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活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活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9-0186-01

教改如"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我们的课堂不再是死水一潭,学生在数学实践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个性倾向.令人刮目相看。课改培养了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能力,给中学数学教学注入了一股活力,推开了一扇多彩的窗户。新教材最大的特点是贴近生活.更注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科技的发展。我感觉到.这套教材可以让学生"触摸"到数学。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1)学有价值的数学;(2)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3)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新课程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对教师的教学理念的转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为数学教学方法的改革提出了创新的思路。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更新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呢?

1.激发学生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热情

在教学过程中,我经常用数学史上的辉煌成就和各种数学材料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数学家对我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带来的重大贡献。了解我们中华民族祖先的高度智慧所创造的价值.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自尊心。例如在教学"圆周长"一课时。使学生了,解约2000年前.中国的古代数学著作《周髀算经》中就有"周三径一"的说法.意思是说圆的周长是直径的3倍。约1500年前,中国有一位伟大的数学家、天文学家祖冲之.他计算出圆周率应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成为世界上第一位把圆周率值的计算精确到6位小数的历史伟人。他的这项伟大成就比国外数学家得出这样的精确数值的时间至少要早一千年。学了这课后.同学们深深感到,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真了不起.真的很聪明。我们要努力学习各门学科,努力创新、不断进取,长大后为祖国争光.为社会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在教学过程中我还经常用生动的富有教育意义和有说服力的数据和统计材料,让学生了解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的幅度.感受到祖国经济发展的时代脉膊.从而激发学生更加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科学的热情。

2.教会学生创新性使用学具

2.1铺垫性操作。所谓铺垫性操作,是指为了学生学习新知识而进行的操作。数学知识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小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是呈螺旋式上升的,因此.许多知识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往往需要用与之有关的旧知识作为知识基础。在复习准备中.通过操作学具.可以使学生具备良好的知识基础以及操作技能.为学生学习新知识铺平道路。

2.2引人性操作。所谓引入性操作.是指学生在动手中发现新问题,从而引出新知的操作。它既是一种操作学具的方法.也是一种引入新知的方法。古语说:"思源于疑"。也就是说有了疑问.才垒引发思考。引人性操作正是可以引导学生找到思之源.并促使学生积极地思考.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了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勇于解决问题的良好品质。

3.让学生亲历数学知识的形成

只有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感受自我探索获得的知识,才会根深蒂固扎根在脑海中,"做数学"的核心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发现和创造出来,在教学"轴对称"一课时,让学生自备一个等腰三角形和一个圆形,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折纸,在折纸的过程中,通过观察两部分能否完全重合,从而得出轴对称的性质及条数,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仅完成了一系列的操作活动,更重要的是学生在这个操作活动中,认识了轴对称这一抽象的概念,而这一概念的建立,是学生在独立操作的基础上完成的,它具有不可替代性。

当然,我们也不止一次听人说过:"教学永远是一门缺憾的艺术",其实面对新课程标准的教学也不例外,我们所经历的每一次教学,当课后反思的时候,总会觉得有一些不足和遗憾,而教学艺术水平正是在不断解决不足和遗憾的过程中得到了提高。

4.保护特有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创新的动机

《爱因斯坦》一书中对少年的爱因斯坦的好奇心有一段生动的描述:"有一天,爱因斯坦病了,父亲就拿来一个小罗盘给他玩。孩子的小手捧着罗盘,只见中间一根针在轻轻地抖动,指向北边。他把盘子转过去,可是那根针又回来了,还是指向北边。他惊讶了,张大眼睛盯着玻璃下面那根红色的小针,是什么东西使它总是指向北边呢?这根针四周什么也没有,是什么力量推着它向北边的呢?小小的罗盘……唤起这位未来的科学家的好奇心。这种神圣的好奇心,正是萌生科学的幼苗。""好奇"是儿童的天性,他们会因为好奇而质疑,提出-些奇怪的问题。创新恰恰来自质疑,只有勤于动脑的人,才能产生创新的冲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生活经验少,对新鲜事物易产生好奇心,喜欢追根问底的特点,根据教材内容,采取启发性的提问、娴熟的演示、美观的板书、新颖的教具去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要充分发掘教材中所蕴含的创新教育因素,鼓励、启发、诱导学生自己去想象去创新。

5.让学生在质疑的环境中拓展思维

教学中,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挖掘其精髓,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并针对目标创设问题环境,运用层层递进的问题引导学生发散思维,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例如,我们在教授"圆周长计算"时,可以先让学生们利用手中的学习用具对圆的周长进行测量。当学生们用滚动的方法测量圆周长时,教师就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很大的圆形水池能进行滚动吗?"于是学生只能再寻找别的测量方法,从而发现用长长的绳子可以测量较大的、不能移动的圆形周长。但是当面对无形的圆时,它的周长又该怎样测量呢?比如将一根绳子的一端拴上一个小球,然后提着绳子在空中旋转,所形成的无形的圆既不能使用滚动测量的方法,也不能使用绳测的方法,到底应该用什么方法呢?教师提出的这一问题,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然后通过观察、思考、实践就能发现圆周长总是直径的三倍多一点,并进一步总结形成定律,加深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印象。因此,设立一定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不但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还能使他们充分享受成功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