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1世纪将是人类运用高新科技,激烈竟争和可持续发展的世纪。教育不仅要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智力,还应加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小学数学是基础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它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现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一、利用迁移规律,诱发创新意识

迁移是指运用自己已经学得的概念、规律去解决问题或将已经习学得概念、规则或解决问题方法在新的情境中运用,它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前提。

知识的迁移:教材中相当一部分内容或是结构类同或是类型相同。教师要抓住此特点,利用知识间的迁移规律教学,可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学生学得轻松,乐学爱学,更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诱发探索精神。如: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利用“商不变的性质”进行迁移教学。(1)沟通除法与分数的关系。(被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子,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母,除号相当于分数线,商相当于分数)(2)回忆商不变的性质(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3)引导学生进行推理,思考。除法有商不变性质,分数与除法有如此密切的关系,那么分数有类似的性质吗?(4)学生小组合作,进行验证。(5)知识迁移,得出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学法的迁移:传统教法,教师传授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哪种机械的、呆板的方法已不适应21世纪的需要,新课标要求不仅使学生“学会”,还要使学生“会学”。在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通过参与、思考、类推、迁移、创造,获得知识,掌握学习方法。如教学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首先让学生回忆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然后放手让学生用推导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方法推导出梯形的面积公式。通过类推、迁移,学生掌握了学法,学得主动。这样不仅使学生加深对公式的理解和掌握,而且使学生的学习欲望会更强烈,萌发创新的意识。迁移是数学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的认知规律,学生能够运用迁移而不断的掌握知识,这就为达到“教为不教”创造了条件,从而使学生的创新意识不知不觉的被诱发出来。

二、加强动手操作,培养创新意识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突出强调了“动手操作”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数学教材内容编排也充分体现了“动手操作”的特点,课堂教学要使每个学生在认知过程中通过实践,观察,操作,在直观中发现问题,找出事物的联系,迸发创造力,解决实际问题。

三、鼓励质疑问难,形成创新意识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在学习中有疑,是主动学习的表现,要鼓励学生提问,因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课堂上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质疑提问,既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又使学生在宽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养成敢于提问题的习惯,鼓励学生向老师挑战,向课本挑战,向一切不明白的问题挑战。例如:教学互质数时,教师提出问题,哪些数可以组成互质数。四人小组讨论,顿时课堂热闹非凡,你一言,我一语,有的说,两个不同的质数组成互质数。有的说,相邻的两个自然数组成互质数。有的说,1和任何自然数组成互质数。有的说,质数和合数组成互质数。有的说,合数和合数组成互质数。前三种说法大家都表示同意,后两种说法意见不一,大家争得面红耳热,最后老师点拔,要求各举出例子说明,质数和合数如(2和9),合数和合数如(4和15)可组成互质数,但也可组成不是互质的数如(2和6,8和10)等,要根据具体的数而定。这时课堂总算安静下来,突然有一学生站起来说:“老师,还有一种情况我认为可以组成互质数。”大家都用惊讶的目光期待他的发言,他很有把握地说:“两个相邻的奇数一定互质”。老师不作答复,让学生自己动手证明,找出答案。这样,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体现学生主体作用。在唤起全体学生探索知识的同时,形成创新意识。

四、展开想象,萌发创新灵感

爱因斯坦指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了世界上的一切。”可以说,想象是创造之母,几乎没有一项实在的科学发明不是首先从想象乃至幻想开始的。小学数学教学要充分利用学生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感性材料调动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拓展学生思路,让学生张开思维的翅膀,展开丰富的想象,在知识的海洋中自由翱翔。

总之,数学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主阵地,每一位教师要有紧迫的时代感和强烈的责任心,刻苦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每一节课,积极创设情景,在充满美感和智慧的氛围中,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动手动脑,使学生的创造潜能得以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