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护理干预对精神病患者跌倒的护理效果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护理干预对精神病患者跌倒的护理效果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目的:探析护理干预精神病患者倒的护理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00例精神病患者,以护理干预实施时间为标准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未实施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护理干预,统计分析与比较两组患者的跌倒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跌倒发生率为16%,对照组为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护理干预; 精神病患者; 跌倒; 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 R473.7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20-0106-03

doi:10.14033/ki.cfmr.2016.20.057

患者跌倒属于医院较为多发的一项安全事件,将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作为评估临床护理质量的指标[1]。精神病患者住院治疗,生活场所较为封闭,但是由于其精神症状的特殊与抗精神病药物的应用,频繁发生跌倒事件。文献[2]指出,长期住院精神病患者发生骨折的主要原因是跌倒。护理不良事件指的是护理过程中出现的计划外或者是不希望发生的意外事件,例如患者跌倒、走失、窒息、用药错误、误吸以及烫伤等[3]。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精神病患者的住院治疗时间较长,生活环境较为封闭,机体功能衰退明显,在精神科药物的作用下,导致患者的器官功能衰退,行动迟缓,感觉神经迟钝,易发跌倒,导致患者骨折或者是组织损伤,引发医疗纠纷[4-5]。笔者抽选2014年1月-2015年12月诊治的100例精神病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以统计分析护理干预对精神病患者跌倒的护理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诊治的100例精神病患者,根据护理干预实施时间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中,男29例,女21例,患者年龄40~80岁,平均(49.4±6.6)岁,病程1~32年,平均(15.9±2.1)年;观察组中,男32例,女18例,患者年龄45~78岁,平均(51.2±5.8)岁,病程2~26年,平均是(14.8±2.2)年,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100例患者家属均签订知情同意书,以参与此次试验。

1.2 方法

对照组未实施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护理干预,具体如下。

1.2.1 评估精神病患者跌倒的高危因素 在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需全面评估精神病患者跌倒的高危因素,从而估算患者跌倒的发生率。利用笔者所在医院自制的评估表格进行评估,主要包括易激怒、燥闹、错视、幻听、冲动、兴奋、幻视、外越、伤人毁坏、肢体障碍、意识恍惚、意识模糊、感觉障碍、烦躁不安、药物不良反应、服用导致低血压、头晕等症状药物等内容,若患者存在上述情况,则判定患者易发生跌倒,需在患者病床标记明显记号,以提醒护理人员重视,且交接班工作需严格按照规定要求执行。

1.2.2 控制精神症状 在临床护理实施过程中,护理人员需适当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并在患者治疗过程中,掌握相关药物的治疗专业知识,全面观察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一旦患者的不良反应较为严重,需及时告知主治医生,给予有效处理,并积极开展心理疏导与对症护理等护理干预,以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1.2.3 安全教育护理 在临床护理中,需通过有效措施提高护理人员安全意识,以提高精神病患者的护理安全。在医院日常工作正常开展的条件下,需定期培训护理人员,并实施安全宣传,尤其是患者如厕的安全护理。患者如厕时,护理人员需注意避免患者鞋子不合适或者是裤子过长,且嘱咐患者遵守三慢进行,例如:站起慢、走路慢、下蹲慢等。精神病患者的夜间用药剂量较大,因此护理人员需叮嘱患者少喝水,且在如厕后服药,以防影响患者的夜间休息,避免如厕意外的发生。针对患者及其家属开展跌倒预防教育,以降低精神病患者跌倒的发生率。

1.2.4 陪护护理 老年精神病患者护理过程中,尽量由患者家属从旁陪伴,以保证患者日常生活与护理服务的正常进行,增强患者的临床治疗与护理安全感,嘱咐患者家属陪伴患者如厕,以给予患者家庭支持与情感支持,安慰患者的不安心理,以提高患者临床治疗的积极性与依从性,为患者的康复提供有利的条件。

1.3 观察指标

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跌倒发生率。

1.4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采用SPSS 15.0的软件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跌倒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患者的生活压力增加,精神病患病率明显上升。由于精神疾病的特殊性,临床治疗具备特例性,治疗环境较为封闭,生活能力衰退明显。随着精神病患者年龄的不断增长,患者的跌倒发生率不断增加,尤其是年龄超过60岁的精神病患者,跌倒发生率最高,主要是因为受到年龄的影响,患者的肢体活动能力大大下降,反应力较为迟钝,易发生跌倒[6]。

精神病患者在临床治疗过程中需长时间服用药物控制病情,对患者身体功能产生不良影响,例如:针对中枢神经系统治疗的抗抑郁药、催眠药及抗精神病药物等,均极大的影响患者机体的稳定性,增加直立性低血压的发生率,造成患者跌倒,尤其抗精神病药,此类药物的镇静作用极为明显,在注射用药后,易发生直立性低血压,大大增加患者的跌倒发生率。抗抑郁、抗精神病等药物使用后的性低血压常见于患者的治疗初期,在肌内注射半小时或者是口服60 min后,患者的血压下降明显,特别是注射用药的精神病患者发生率更高。精神病患者在突然改变时,存在眼花、面色苍白、头晕、心率加快、血压下降等临床表现,导致患者晕厥而发生摔倒,因此对于新入院特别是首次入院接受治疗的患者给予重视,以防跌倒的发生[7]。精神病患者的跌倒主要集中于白天,是因为白天精神病患者的活动次数较多,而夜间跌倒与环境黑暗、医务人员精力疲乏等存在密切关系。跌倒主要场所是病房,以洗漱间为主,与洗漱间地面湿滑的关系较为密切。

一般情况下,医务人员均是通过自身的临床经验来进行精神病患者跌倒发生率的评估,缺乏统一的精神病患者跌倒发生率评估的模型,导致精神病患者的跌倒发生率不精确。因此在精神病患者跌倒风险的评估与防范过程中,医务人员需重点针对跌倒高风险的精神病患者进行评估,并对睡眠质量差、饮食差、合并慢性病、跌倒史以及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患者进行筛选,重视健康教育、环境改善等的实施,以有效降低精神病患者的跌倒发生率[8]。

在精神病患者跌倒预防的管理过程中,精神科护理人员需全员参与预防精神病患者跌倒的活动中,从科护士长、护士长一直到责任护士等。为精神病患者编制跌倒登记与上报制度,以保证精神科管理者能够及时发现日常工作开展过程中存在的薄弱环节与难点,制定针对性的督促方案与指导意见,以有效降低精神病患者跌倒的发生[9]。在预防精神病患者跌倒的护理干预中,需重点针对病情控制不理想、实施保护性约束等的患者,护理人员需为精神病患者的舒适度进行考虑,可将保护性约束的场所-床,换成长椅,并由专人进行看护,以防患者弄翻长椅发生跌倒,通常是不允许使用长椅的。

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跌倒发生率为16%,对照组为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护理干预在精神病患者预防跌倒中的应用,不仅能够有效降低精神病患者的跌倒发生率,而且大大降低患者的痛苦,及时发现患者存在的异常情况,具备良好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可在临床治疗与护理中进行大范围的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陶筱琴,端木欣荣,屠丽君,等.护理干预对精神病患者跌倒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10):898-899.

[2]李琴.老年精神病患者跌倒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干预措施[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09,18(20):179-180.

[3]张巧梅.住院老年精神病患者跌倒原因分析与护理干预[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1):114-115.

[4]汤琰,刘大荣.老年女性精神障碍患者跌倒的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民康医学,2012,24(21):2677-2678.

[5]高余英.老年精神病患者跌倒的危险因素及干预措施[J].中国民康医学,2010,22(6):731-732.

[6]钱应菊,聂爱华,陆勤,等.住院老年精神病患者22例跌倒原因分析及护理[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09,15(2):191-192.

[7]吴全峰.住院老年精神病患者跌倒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干预[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1):115-116.

[8]侯丽华,周善华,刘朝玉,等.住院老年精神病患者跌倒原因分析与护理干预[J].中外健康文摘,2011,8(22):366-367.

[9]张丽,甄秀红,张佩燕,等.住院老年精神病患者跌倒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J].中国民康医学,2011,23(23):2999-3001.

[10]曹香.196例老年精神病住院患者跌倒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J].中国民康医学,2010,22(17):2303,封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