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开设语文课外阅读课的几种有效准备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开设语文课外阅读课的几种有效准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阅读是语文学习最重要的内容,为了给学生更多的阅读时间,使其能够有效地进行课外阅读,从而提高文学素养和语文能力,我们高2006级语文备课组尝试着在高2006级学生开设语文阅读课,从高一年级到现在已经坚持了两年的时间。两年的教学实践证明,大多数学生的阅读热情被充分地调动了起来,读和写的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

一、教师更新观念,要让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人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这种学习方式的提出是语文改革的一种创新的理念,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要求教师要为学生的阅读实践创设良好环境,提供有利条件,充分关注学生阅读态度的主动性、阅读需求的多样性、阅读心理的独特性,尊重学生个人的见解,鼓励学生批判质疑,发表不同意见。展开丰富的课外阅读活动,教师要为学生推荐文化品位较高,难易度较适宜的课外读物。

作为语文教师,要充分认识到,高中语文新课标对高中生的阅读能力提出了一些更高的要求,重视阅读的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除了知识、能力的提高,更本质的是提升人的精神世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阅读的内容也不仅仅是一本必修的教材和一点文字资料,更包括音像教材和选修课,其目的是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鉴赏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做好调查分析,了解学生课外阅读现状,有的放矢

在阅读课开设之初,我们设计了十几个问题,比如“你读课外书的最重要的目的是什么”、“你是否阅读过中国

四大名著”、“你经常用哪些方式进行阅读”、“你有自己写读书笔记的习惯吗”等,对学生进行抽样调查,统计得到的数据发现,其中读功课参考书占了课外阅读的60%,读文学作品和时政读物的仅占20%和15%,广泛阅读的仅占5%。通过对一些学生课外读物的归类汇总,对社会流行粗浅读物感兴趣的占80%,对经典名著、内蕴深奥的哲学著作感兴趣的仅占20%。

通过调查和分析,我们发现科学健康的课外阅读几乎已经被学生淡漠。在现在以应试为目的的教学模式下,过重的课业负担挤占了学生的课余时间,学生没有时间读书,更谈不上心平气和地读书,在强大的分数压力下,部分学生也只是希望通过课外阅读来迅速求得一条提高语言能力的捷径,他们希望对一些优秀作文模仿套用,试图以那些“优秀作文之长”来填补自己的“眼前之短”,结果适得其反,阅读和表达写作水平始终难以提高,也无法提高语文能力;并且,大多数中学生课外阅读,往往是凭兴趣读书,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不合理的读书嗜好,一些学生只钟情于某一类的文学作品,有的喜欢武侠,有的喜欢言情,有的只喜欢古诗词,甚至相当多数的学生一味地沉浸在漫画书里,还有一部分学生喜欢在阅读中猎奇,只追求小说中离奇、曲折的情节,报纸杂志中的奇谈怪论。长此以往,部分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势必不平衡。

三、精心筛选书目

新课标指出:语文素质的培养,语文能力的提高,都必须着眼于阅读大量的文本,培养语感,提升能力。对学生的阅读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后我们发现,学生的课外阅读普遍质量太低,深度不够,缺乏覆盖面,因此,我们筛选书目主要以一些质量上乘的经典著作、名著名篇为主,也有一些哲学等其它社会科学类的作品和一些比较有深度有影响的报刊杂志。在林林总总的各种课外读物中,我们为学生圈定的必读读物包括作为语文课本补充的《语文读本》,语文新课标必读丛书49种,《荷尔德林诗的阐释》(海德格尔著)、《给一个青年诗人的十封信》(莱内・玛利亚・里尔克著)、《中国文学史话》(胡兰成著)等理论类书籍,以及《杂文选刊》、《人民文学》、《读书文摘》、《杂文报》、《南方周末》等报刊。

四、“授之以渔”,注重学法指导,上好第一节阅读课

阅读行为是别人无法代劳的。读书是“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来看,用自己的双手来做”。独立自主的阅读,要求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必须有良好的阅读能力和习惯。这项工作可以结合平时的课堂阅读教学进行,针对不同的文体,要指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明确文体的要素特点(如记叙文的六要素、小说的三要素等),阅读的技法(如精读法、略读法、快读法等)及其恰当应用,让学生总结出一套适合自己的快速有效的阅读方法,来指导自己进行自主阅读。

为了落实阅读课的质量,在阅读课开设之初,我们特别强调了学生必须学会做读书笔记,不动笔墨不看书,养成读书记笔记的习惯,并对怎样记读书笔记进行了详细的指导:一是做摘引、整理式的读书笔记。主要针对那些或知识性较强的,或格言警句,或美文段落。二是鉴赏评价式的读书笔记。这与以往的读后感类的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这个类型的读书笔记更多的是锻炼学生们的审美、评价能力,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最初应从被阅读作品的语言入手,逐渐地涉及其他的艺术特色及思想内容。循序渐进,有一点收获就行。不要超过学生实际能力的要求,要让学生有成就感,享受收获的喜悦。三是启发联想式的读书笔记。有时候,阅读是产生灵感的最佳时机。偶然的灵光一现,就有可能成为一种创造。因此,我们一定要鼓励学生把由受阅读启发而产生的合理的,甚至是天马行空式的想象与联想诉诸笔端。

我们认真地准备了第一节阅读课,除了告诉学生阅读的重要意义,指导了记读书笔记的方法,还结合几篇学生读书笔记范例进行了评讲。首先展示了一篇用第二种方法写的《简爱》的读后感,因为简爱的故事大多数学生比较熟悉,所以理解起来也比较容易,然后又展示了一篇主要采取第三种方式写的《八十天环游地球》的读后感,独特而合理的联想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此外,还展示了另一则不合要求的读书笔记,意在告诉学生读后感,就不能只写故事梗概而不写感受。感受也要联系实际来谈,不能泛泛而论。在对比之中,学生对读书笔记就有了一个大致明确的掌握。

开设语文阅读课,更需要教师进行精心准备,要真正让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人,并指导学生会读书,读好书,从而提高语文能力和文化素养。通过上述的准备,我们在2006级开设语文阅读课,到现在已经坚持了两年的时间,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这一教学实践活动中,还有一些经验和遗憾需要我们总结思考,让这种形式能够收到更大的效果,能够从语文教学的角度培养出具有自主精神和创新精神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