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既是挑战也是机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美国信贷消费存在的问题可以说由来已久,这些问题积累到一定程度就要发作。爆发就是洗牌,有的人不幸game over了,但多数人过来后就会自我调节,这也是经济不断前进和迂回的一个客观事实,是经济发展的一个调节需要。纵观此次美国因次贷危机所引发的信用卡危机,其对中国信用卡产业的影响应该是有限的,更多的还是心理上的影响。对国内发卡银行来说,这既是一个挑战也是一个机遇。挑战就是要防控好次贷危机的蔓延,加大风险管控;机遇就是信用卡这个支付和理财工具,在经济萎缩的情况下,使更多持卡人学会用卡理财。

对持卡人

对那些超前消费的持卡一族来说,这次次贷危机给他们也提了一个醒,即适度消费。这个时期的“超钱一族”们应该学会勒紧钱包过日子了,如果过度滥用自己的信用,那信用这个资本也会遭遇风险而贬值。后顾下我们的美国大哥,就知道这个惨痛的教训不止是只讲给政府和金融机构听的。看下那些没有工作就会破产的美国佬们,我们就该真切意识到“金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金钱是万万不能的”这句经典的语录了。前瞻下我们的未来,四个字放在我们面前,那就是“适度消费”。

值得庆幸的是,我们有了这个创新的金融支付工具,在众多行业遭受危机,连锁反应到我们自己单位的时候,“薪情”有些不妙。在这个大背景下,以及等待“经济之春”恢复期间,合理利用信用卡的循环信用额度,在保持我们原来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不变的情况下,未免不是一个上策。这就如同聂俊峰所言,无论是经济繁荣时期还是萧条时期,信用卡永远可以为持卡人创造“流动性”。

国有经济的冲击是显而易见的。然而我们也应该看到,一来大多数该类型企业并非银行信用卡的主流发卡群体;第二,即便有一部分持卡人因此在经济上出现了危机,但其可能造成风险所占的比例还是很小的。中国的信用卡产业化的步伐还只是刚刚起步,正是主流的传统消费观念和不成熟的信用卡产业模式成为中国信用卡产业没有直接受到这场经济危机冲击的一道“防火墙”。因此,这场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信用卡危机不会对中国的信用卡产业造成很严重的冲击。

虽然这场危机不会对中国的信用卡产业造成直接危害,但是中国信用卡产业却应该引以为鉴,认真去思考这场危机带给我们的深刻的反思。五年来中国信用卡产业化所走过的曲折道路,为了跑马圈地而抢占市场,各家银行不惜降低风险标准扩大发卡范围;过度宣传信用卡透支型消费也间接加剧了“卡奴”现象的严重性;大量发卡形成庞大的“睡眠卡”群,这部分卡随时可能成为引发风险的源头。招商银行在2008年中报中的数据显示:信用卡应收账款不良率为2.74%,同比上升了0.82个百分点,增幅高达42.7%,且不良贷款余额增加了2.8亿元,目前已超过6亿元,占招行不良贷款总额约7%,由此可见信用卡风险就是悬在中国信用卡产业头上的“达摩利克斯剑”。

对发卡机构

无论国内有多少银行买了“两房”(房利美和房地美系美国两大住房抵押贷款融资机构)和雷蒙兄弟的证券,他们遭受多大程度上的损失,但是教训是用高昂的学费换来的,而能有所收获否,更值得拭目以待。

这次次贷危机给发卡银行的提醒是及时的,因为激烈的市场竞争导致疯狂的“跑马圈地”的岁月刚刚燃烧,能在这发热的头脑上浇上一盆冷水,倒不失为好事。鉴于美国次贷危机的根源,国内发卡银行应该着实甩掉“圈地运动”这一低级游戏运动,转而攻占高质量服务使命之上。为此,要做到提高发卡门槛,适度调整利率和额度,检查死卡等措施,减少风险可能性,为持卡人做好服务。

危机是经济发展的一个内在反映,是经济发展的调节需要,因此我们不要害怕危机,而是要用更加广阔的胸怀面对危机,积极改变问题。诚然,中国信用卡产业更应该从中吸取惨痛的教训,信用危机虽是一场名副其实的信用危机,却也是一场管理危机。国内发卡机构要重新定位中国信用卡产业发展方向,否则中国信用卡产业的危机不是来自于外界,而是“祸起萧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