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华南竹枝词中成语的活用现象考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华南竹枝词中成语的活用现象考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竹枝词来源于古代巴蜀地区的巴渝舞和民间竹枝歌,到了唐代被刘禹锡等一大批文人发掘、仿作而流传至今。本文以丘良任等编的《中华竹枝词全编》收录的华南竹枝词中出现的成语为考察对象,探讨成语的活用现象、运用原因与效果。成语的活用可分为插入法、移位法、替换法、节缩法和混合法。成语的运用,则主要出于作者表情达意的临时需要,这其实是由成语丰富的内容和意义决定的。

关键词: 华南竹枝词 成语 活用

成语是汉语词汇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浸透着汉民族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心理等。从古至今,成语一直在汉语中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表现力,是汉语言的活化石,是中华文化的一面镜子,蕴涵着深刻的人生哲理与教育意义,体现着中华民族悠久的文明史。

一、华南竹枝词中的成语概况

《中华竹枝词全编》中的8824首华南竹枝词,据统计,共出现活用成语395条,其中绝大多数成语出现在清代,占成语总数的80%以上,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清代是竹枝词创作最繁盛的时期,而且文人创作竹枝词的水平在清代已达到一个绝对的高度。

二、成语在华南竹枝词中的活用

汉语成语有着悠久的历史、特殊的结构、丰富的含义等,因此是被人们广泛且乐于使用的一种语言材料。虽然成语的凝固性比其他熟语都强,一般不能拆开使用,不能抽换或增减其中的成分,也不能调动内部成分之间的次序,但这是就成语的整体情况而言,事实上,无论是文学作品还是日常交际中,成语的使用并非一成不变。在特定语境里,对成语的形态结构进行有规律可循的变化并不会影响成语原有的整体意义,反而还会起到意想不到的表达效果。华南竹枝词中成语的变化形式多种多样,使用很灵活,打破了使用成语的常规,这些变化方法主要分为插入法、移位法、替换法、节缩法和混合法。

1.插入法

插入法指的是在成语中插入其他成分,扩展成语的原有结构,使成语结构松散、形体扩大的一种修辞方法。这类成语有59条,占总数的14.9%。

华南竹枝词中一些联合结构的成语插入活用后,使竹枝词前后对仗甚至互文。如:

①“男婚百两副俪皮,女嫁惟烦卖犬赀。”(《英德竹枝词》)①

②“莲藕开花郎远去,莲蓬结子郎未归。”(《羊城竹枝词》)

③“青山旁侍花千朵,绿水中流带一条。”(《漓江杂诗》)

以上是成语“男婚女嫁”、“开花结子”、“青山绿水”的拆开活用,在诗中达到对仗效果。

华南竹枝词中运用插入法的成语,除了纯粹因为作者出于临时表情达意需要而拆开且不严格考虑格律外,一部分成语的插入活用是有规律可循的,有的成语拆开使用是为了对仗的要求,有的是为了协调音律,这些基本上还是符合诗歌音调的格式,以达到诗歌平仄的音律协调。如:

①“仿佛屠门甘大嚼,鸣钟烈鼎愧同伦。”(《岭南杂事诗钞》)

②“何止千金争一刻,尚书庙里上元灯。”(《阳崎杂事诗》)

③“明明法网疏无漏,莫学螳螂去捕蝉。”(《岭南杂事诗钞》)

以上例①“屠门大嚼”中插入了“甘”字,竹枝词平仄为“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例②“千金一刻”中插入了“争”字,竹枝词平仄为“平仄平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例③“螳螂捕蝉”中插入了“去”字,竹枝词平仄为“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2.移位法

移位法指的是临时颠倒成语构成成分的位置,以达到特定的表达效果。经过移位法处理的成语其整体意义同样不发生改变。这类成语有49条,占总数的12.4%。这可分为两种情况。

(1)字的顺序移位,即成语中的某个字或几个字相互变换位置。如:

①“瓜果筵陈几度秋,红颜命薄尚青楼。”(《中元节珠江放灯词》)

②“机心费尽总贪财,利路还从色界开。”(《岭南杂事诗钞》)

③“嫁女婚男不出乡,两家门户要相当。”(《太平竹枝词》)

以上“红颜命薄”、“机心费尽”、“嫁女婚男”是成语“红颜薄命”、“费尽心机”、“男婚女嫁”的移位。

(2)前后两字语段的顺序移位,即从“ABCD”格式变成“CDAB”格式。“ABCD”和“CDAB”格式的成语互为异体成语,在工具书里一般用“也作”或“亦作”等标识。如:

①“半生精力坐消磨,写出诗情画意多。”(《新州竹枝词》)

“长途十里梅千树,画意诗情笔底收。”(《梅州竹枝词》)

②“投桃报李倍情长,不识谁家窈窕娘。”(《广州竹枝词》)

“报李投桃都不用,敬人红纸裹槟榔。”(《迁江风土竹枝词》)

③“牛鬼蛇神惊客眼,看来不及外江班。”(《广州土俗竹枝词》)

“蛇神牛鬼无滋味,却怪人人赞不休。”(《广州土俗竹枝词》)

以上是“诗情画意/画意诗情”、“投桃报李/报李投桃”、“牛鬼蛇神/蛇神牛鬼”的移位。这种移位法在整个移位成语中占绝大多数,以联合结构的成语居多。

还有一种情况,如下面的例子所示,这些成语虽然也是从“ABCD”格式变成“CDAB”格式,但是这种前后两字语段的顺序移位属于临时移位。如:

①“天开异想入非非,养得黄鸡没骨肥。”(《海南纪事》)

②“官民事事全都用,贯耳轰雷旧有名。”(《广州土俗竹枝词》)

③“不及莺冈诸铁匠,有人送炭雪中来。”(《佛山竹枝词》)

以上“天开异想”、“贯耳轰雷”、“送炭雪中”是成语“异想天开”、“轰雷贯耳”、“雪中送炭”的临时移位。临时移位成语离开特定的语境不能单独存在,否则会造成成语使用的混乱,因此这些临时移位成语在词典等工具书中是无处可查的。

3.替换法

替换法指的是用另外的字来替换成语中原有的某个字,有的是替换同义或近义字,有的是替换相关或相类的字。这类成语有127条,占总数的32.15%。成语的成分被替换后,在意义上,可以分为两种情况。

(1)替换后意义相同或相近。如:

①“竹篱茅屋是侬家,归路携筐趁径斜。”(《采桑词》)

②“喃喃细说细君贤,一意温存百意怜。”(《竹枝词》)

③“敲锣击鼓岁将终,放学归来戏小童。”(《梅州竹枝词》)

以上例①“竹篱茅屋”的“屋”字替换了成语“竹篱茅舍”中的“舍”字。“屋”和“舍”都表示房屋的意思,替换后仍形容住房简陋。例②“喃喃细说”中的“说”字替换了成语“喃喃细语”中的“语”字。“说”和“语”都表示说话的意思,替换后仍形容小声说话的意思。例③“敲锣击鼓”中的“击”字替换了成语“敲锣打鼓”中的“打”字。“击”和“打”都表示敲打、敲击的意思,替换后仍谓欢庆祝贺或形容大造声势,大肆进行舆论宣扬。

以上成语中的成分被替换了,但是意义变化不大,在表达上仍然很容易理解,替换后感觉更新鲜,使语言更加风趣俏皮,表意更加贴切,可以说是重新激活了成语的形象理据。

(2)替换后意义有变化。如:

①“指痕一捻芳魂在,绝代才人恋细君。”(《岭南荔枝词》)

②“男耕女@尽风流,五谷丰登庆有秋。”(《新洲竹枝词》)

③“湖光水色远连天,亭畔闲游忆昔贤。”(《新洲竹枝词》)

以上例①“绝代才人”中的“才人”替换了成语“绝代佳人”中的“佳人”,虽然“才人”和“佳人”都是褒义名词,但“才人”表示有才能的人,在古代通常指男人,意思是当代最有才能的人,而“佳人”指的是美女,意思是当代最美的女人,可见这条成语指的对象不同,古代注重男人的才能,注重女人的容貌,即所谓的郎才女貌。例②“男耕女@”中的“@”字替换了成语“男耕女织”中的“织”字。成语“男耕女织”指的是中国封建社会中的农民日常生活,男的种田,女的织布,全家人分工劳动。“男耕女@”指的是广东新洲一带的农民生活,男的种田,而女的负责给男的送饭,这也表示全家人分工劳动的情况。例③“湖光水色”中的“水色”替换了成语“湖光山色”中的“山色”,虽然意思都表示风景秀丽,但原成语“湖光山色”中的“山色”偏向指山的景色,而临时成语“湖光水色”中的“水色”则偏向指水的景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