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水彩艺术本土化进程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当代语汇中“中西文化的交融”是被提到次数较多的词语,随着中西方绘画艺术的交汇,西方水彩画的传入经历了萌芽期、成长期、形成期与革新期,而后融合了中国传统绘画与西方绘画的精髓,植根于中国本土。然而随着民族文化的发展进步,水彩的民族性、本土化仍然是中国当代水彩画界最为关注的问题。水彩静物画是水彩画中的一支,当代活跃着一批以静物为创作题材的画家,本文就中国当代水彩静物画的艺术特色,从技法和艺术语言两方面进行研究与探讨,以期概括出当代水彩画发展的特点及本土化特征。
关键词:水彩静物画;艺术特色;绘画技法;艺术多元化
水彩艺术是西方舶来品,在传入中国的过程中,逐渐与中国本土文化相融合,并逐渐演化呈现为中国本土化风貌,这一本土化进程融合了大多数水彩艺术家的艺术探求。“艺术家的创造活动,包含着两个不可分离地相互联系的方面,即通过对生活的能动反映在观念中产生艺术形象的活动,以及通过物质材料的运用,把观念中的艺术表象外化为实际存在的,可为感官把握的艺术形象,即形成艺术作品的创作活动。”[1]静物题材绘画作品具有极强的表现性、可塑性,中国当代水彩艺术家的静物作品亦极具代表性,本文试图通过对当代水彩静物作品创作技法及艺术特色进行审美分析比较,以期总结其共性与个性,分析相互间联系与演变,从而以当代水彩静物作品绘画技法及特征为切入点来阐述我国水彩艺术创作的本土化进程。
1 当代水彩静物主流绘画技法及其代表人物
当代水彩静物代表画家有王肇民,刘寿祥,奥迪,王涌,张小刚,坎勒,黄增炎,陈海宁等人。画家在艺术创造中善于求变创新,在继承传统技法的基础上逐步摆脱原有单调模式,创作了大量风格各异的绘画作品,艺术家对新工具、新材料大胆尝试,使画面能够产生特殊肌理并与其色彩融合达到最佳表现效果,使其绘画表现力达到一个新的高度。此外,画面尺幅亦有向大型化发展的趋势,而且强烈的构成形式和表现语言都可与油画相比拟。纵观当代水彩静物作品,呈现出极具民族性,装饰性强,画面语言多元化、本土化,作品具有极强内在精神诉求的特点。
在水彩画艺术创作中,技法是很重要的环节,涉及到水彩画的用笔、用色及用水,当代水彩画技法呈现多样化特点,但是水彩画最主流绘画技法可归纳为干画法、湿画法和干湿结合画法,几乎所有水彩画都可以用这三种基础技法概括:
1.1 干画法
干画法又称干笔水彩画,为干笔累叠,第一遍色干后再罩染上第二遍色,通过多层色彩薄涂叠加并置重叠塑造物体,画面干净纯粹透明,而且画面水分较容易控制。用干画法这类技法的水彩静物作品,呈现出更多的对传统现象写实的继承、延续和发展,画面风格细腻,能充分表现出物体的质感和量感。中国当代采用干画法的水彩艺术家,一方面在作品中展现对传统水彩画工具、绘画语言的继承,又在当代多元化语境中追求延续性的同时,注入了诸多象征的意味。
当代静物干画法代表画家有萧淑芳,奥迪等。奥迪水彩静物画主要代表作品有《有干葵花的静物》、《石榴与残片》、《古意》。画家选用室内稳定光源,静物的选配组织较为严谨,画面构成较为繁复,色调沉稳独具匠心,颇似古代“文人画”,让观者咏叹其中的高雅,然而画面并不见水迹流淌,却深入扎实特别有厚重感。
1.2 湿画法
湿画法又可称为连续着色法,其主要方法是将水彩纸浸湿或打湿,趁画纸未干透时作画,画面颜色可以湿叠湿接,盈润流畅。由于中国人对水与水溶性材料的驾驭有着悠久的历史积淀,南方的湿润环境又多促使诸多水彩画家采用湿画法进行艺术创作。采用这一类技法创作的水彩静物画作品较多,而且多数呈现出对唯美的追求,画面装饰风格浓郁。
当代以湿画法为主的静物画代表画家有王涌,张小刚,黄幸梅等。采用湿画法进行创作的画家将水彩画中“水”的韵味发挥至极。在王涌的代表性水彩静物画著作中,其通过水的湿度变化使颜色恰如其分的分布于画面中,并随之产生空间层次感,画面虚实相生,不注重“实景”而是更着意于“虚境”的营造,趁湿运用富有弹性的笔触,采用国画的线条勾画点染,画面一气合成,水色畅快,鲜明活泼,意境深远。
1.3 干湿结合画法
显然水彩的干画法和湿画法各有其优势,而干湿结合的画法有助于将干画法和湿画法的技法优势相结合,画面可以反复多层塑造,分量感、质感强,画面往往虚实结合相得益彰。艺术家灵活运用擦洗、流淌、干后反复塑造等手法,强化个人绘画语言,综合运用干湿结合技法的水彩画作品面貌更为多样化。王肇民、黄增炎、陈海宁等画家是实践此类技法的早期代表。
水彩画家陈勇劲是干湿结合画法新生代的代表,作品内容以及手法都具有浓郁的中国风韵。画面以极其精湛的写实手法细致刻画物体,并且主观减少了过分强调水彩画的“水味”,从而营造了近乎于实景的真实视觉效果,充分发挥水彩画干湿结合技法的优势。
纵观中国当代水彩艺术家的静物代表作品,我们不难发现,他们的艺术作品拥有专业灵活多变的艺术技巧,画面大胆用色,灵活并且善于用水,笔法生动,技法多样因而产生了众多异彩纷呈的作品。
2 当代水彩静物作品多样化的艺术语言
苏珊・朗格认为“语言是理性思维的符号形式”,“这样一种形式,就是艺术所特有的形式,也是艺术的本质和衡量尺度。”[2]水彩艺术作品的外在表现是画家情感概念的呈现,创作凝结了画家对艺术的个人思考,通过个人艺术语言表达各自的艺术内涵并不断追求创新。总结当代水彩画静物作品,画家在借鉴传统的同时,又表现出与传统绘画的不同,无论是创作语言还是造型理念均体现出不同于传统绘画的痕迹,呈现出以下诸多当代本土化的表征:
2.1 中式风格的构图,凸显当代水彩艺术的中国化
自古构图便能彰显画家审美情趣,营造画面意境,是表达画面构思和作品内容的首要,当代中国水彩静物作品弥漫着浓浓的中式情怀。陈勇劲的静物作品《韵》、《青花瓷》,奥迪的静物作品《蒙古器皿》、《书与残片》、《旧籍与残片》,这些画面物品都传达出标志地域文化的元素和东方审美精神。陈勇劲静物作品的画面多为平视,洋溢着静谧感,作品中绘有楚地的代表纹样瓷器,并且静物画构图具有较强形式感,静谧而详实,仿佛是一首叙事诗。奥迪静物画色器皿更是传递出生活、宗教、饮食等多个地域民族元素。
2.2 个性迥异的造型,展现出画家情感观念的时代感
当代艺术环境的大氛围驱使画家更多的关注内心,关注自身生存状态,水彩静物画面图像造型与当下文化发展潮流契合,并有个人思索和创新,展现出画家情感和观念的时代感。生活中普通的静物在画家笔下被解构甚至重置,纵观这些画面中个性迥异的静物造型,便可以读出艺术家内心的浅唱低吟。坎勒画中的陶罐、向日葵以及王涌画面中的花卉等,均异于大众眼中的实物,而是被画家予以重新解读,赋予新的内在含义,传达给观者别样的感受和思索。
2.3 多样化笔触肌理,融入画家抽象与象征观念性
肌理表现是水彩画创作的一种重要表现语言,多样化笔触肌理和特色鲜明的技法,以及技法的个性化成为当代水彩画技法探索的主要思路。当代水彩画家不满足于水彩的肆意流淌,从创作工具亦有突破,尝试使用多种绘画工具,甚或在水彩纸上做底营造不同特色肌理效果,创造符合自身思想个性的独特技巧,水彩画技法呈现典型化、独特化的特征,比如黄增炎的作品《汉陶出土》、《模特儿与雕塑像》,画家为了塑造客观形象而着意于肌理痕迹,从而使原有的静物作品增添了许多的审美价值。
2.4 极具装饰性的色彩以及画面的平面化趋势
极具装饰性味道的水彩静物作品,多采用构成的方式构筑画面,不同于一般写实意义的绘画,更偏重于主观理想的事实。画面色彩鲜艳而夸张,画家试图在平面的二维空间中寻找变化与突破,不受自然景象、空间、时间的限制。画面鲜少有具体静物形象的刻画,而是几乎以平面的排列组合方式寻求形式美感,仿佛是畅所欲言的情感表达。偶尔借用中国画大写意的表达方法,使得色彩运用的酣畅淋漓亦水味十足,画家对客观对象的色彩进行概括、夸张,并加以强调取舍,使画面形象的色彩关系高度凝练,充分而深刻的表现画家的个性和情感。诸如陈朝生,黄幸梅,雷洪的水彩静物作品就属于这一范畴。
3 水彩艺术的多元化与多种艺术之间的融合
纵观当代水彩静物画作品,不仅对传统绘画有继承,亦突破传统融入画家个性化思考观念和创新,呈现新时代特色的本土化进程,并且有中国独特的艺术发展特色。除此之外,画家亦应考虑当代与之相关的影响因素,比如各种姐妹艺术的相互渗透,艺术之间的交互作用,以及电脑技术的发展也逐渐融入到绘画艺术中,各画种之间界限日趋模糊等等。
总之,中国当代水彩的本土化表征明显,当代水彩画家潜心思索,锐意进取,寻求多样性突破,以求创新发展,尤以水彩静物画最具代表特色,画家寻求创造出最具本土化的特色及具有个人表现手法的艺术作品。
参考文献:
[1]陈传席.六朝画论研究[M].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
[2]美苏珊・朗格.艺术问题[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
作者简介:于婧,女,内蒙人,宁夏大学美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水彩艺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