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追寻“飞利浦”的黄金年代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追寻“飞利浦”的黄金年代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世纪之交,历经五十载辉煌岁月的“飞利浦”唱片品牌退出了历史舞台。这个曾以不一般的魄力推出《莫扎特作品集》(含一百八十张CD)和《二十世纪伟大钢琴家》(含两百张CD)等多套录音史上鸿篇巨制的著名品牌,从那时起成为停留在乐迷脑海中的一份美好记忆。幸而飞利浦过往大量录音中的经典之作并未随该品牌一起淡出公众视线,而由同属“环球唱片”旗下的“迪卡”接手,继续发行。

2012年底,飞利浦在各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一批录音被以五十五张CD结集发行,当消失已久的飞利浦商标重现于外盒和各张唱片的封面时,瞬间勾起了几代乐迷的集体回忆。如今,这个套装再版计划又被延续,眼前这套飞利浦五十张模拟录音时期专辑将我们带回该品牌在曲目、艺术家、录音技术等多方面不断积累和探索,力求精益求精的黄金时代。

虽称为“五十张专辑”,其实这里的内容却远不止这些。原始专辑之外,几乎每张都附加了相关艺术家其他专辑中的精华,更有十三张CD的时长超过八十分钟。一些绝迹多时的名盘,在此或首度以CD形式发行,或终得以再版,且所有入选套装的专辑,均以原始封面呈现,其收藏价值不言而喻。 飞利浦五十张模拟录音时期专辑套装版

管弦乐与声乐录音

以荷兰为大本营的飞利浦公司,与阿姆斯特丹皇家音乐厅管弦乐团保持着数十年的密切合作。在我看来,这是双赢的典范,音乐厅管弦乐团拥有的极高艺术水准和丰富保留曲目,为飞利浦留下一大批堪称经典的演释;与此同时,该团也通过飞利浦走在时代前列的录音技术将自己的声音持续传向世界各地,不断巩固其作为声名显赫的一流乐团的地位。这从选入这套合集中的管弦乐作品大多出自该团演释便显而易见。

在指挥大师尤金・约胡姆一生录制的多版布鲁克纳《第五交响曲》中,正以1964年与音乐厅管弦乐团在飞利浦的合作最为著名(CD27)。在他的指挥棒下,乐团奏出宛若管风琴般饱满的音响。约胡姆与乐团总能以一种恰如其分的方式,在把握作品整体结构的同时,传递出蕴藏其中的细腻变化,以及布鲁克纳音乐中那份超越世俗的宗教情怀。

对节奏与色彩非比寻常的敏锐度,让安塔尔・多拉蒂指挥的舞剧音乐获得交口称赞。就像这里收入的他与音乐厅管弦乐团合作的柴科夫斯基《胡桃夹子》(CD18)一样,精雕细琢的演释中一刻都不失戏剧性。从一开始的“小序曲”开始便流露出蓬勃的朝气,第二幕那一系列著名的舞曲则充分彰显他富于鲜明的色彩感和歌唱性的指挥风格。值得一提的是,阿姆斯特丹音乐厅自然且生动的声效,让如此鲜活的演奏在这张唱片中得以高度还原。

音乐厅管弦乐团历史上的两任重要指挥范・贝努姆与伯纳德・海廷克,自然不会被这套唱片遗漏。若非因心脏病突发而骤然离世,当时正处艺术生涯巅峰的贝努姆定会为乐迷留下更多精彩的录音,无奈合集中的勃拉姆斯《第一交响曲》却成为大师在飞利浦的绝响(CD8)。大多数时候,贝努姆都将自己视作“作曲家与听众间的桥梁”,正是这份谦逊的态度,让他指挥的勃拉姆斯《第一交响曲》与《第四交响曲》(国际版CD首发),在听似平易近人的风格中却渗透着人性的光辉。如此真诚的演释,即使在半个世纪后的今天听来,依旧不难感知其独特的魅力。 指挥大师尤金・约胡姆

在海廷克执掌音乐厅管弦乐团的二十七年间,乐团几乎所有重要的唱片都由飞利浦发行,这些录音真实地记录下该团历史上的又一段辉煌。合集中包括了他们的三张代表作:舒伯特《第九“伟大”交响曲》、理查・施特劳斯《英雄生涯》、布鲁克纳《第九交响曲》(CD22―24)。对这些浪漫主义时期交响作品的完美诠释,成为海廷克艺术生涯中成就最高的一部分。尤其当面对结构宏大、织体繁复的《英雄生涯》时,大师以其对动态和力度的强调,造就了一个兼具磅礴气势和高贵风格的演释。这里既有真正的英雄步伐,也有戏剧性的激动不安,在最后部分,音乐又变得温暖而富于美感,这一切均被海廷克掌握在一贯严谨、稳健的风格之中。

声乐录音方面,飞利浦的传统虽不及迪卡深厚(可喜的是,最近推出的第四套《迪卡之声》,即以该品牌最重要的声乐录音为主题,结集1950至2010年间的五十五张经典独唱专辑,此后我将专文介绍这套同样不容错过的精彩合集),却也有其独特之处,特别是与艾莉・阿美玲、珍妮・贝克、热拉尔・苏扎等专注于艺术歌曲和早期音乐领域的大家长期的合作,同样为飞利浦留下不少至今仍被奉为典范的声乐作品录音。 指挥大师安塔尔・多拉蒂 指挥大师范・贝努姆

优雅的吐字、细腻的色调、自然的情感,这种种特质让女高音阿美玲演唱的舒伯特和舒曼的艺术歌曲(CD2)充满了诗情画意,也体现出自身很高的品位。在亨德尔与格鲁克的歌剧作品中(CD5),面对形象、性格各异的角色,女中音贝克均能以截然不同的声音塑造出相关人物鲜明的个性,歌声极具艺术感染力。男中音苏扎演唱的亨德尔、拉莫、吕利等人的作品(CD46),结合了纯正的风格和丰富的表现力。他以浪漫且富于灵感的方式唱出拉威尔的《唐・吉诃德向意中人倾诉》,迷人的声线更不由叫人忆起他的前辈庞泽拉。在卡雷拉斯于而立之年录制的意大利歌剧咏叹调中(CD13),那明亮丰润的音色和抒情流畅的风格,无不反映出他在病前所拥有的卓越美声技巧,成为他歌唱事业全盛时期的一份见证。 钢琴家克劳迪奥・阿劳

器乐录音

器乐独奏与室内乐作品向来是飞利浦录音中最引以为傲的部分。就钢琴家而言,哈斯姬尔、阿劳、马加洛夫、里赫特、海布勒、布伦德尔、哈拉谢维兹、科瓦塞维奇……仅是出现在这套合集中的这些星光熠熠的名字,已构成飞利浦半个世纪辉煌的核心。

克劳迪奥・阿劳与飞利浦间长久而富有成果的合作始于1962年,在那之后直到大师逝世的近三十年间,阿劳在此留下了大量艺术价值甚高的录音,其中便包括他年少时随自己的老师、也是李斯特关门弟子的马丁・克劳泽学习的李斯特《十二首超技练习曲》(CD4)。虽说录音时阿劳已是七十三岁的高龄,但其演奏却依旧结合了精准的技巧和流畅的表达,且有着饱满的力量。相比那些纯粹追求炫技的演奏,阿劳以一贯较慢的速度给予作品有条不紊的解读,没有一个音符是一闪而过的,可见在他手下,技术真正成为服务于自己丰富的音乐表现的一种手段,从而带给听者更多对于作品的理性思考。 钢琴家马加洛夫

曾为飞利浦录制肖邦钢琴独奏作品全集的尼基塔・马加洛夫,对于这些音乐的热情从未减退,也正因这份深入的研究,让他演奏的肖邦作品总能兼具精湛的技艺和高雅的品位。正如他演奏的肖邦全套《练习曲》(CD32),展现出与目前许多年轻钢琴家截然不同的独特视角,从中我们不难寻见他为这些乐曲带去的不寻常的诗意与优雅,也以此揭示出这部作品的本质:是音乐,而不仅仅是技巧练习。

回眸英格丽・海布勒艺术生涯的每一阶段,不难发现她总能明智地选择适合自己且值得演奏的作品,而她对莫扎特和舒伯特的偏爱,又可从她对两位作曲家的独奏与室内乐作品的潜心钻研中清晰感受,这些作品由她弹来是如此具有说服力。其中我尤爱她演奏的舒伯特两组《即兴曲》(CD21),如水晶般清澈的音色,加之建立在整体结构框架下的细腻情感表达,不仅让她在此奏出宛若歌唱般的声音,也将每一首乐曲的鲜明形象和独立情绪清晰呈现,以此引导听者步入舒伯特深邃的内心世界。 钢琴家布伦德尔

合集中以三张唱片的篇幅回顾了阿尔弗雷德・布伦德尔这位飞利浦历史中的大功臣录制的莫扎特、舒伯特和李斯特的作品(CD10―12)。布伦德尔被公认为我们这个时代贝多芬、舒伯特作品的演奏权威,其实除此之外他与李斯特的音乐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当年在这些作品还被许多人误解为一味炫耀技巧、难登大雅之堂时,布伦德尔就以自己的演奏大力推动乐坛对李斯特的重新评价,并多次表示:“我把李斯特看作莫扎特、贝多芬和舒伯特的补充。”他与海廷克指挥的伦敦爱乐乐团合作的李斯特两部协奏曲及《死之舞》,虽仍属“理智型”的范畴,不过尊贵的风格之下却又不失活力,慢乐章也极富诗意与光彩。如此融浓郁的艺术气息和高度的内省精神于一体的诠释,在当下已并不多见。 小提琴家赫曼・克雷伯斯

小提琴家阿瑟・格吕米欧异常珍视与钢琴家克拉拉・哈斯姬尔之间持久的友谊。对他而言,能与这位钢琴家组成二重奏,是自己艺术生涯中一段宝贵的经历。他曾说:“对所演奏的作品,我们有着完全一致的看法和感觉。”他们合作录制的莫扎特四首钢琴与小提琴奏鸣曲(CD20),正是这般心灵相通的演释。两位艺术家以各自深厚的修养展现出莫扎特音乐的纯朴、自然,以及那份难能可贵的童真。

如今的乐迷对小提琴家赫曼・克雷伯斯的名字可能会颇为陌生,当年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让曾长期担任阿姆斯特丹皇家音乐厅管弦乐团首席的克雷伯斯不得不放弃演奏事业,将工作重心转向教学,虽同样成就斐然,培养出弗兰克・彼得・齐默尔曼等一众活跃于当今琴坛的弟子,但他本人琴声的戛然而止,终究叫人遗憾。幸而他在演奏生涯全盛时期留下的莫扎特与贝多芬协奏曲被选入这套合集(CD29),给予乐迷一次重识他才华的良机。他演奏的莫扎特《第四小提琴协奏曲》,明亮的音色中流露着优雅的风格,丰富的乐队经验让他充分领会作品所具有的室内乐化的特征,始终与乐队处于对话的氛围中,演释很是生动。

有很长一段时间,美艺三重奏几乎成为钢琴三重奏这一音乐形式的代言者,这不仅因其风格宽泛、几乎无所不包的演奏曲目,同样得益于他们与飞利浦长达半个世纪的合作,当大家试图寻找一首这类作品的唱片时,首先便会想到这支老牌组合在飞利浦的录音。他们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录制的两部舒伯特三重奏(CD6),是该组合纯净无瑕、情感自然的演奏风格的最佳写照。在此,音乐的展开异常生动而富有活力,无论是钢琴家普莱斯勒一贯敏锐的想象力,还是大提琴家格林豪斯不时注入的优雅诗意,都具有典型的“美艺风格”。如此温暖、亲切的演释,显然更适合通过唱片尽情享受。 美艺三重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