术市场风云录之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艺术市场风云录之三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编者按:不可否认,在“非典”过后的两年半时间里,国内的艺术市场达到了空前的发展,拍卖公司数量及场次急剧上升,在北京几乎达到每天一场的频率,拍品成交数量及成交金额迅猛上窜,连续两年翻番,藏家队伍也在迅速扩大,超过7000多万人,占全国人口的6%。但是在获得这些成绩的同时,也累积了很多矛盾,在艺术品市场发展趋缓的情况下,这些问题逐渐暴露出来。本文中,笔者通过对市场的观察并结合业内人士的见解,深入分析了所面临的软件、硬件方面的问题,并在文化普及、信用重建、人才培养、市场监督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深刻见解。

令人兴奋的“非典后行情”

注:本文引用“非典后行情”这个词,仅用来描述情况,并不代表笔者本人认为艺术品收藏是纯经济行为,存在所谓的经济“行情”。笔者认为,艺术品收藏首先应该考虑的是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用于满足心理上的愉悦,其次才是经济因素。

自2003年“非典”之后,艺术市场着实火了起来,这一阶段一直持续到2005年11月底。走进各地艺术品市场,就如同进入了艺术殿堂,给人身处艺术盛世的感觉,这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第一,藏家队伍不断扩大,据中国收藏家协会统计,全国收藏家队伍已经超过7000万,大有超越20世纪90年代初全民炒股的迹象。在北京拍卖会集中的东二环和东三环地区,每年的5月、6月、10月、11月和12月,各星级酒店经常会出现一席难求的场景,房间都被来自全国各地的大藏家订购一空。还有一种说法来形容北京的收藏热,“每天早晨起来,北京有两处地方人最多:一处是在天安门看升国旗的,一处就是在潘家园寻宝的”。据笔者实地考察,此言不虚,在潘家园的高峰时段,想要挤进去只脚都很难。

第二,藏家主体实力不断增强,经过多年的发展,出现一批素质高、懂欣赏、实力强的藏家,这些藏家群体部分是出于个人爱好,但更多的是企业行为,收藏起来更加理智,他们为收藏艺术品投入的资金已经达到成百上千亿元。

第三,藏品数量空前增加,仅中国嘉德在2005年投拍的艺术品就达到1.58万件,北京翰海也达到了9000多件,全国总投拍数量估计超过10万件,书画、油画、瓷器、玉器、杂项等应有尽有,种类繁多。

第四,作为艺术品市场交易主体的拍卖公司数量急剧增加,截至2005年底,全国拥有艺术品拍卖资格的公司超过150家,仅北京就有44家,相应的,拍卖场次也急剧上升,仅中国嘉德2005年秋季大拍就举办了15场次的专题拍卖会,北京市全年拍卖会场次超过300场,几乎一天一场,全国累计拍卖场次达到1000场。画廊、古玩市场等其他交易场所也是烽火连天,据笔者统计,在雅昌艺术网上注册的画廊就超过150家。

第五,艺术品经纪人开始活跃,与其他行业经纪人不同,艺术品经纪人目前还大多数处于半隐蔽状态,他们有些出资为画家办画展、做宣传,有些在各拍卖会上为藏家竞拍藏品。这些人大部分是业内的资深人士,有着丰富的专业知识,他们眼光毒辣、出手果断,凭自己多年积累的专业知识和长期练就的艺术眼光为买家辨别真伪,降低交易风险。

繁荣掩盖不了矛盾

“萝卜快了不洗泥”,在艺术品市场高速发展的时候,累积了很多矛盾,当市场慢慢走向理性的时候,这些矛盾也渐渐暴露出来,笔者将这些矛盾归纳为“硬件不硬,软件更软”,具体整理如下:

艺术品市场的硬件主要是指藏品的质量和拍卖场地的规格。所谓“硬件不硬”,就是说藏品质量偏低,拍卖场地档次、规格过低。

先说藏品质量,目前市场上有两个不容忽视的现象。

一个是大部分拍卖公司“以数量弥补质量”,这主要有三个原因,首先是大量当代艺术进入市场,而当代艺术如当代书画的价格还远远低于古代书画,如某公司2005年春季大拍,推出当代书画200件,成交额为1456万元,平均每件7.28万元,而推出的229件古代书画,成交额为2.75亿元,平均每件达120万元,所以给人一种假象,让人感觉数量上去了,质量下来了。其次,这种以数量代替质量的问题的确存在,同样是这家公司,在2005年春季大拍古代书画专场上,共229幅书画拍出2.75亿元,而到秋季大拍时,共237幅画却只拍了1.42亿元。笔者分析,这主要是因为藏品征集越来越难,少部分珍贵藏品在以往拍卖会上或被国有博物馆收藏流出市场,或者被大藏家压入箱底短时间内淡出市场,导致市场上的精品日渐稀少。或许是无奈之下为保证公司业绩增长,只能放低门槛,收购质量稍低的藏品。再次,拍卖公司数量增多,竞争逐渐激烈,僧多粥少,逼迫一些拍卖公司也会降低征集门槛。

另外一个现象就是一直困扰藏家和拍卖公司的赝品问题。在90年代初的市场上,为了满足一些资金有限的藏家的需求,曾经有一些仿品在拍卖市场上流通,但是买家、藏家都心照不宣,仅以仿品的价格进行交易,这可以当作是出于善意的模仿。但是随着作伪技术的提高,一些不法商贩开始刻意仿造艺术品,并且以次充好,以假冒真,公开在市场上以真品的价格出售,大大扰乱了市场秩序。更有甚者,某些拍卖公司也参与造假、作伪,或是包装一些三流画家,然后公然推出他们的作品,这更是给藏家带来了很大的风险。但是绝大部分拍卖公司都以“免责条款”,即“不保证条款”为由,拒绝承担因为拍品瑕疵本应承担的责任。

再说拍卖场地,国内的拍卖会多在酒店举行,除了一些专门承揽会议的顶级酒店,绝大部分酒店的场地也就几百平米,这对于每次预展上千件藏品,要容纳数千人参展、竞拍的大型拍卖会来说,都显得很是拥挤。而且在拍卖会集中时间,有些酒店会有两到三场拍卖会同时进行,更是加大了拍卖场地的负担。据笔者了解,香港佳士得2005年春拍在香港展览中心举行,获得了空前的好评,一致认为,这是自有香港拍卖会以来,展览及拍卖会场最好的一次。据叶正元介绍,此次展览装潢费用花了近四百万港元,主要在隔间、装潢、灯光照明。对于此举,笔者觉得完全可以借鉴,预展的重点在“展”,就应该有展览的效果,相对一场拍卖会数亿元的成交额来说,几百万元的场地费用并不是什么大数,更重要的是让藏家体会到观看展览的乐趣,也就更乐于参加拍卖会了。

艺术品市场的软件设施主要是艺术品交易的过程及环境背景等配套设施。所谓“软件更软”主要是指目前艺术品市场的文化氛围薄弱、信用体系缺失、专业人才缺乏、交易程序繁冗以及法律、税收、金融等相关政策不完善等。

文化氛围薄弱

当下有一种不好的现象,“一提到艺术品,很多人一下子就想到它有多值钱,而不去关注他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这个很可怕,这样可能会毁了整个艺术市场。其实,中国传统文化很深厚,凡是有收藏爱好的人都应该去了解,只有进入到深厚的传统文化里头,才能领略到它的伟大,才能更好地欣赏独具中国特色的艺术品。但是现在很多藏家,完全把收藏看作是一种投资,进行收藏仅仅是为了赚钱,买了藏品以后就放入仓库,几乎从不拿出来欣赏,这是对艺术的不尊重,也是对原来藏家的伤害。而且正是这种不懂欣赏的藏家,养活了数以万计的制假贩假者,因为他们本身不热爱,也就谈不上欣赏,更不用说是鉴别真伪了。

信用体系缺失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优良统统,但是经过百年战乱和之后,又经过翻天覆地的经济变革的今天,这个优良传统早已被淹没在滚滚的历史大潮中了。信用缺失就成了目前最大的问题,画家及他的经纪人自吹自擂、自我宣传,不法分子制假贩假、图谋暴利,对于拥有多年丰富经验的藏家来说,胆战心惊、需要细细辨明,只怕一招不慎,买到赝品,那些刚入行的藏家则更是可怜,几乎不敢出手,这些都极大地打击了收藏家的热情。对于拍卖公司来说,卖不出去担心,卖出去更担心,担心有人举牌,却无人结账,担心万一卖出赝品,惹出一身官司。所以,信用体系的缺失对艺术品市场的打击也是毁灭性的。

专业人才缺失

笔者在不止一个拍卖公司听过,现在最缺的就是人才,所以,很多公司的多项业务不能开展,或者干脆让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来鉴定藏品,很大程度上加大了公司的经营风险。不止是拍卖公司,包括年轻艺术家、经纪人、鉴定专家等人才都很缺乏,所以才引发了艺术品质量偏低、市场信息不对称、赝品横行等问题,所以说,人才缺乏已经成了制约我国艺术品市场发展的一个瓶颈。

交易过程繁冗

一个好的交易过程应该是让交易双方感到轻松的、简洁的、愉快的。在此,笔者以拍卖形式为例,通过一个完整的交易过程来指出其中的问题。艺术品交易过程分为买牌、预展、竞拍成功三个步骤。买牌,国内是买牌的同时交付押金,但是在拍卖规则比较完善的苏富比、佳士得等公司,买牌的时候只要登记ID(身份证号)就好了,并不用交付押金,拍卖公司并不会担心买方违约。因为如果举牌落槌,过了期限不付款,很快就会收到律师函,一旦有不良记录即被视为“不受欢迎的人”。这固然和规则约定有关,但是也凸显出我们交易程序的繁琐。预展是欣赏、鉴别拍品的最佳机会,很多藏家都会去现场去观看,这就需要宽敞、舒服的空间,参观时应该有热心、周到的讲解和服务,如果不能去现场观看,应该以邮寄等途径向藏家介绍拍品有关信息。但笔者在不止一个拍卖公司看到的却是拥挤、混乱的狭小空间里,到处都是挂在墙上的书画和挤在中间的人们,在认真欣赏画作的同时,还要预防一些保安或身穿西装的“保安”的惊扰,这就犹如坐在路边小店里吃法国大餐,兴致全无。竞拍的环节应该是激烈的,但也应该是舒服的,但是随着拍卖场次的增多以及拍品数量的增长,参加拍卖会对大多数藏家来说就像赶场,有时候一天要参加十几个小时的拍卖会,有的公司都到了夜里1点钟还在拍卖,而且周边的配套服务设施又跟不上,这已经成了一种负担,更不用说是享受了。

相关政策不完善

《拍卖法》《文物拍卖管理暂行规定》《美术品经营管理办法》,细数之下,关于艺术品交易的法律法规的确不少,但是不管从事法规本身还是配套执行情况来说,还远远不够。近几年,关于艺术品交易引发的案例越来越多,有因为赝品的,有因为交易失败的,也有不正当竞争的,但是回想起来,真正结案并令双方都满意的是少之又少。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在1997年下发的《关于书画作品古玩等拍卖收入征收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艺术品拍卖所得的收入应该按所获收益的20%来计征个人所得税。北京地税局的规定:如果不能提供完整、准确的拍卖品原值凭证的,以个人取得的全部拍卖收入,按3%征收率直接计征个人所得税。但是征收标准、征收程序并没有明确规定,所以执行起来是难上加难。另外,随着国内艺术品市场的发展,海外回流艺术品逐年增多,这也涉及到税收的问题,这些都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艺术品市场的发展离不开资金的支持,在现代经济条件下更是如此,比如在文化产业特别发达的美国,专门立法鼓励各州、各企业集团以及全社会对文化艺术进行支持,保证了美国每年拿出相当比例的资金投入文化艺术业。但是,目前我国金融企业监管严格,政策并不支持金融资本进入艺术品行业,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金融资本对艺术品市场的支持,因此多年以来,我国的艺术行业一直在“贫血”的状态下苦苦支撑。

在发展中规范,在规范中前行

交易还在继续,市场还应发展,当前的艺术品市场虽然存在很多问题,但这是任何市场发展所必经的阶段,这就好比凤凰涅磐,只有通过这关才会获得重生。所以,我们必须正视这些问题,主动去解决矛盾,而且我们可喜的看到,相关部门及机构已经认识到问题的严重并开始着手解决这些问题。笔者主要从以下四方面来提出建议:

普及传统文化

文化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而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正是我们所应该继承和发扬光大的。我们不仅应该学习前人习文炼字的功力,更应该学习前人待人处事的宽怀及伟大的爱国热忱,“半部论语治天下”,几千年前的智慧至今仍令人佩服,“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在他们的眼里,祖国江山是如此的美丽。笔者遇到很多一味崇尚西方的人,还有一些哈日、哈韩一族,感到很是奇怪,中国五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怎么还去哈别人,这样的人怎么能发现祖国大好河山的美丽,又怎么能欣赏如傅抱石的《茅山雄姿》、李可染的《漓江胜境图》这样的描绘祖国大好河山的画作!当前面世的很多画作都是“某某诗意图”,试想,如果藏家不懂诗歌,如何能读懂其中的意义,又如何能进入画作的意境,更不用期待与作者引起共鸣了。当前关于民间传说题材的绘画也很多,比如很多人都喜画钟馗,如果藏家不了解钟馗的来历,他又怎么能知道画中的钟馗应该是什么样子,是威武、是狰狞,还是和颜悦色,又怎么能辩明到底谁画得更像,谁画得更好?所以笔者认为,传统文化的普及是发展艺术品市场的基础,只有大部分藏家都经历了深厚的传统文化的熏陶,才会真正喜欢艺术品,才会真正投入到艺术品的收藏大潮中来。普及传统文化不仅仅是政府教育部门的工作,也需要社会上所有的人去努力,包括所有从事艺术工作的人们。

重建信用体系

信用体系是任何市场发展的基石,在一个没有信任体系的市场中,交易双方都无法准确获取他所需要的信息,无形中增加了交易成本,对市场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在艺术品市场快速发展的今天,重建信用体系更显得刻不容缓。针对市场上出现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五个方面去努力。第一,对于虚假成交的问题,严格执行税收政策,加大假拍成本。对于拍卖公司来说,严格按照成交总额及公司利润计收营业税和所得税,对于委托方来说,严格按照成交价计收个人所得税。第二,对于赝品问题,建立完整的艺术品档案,将博物馆或者市场上出现的艺术品都统计在内,一定要完整,可以首先从高价位(比如100万以上)向低价位进行,完整记录艺术品的名称、作者、年代、图片说明等,并详细记录流传过程,这样任何藏家只要进入艺术品档案系统,就可以查询到这是不是自己所要找的藏品,它曾经被何人收藏,应该是什么价位。第三,关于鉴定难题,建立艺术品鉴定体系。目前我国艺术品最权威的鉴定机构是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各地的文博机构都有一定的鉴定能力,可以在此基础上,建立遍布全国的艺术品鉴定体系,一般艺术品在各地方鉴定,出现争议时,送交上级鉴定机构鉴定,如果有重大争议,可以提交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鉴定或者临时组建专家小组进行鉴定,也可以鼓励建立一些社会鉴定机构对这个体系进行补充。第四,对于个别欺骗藏家的拍卖公司,进行严格处罚。由国家文化行政部门定期检查或进行随机抽查,并接受藏家的举报,一经核实,严格处理,并记录其不良记录,进行公布。“乱世用重典”,相信所有注重自己品牌的公司都会正规经营的,不再越雷池半步。第五,对于一些违反交易规则的藏家,建立信用档案。如果藏家在拍卖会上举了牌,却不进行交割,将其列为“不受欢迎的人”,在整个市场内建立黑名单制度,通报全行业,对其以后的交易进行限制。笔者相信,通过从这五个方面入手,重建艺术品市场的信用体系将指日可待。

培养专业人才

有这样一句经典的对白:“21世纪什么最贵,人才最贵。”市场的发展靠的是人才,而现在艺术品市场最缺乏的就是人才,包括拍卖人才、鉴定人才、艺术品经纪人、年轻艺术家。中国目前的藏家队伍已达7000万人,而且随着中国经济的继续发展,参加队伍还会继续扩大,到底需要多少人才为这些藏家服务,答案只能是非常多。所以,培养专业人才对于艺术品市场的持续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要培养年轻的艺术家,因为只有他们才能创造出更美的、更能满足藏家需求的作品来;其次是要培养艺术品经纪人,有了他们,画家才能潜心创作,优秀的作品才能被世人所见;再次是培养拍卖人才,他们能将这些艺术品推荐给更多的藏家,并为作品找到它们最好的归宿;还要培养鉴定人才,他们能让藏家安心的收藏,不用担心花大量的精力和金钱买来的却是赝品。“十年育树,百年育人。”人才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全社会持续的投入,目前在国际上,有很多艺术品投资基金,他们有些去学院挖掘培养新人,有些支持办画展、收藏新人新作,这些都很值得我们借鉴。据北京文物局相关人士透露,近期打算邀请国外相关大学协助北京市举办拍卖从业人员培训班,并组织一些人员去英国苏富比学院进行文物艺术品管理方面的培训。它山之石,可以攻玉,笔者认为,只要是能培养人才,对我国艺术品市场发展有利的,我们都可以学习。

加强行业监督

市场不能任由发展,我们还不能完全信任那只“看不见的手”,必要的监督是市场健康发展的保障。行业监督包括法律监管、行政部门监管和行业自律三个方面。首先要完善艺术品市场的相关法律法规,并进行普法教育,逐步增强艺术品市场从业者的法制意识,达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的目的;其次,加强行政部门的监督管理,对于违反法规的情况进行纠察整顿,从严处理,达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效果;最后,加强行业自律,不假拍,不欺客,不违法,树立诚信第一的经营理念,重现艺术品市场的新风气。

结束语:笔者只是以自己眼观,以自己耳闻,对于市场上出现问题作出归纳,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些见解,希冀对艺术品市场的发展略尽绵薄之力,如有不到之处,尽请点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