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学具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学具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作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由于低年级的学生出于平均年龄较小,缺少生活社会经验,思维形式仍处于形象化状态。但抽象性确是数学的重要特点之一,故而要做到帮助低年级学生能很好地培养他们在学科里面形成的思维形式。故而,在对低年级学生进行数学教育的同时应该与科学教育法相结合,就是现在常指的直观教育。它最大的特点就是能充分让数学与思维形式更好地做到无缝连接,让学生在接受数学教育的同时拥有更多的实际动手机会,更好地引导学生的观察操作能力。学具在低年级的数学教学中含有相当重要的特殊含义以及教育作用。

【关键词】学具;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

现在的小学数学教育中,为了能让学生更好地对抽象的概念以及公式进行很好地融合理解,这就必须对学具进行充分地利用。由此可见,学具在低年级的数学教学中所起作用的重要性。所以,怎样做到充分有效地运用,以达到充分调动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在课堂上的积极互动性,更好地刺激学生形成自己的直觉抽象思维等,将有利于学生对公式概念的掌握以及运用。

一、学具在教学中的优势

(一)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进行数学教育之前,教师应该先将学生对学科的兴趣充分调动起来。因数学是一门较为抽象的学科,学生对公式概念的掌握能力不足,这就需要教师在进行教学前先将学生的兴趣进行充分调动。然后充分利用学具,让学生可以通过学具的引导,将抽象的公式形象化。寓教于乐,在课堂上利用学具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将所学知识充分化为己用。

(二)让学生拥有充分的动手能力

通过学具的教学可以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很好地锻炼,也是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的最好途径。通过学具对学生的引导教学,可以让学生通过相关的教学过程中产生思维引向,从而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通过这一系列的教学能让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脑、手、眼得到充分地发展。

(三)通过学具教学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的思维创造力

通过学具的教学培养,可以让学生获得更好的观察对比能力。如:小学的除法教学的教学点多就是让学生对“平均分”这一概念的认识。教师可以在课前准备8朵小花。在课堂上将它们拨成两份,拨完后让学生进行总结,对比不同分发出现的不同结果。其相同的地方就是能将它们分成两份。不同的地方就是其他的分发两份的数量均不一样,只有一种分法能让两份的小花出现一样多的情况。此时教师就可以引出“平均分”这一概念,并以此诱导学生将刚才其他不一样多的组也将之平均分成一样多的组。通过不同的对比之后让学生从根本上正确理解“平均分”的概念内容。

适当运用学具教学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数学的公式通常较为抽象化,在教学中利用学具,让学生通过对学具展示的观察以及教师在课堂上的言语引导,让学生能对抽象的概念总结出结论。如此才能让学生对这一数学概念得到充分地认识以及理解。

(四)学具教育能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

通过对学具的充分运用,能给学生们充分展示知识之间的关联,通过对不同解释方式的寻找,能够给学生培养很好的创造性以及灵活性。低年级学生最大的优势就是对事物有着充分的好奇心,教师可以通过学具将抽象的数学公式与现实游戏结合起来,就能充分激发起学生对事物的好奇心以及对学科的兴趣。

二、关于进行学具教学的具体准备

(一)课前学具准备到位

小学的开学期间都会给每个学生发放一个数学学具袋,但由于过早的发放会产生一个严重的弊端,那就是在真正课堂上需要的时候有些学生就不能找到相关的学具了。为对此类现象做到充分避免,教师可以讲学生所有的学具袋集中保管起来,待到需要时再进行统一打开发放,并将所有学具进行统一归类。最后根据课程教育的需要,按计划发放回学生手中,如此才能保证学生在每个学习阶段都能得到相关的学具辅助。

(二)在课堂上做到对学具充分利用

在小学的数学教学中,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在教学中找出难点重点,并通过学具的辅助将所发现的问题一一化解。这能在教学的过程中充将数学概念的抽象化往数量化方向发展。想在在最大程度上将学具的作用扩展到最大,让课堂教学质量更加完善,就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将学具代入情景教学

充分将学具代入课堂的情景教学,能让学生自行设立情景范围,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充分营造良好的氛围。并且这是让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摸索出来的知识成果,故而能让他们从根本上对抽象的概念进行实质上的掌握。

如:在进行相关大小的学习时,可以设置一个边说边摆或者通过比赛等方式,让学生通过利用小于、大于等符号进行数量上的对比,给学生们创造自我动手以及对问题独立思考的空间。同时还可以相应设立一些趣味问题让学生进行对比猜测,这样不仅能调动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还能充分激发他们的思考以及创造能力。

2.通过设立问题后再解决问题

在通常的课堂上,教学的首要目标就是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故而在课前的备案中,教师就应该将重难点标示清楚,并根据相关的点给学生设立思考观察的题目,并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例如在给学生进行倍数关系这一知识时,可以先就这一个教学点进行相关的问题设立。但由于这一内容相对低年级来说仍属于教学难点,有些学生对这一概念仍然会产生理解困难,这都属于正常现象。故而在进行教学时,可让学生将事先准备好的学具小棒,并让将它们4根排成一排,并告之学生,这四根就是一个整体。随之向学生提出问题:可否在第二行排出数量相等的2份?并让学生带着问题动手,此时,绝大多数学生均能通过教师的引导在第二行排出2个4。当学生对以上问题进行充分了解之后,此时教师可以趁机对学生所学知识进行总结:第二行是第一行的2倍。通过此类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对倍数关系进行更清楚的了解,为巩固对新学习的内容,教师还可以通过一些实物教学让学生对倍数关系的内容印象更为深刻。

3.通过教学示范后再进行操作

给学生提供学具的目的是辅助教学,通过学具的引导让学生更好地对抽象化概念进行理解。学具最然具有很强的目的性,但也不能由此给学生造成一定的思维定势,这样容易让他们对数学的兴趣逐渐流失,更不利于引导他们开发思维能力以及创造能力。

(三)课后进行知识拓展

课堂内对学生进行学具辅导教学,是让学生对知识产生认知并接受的过程,然而对知识的巩固则需要用过课外时间的操作。在课堂上所发放的学具均是为了配合教学而准备的,然而很多时候学生并不会按照教师的安排就会在实现玩弄学具,导致上课时心不在焉,对课程内容完全失去了兴趣。终归的远远还是由于学生还是爱玩的,然而课堂时间有限,一节课堂内不能安排过多的学具互动内容,这点就需要教师通过正确的途径引导学生在课后继续对学具的作用进行研究和创造。

(下转第141页)

(上接第140页)

三、学具在教学中的运用

(一)在授课中引入概念,让学生创造思维能力

小学生学习的规律正常情况下是按照:感知、表现、概念来进行的,然而思维的创造与动手能力确实不可相互分离。

(二)在培养动手能力的基础上发展判断能力

观察是激发思维创新的首要条件。在进行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在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学具或者事物的展示,进行有目的思维引导,从而达到充分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

(三)在教学中揭发数量关系,拓展思维能力

在低年级中,一些简单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对于一些低年级学生来说比较难消化理解并且掌握的。故而教师可以通过学具在课堂上的运用,让学生更加形象具体地将数量关系整理清楚。比如在进行“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相关应用题教学时,“已知有红花6朵,黄花比红花多4朵,问黄花有几朵?”在进行相关解答的时候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以下操作:1、第一行摆6朵红花;2、第二行摆黄花,黄花比红花多4朵。学生通过具体地操作可以直接发现:黄花的数量包含两部分,一部分与红花的数量一样,另一部是第一行红花多余的数量,将这两部分相加起来就是黄花的数量。

四、学具在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要求明确:教师在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前应先将要求以及操作过程提前做详细说明。学生要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相关的实际操作才能达到预期效果,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二)操作和语言训练要同步实行。只有通过相关的语言训练才能让学生对操作内容更清楚理解,通过准确地对规律进行概括总结,才能让学生的思维、操作以及语言能达到和谐发展。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学具在小学低年级的数学教学中的作用相当重要。它是辅助教师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教学方式之一。在日后的数学教学中,教师除了要改变单一的授课方式,更应该将自己作为引导教学的主体,做好课堂间的互动。

【参考文献】

[1]卞绍文.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学具的运用[J].金色年华:教学参考,2011,(9):41-41

[2]王芝兰.浅谈小学数学学具的使用策略[J].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2012,(4):12-12

[3]张廷旭.小学低年级发挥学具的实效性,提高数学教学质量[J].新课程・下旬,2013,(7):85-85

[4]吴嫦梅.合理使用学具,提高课堂教学效率[J].考试周刊,2014,(86):55-55

[5]朱巧兰.小学低年级认数和计算教学中有效使用学具的探索[J].考试周刊,2014,(5):7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