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南朝壁画墓高士图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南朝壁画墓高士图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南朝壁画墓主要分布在江苏省南京地区,多为南朝王室及贵族所有,壁画以高士图(竹林七贤与荣启期)及传统的仙人神兽为主,并且多为砖模拼镶。本文从高士图图像与题签错位的问题出发,对比几处墓葬的图像题签错位情况,推测这一类壁画的创作过程。并以此为根据,联系魏晋时期宗教与哲学的思想氛围,讨论在王室贵族墓葬中出现竹林七贤与荣启期图像的原因。

无论是砖雕还是彩绘,墓室壁画都有着长久的传统,但是与汉代墓室多装饰神怪异兽仁人孝子,以及车马宴饮的母题不同,南朝贵族墓室中出现的是魏晋放浪山林的高士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的大型拼镶砖画。从时间上看,竹林七贤与荣启期并不是同时代的人物,为什么会把其联系在一起又置于皇室贵族的墓葬中呢?

从考古发掘的情况来看,西善桥宫山墓的墓室中只有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的拼镶砖画,另外的三座墓葬中除了这个主题以外还有骑马鼓吹,青龙白虎,导引仙人等形象,画像旁边往往有题字,但是除了鹤仙坳墓残存较少无法考证以外,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的题字都有不同程度的错乱,现总结如下(括号内为正确字):

1.西善桥宫山墓:

北壁:外―内 向秀 刘灵 (伶) 阮咸 荣启期

南壁:外―内 嵇康 阮籍 山涛 王戎

2.丹阳建山金家村墓

东壁:外―内 王戎 (向秀)山司徒(刘伶)阮咸 荣启期

西壁:外―内 嵇康 刘伶 (阮籍)山涛 王戎

3.丹阳胡桥吴家村墓

东壁:外―内 荣启期(向秀)阮咸 (刘伶)山司徒(阮咸)王戎 (荣启期)

西壁:外―内 ×× ×× 山涛 阮步兵(王戎)

可以看出事实上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的画像有着固定的排列顺序,也可以推测吴家村墓西壁外侧两处缺损应为嵇康与阮籍。这类的画像很有可能是根据当时流传的名家粉本而为之,所以在风格与内容上都有相似的特点。西善桥宫山墓中的人物与题签完全吻合,只有刘伶的名字有误。而金家村与吴家村墓中东壁的题签顺序完全相反,且都出现了既有山涛又有山司徒的错误。可知两座墓葬很有可能时间相近,使用了同一批工匠或题字砖,而且工匠们只是依样画葫芦,对竹林七贤本身并无更多了解。题字的作用无非在于表明和区别画中人物的身份。

但是高士图在南朝如何取代了三国时期仍然十分盛行的仁孝主题仍然值得探讨,飞仙形象不再是墓室绘画中的主体,在西善桥宫山墓中甚至没有青龙白虎等画像出现。需要明确的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人们的生死观念与之前相比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汉代的厚生重死到了魏晋时期已经被“去者日以疏,生者日以亲”所取代。这种超然的观念与当时世上清议玄学之风分不开,其缘由可以归结至汉末思想运动,汤用彤先生在《儒学・佛学・玄学》一书玄学部分绪论中说:

汉末之思想运动有二方向:一即迈向解放,为《论衡》,而冯衍等,皆远于实际事物,乃祖述老庄,阐述己意,又汉之讲黄老,以之为政治学说或技术,故他们研究黄老,乃基于政治伦理或兴趣,此种倾向与前一种远离事物相结合,乃产生汉末之名士,或为高人,或倡清议之风。

而汉末的佛教亦分为两派,康僧会一派重视祭祀,服食,吐纳,升天,参杂禅法,属于小乘佛教归于旧汉学,另一方面支谦一派主张大乘空宗,扫除一切相数,也开启了玄学之风。可以说魏晋时期人们脱离了汉代繁缛的礼制束缚,进入了一个思想解放的阶段。神仙不再是人们崇拜敬畏的唯一对象,而自然之美,人性之美开始更多的受到关注,因此明达之人高洁之士也就越来越多的受到推崇,其地位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竹林七贤作为玄学盛期的代表人物,他们的一言一行都备受瞩目,成为众人仰慕效仿的对象。而也许正是这种效仿的心理,引发了后来用竹林七贤形象作为墓室装饰的风潮。郑岩先生在其述中举出了一个例子:

近年来发现的陕西绥德辛呜咽泉汉画像石墓后室门洞左右各竖刻18字:

览樊姬观列女崇礼让遵大雅富贵富支子

帷居上宽和贵齐殷勤同恩爱述神道熹苗裔

张彦远也在《历代名画记》中提出,绘画有“成教化,助人伦”的实际功用,人们看到贤淑的女子形象会仰慕,见到高士形象会尊敬,所以汉墓中常会出现的老莱子郭巨等孝子故事,也是希望子孙后世能够临摹效仿,家族千秋万世都平安喜乐。而在东晋南朝,贵族们转而期盼后代能如七贤般洒脱高尚,也就把这种期盼按照之前的习俗转化成墓室中的装饰了。这实际上体现了一种社会观念的进程。

至于为何会将春秋名士荣启期与竹林七贤放在一起,郑岩给出了为了左右对称的解释,这当然是原因之一,并且是在选择粉本时就会明确的问题。这些粉本的原本已经不可考,但原本作者为何要画一幅跨越时空的交流,而且又在古今名士中选择了荣启期呢?关于荣启期最著名的典故便是他对乐的定义,一为人,二为男人,三活至九十。先不谈其中的性别歧视,荣启期认为生而为人是一切喜悦的根本,这与魏晋名士热爱自然美与个性美的观点不谋而合。宗白华曾说晋人的美学是“人物的品藻”:

……唯美的人生态度:把玩“现在”在刹那的现量生活里追求极量的丰富和充实,不为着将来或过去而放弃现在的价值的体味和创造.……

因此不管原本的作者是谁,都一定是一位对玄学思想十分偏好,且有研究的画师名手。而这幅原本或者其粉本受到了南朝皇室的特殊喜爱,才会有用“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画像装饰墓室的情况出现。

南朝末期的墓室中没有再发现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的画像,高浮雕的图案与小佛像占据了主流。如南京西善桥油坊村墓,墓道两壁是大型狮子拼镶画,旁有题字“师子”,还有一些中型墓如邗江包家1号墓、2号墓,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汉魏以来一直到东晋墓葬中神怪,侍从等壁画形象,但是也出现了一些坐在莲花上的小佛像以及莲花图案。这是魏晋时期玄佛合流之后佛教占了上风的表现;亦是玄学的弊端逐渐展现出来之后社会上开始盛行义疏之学的表现。人们重新把希望寄托在神明佛祖身上,但也不再有大型的拼镶画而多为单砖或两砖。

南方其他地区则未发现有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的画像墓,河南邓县学庄墓中有一些散落的“南山四皓”、“王子乔与浮丘公”画像砖,证明高士图并非只有竹林七贤与荣启期一例,仍有一些其它的版本。并且有着地域上与时间上的变化与差异。

但是纵观下来,南京地区发掘的有竹林七贤与荣启期壁画墓室,属于较为特殊的一种墓室装饰形态,所代表的是一个特定阶段中整个社会的价值观。此外,西善桥宫山墓亦出土了一批陶俑,姿态优雅神情安详,极尽魏晋之风。可以说这一时期的墓葬是汉代繁缛礼制以后,唐代再次奢华之前的一阵自由的浪潮。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的画像,就是表达了这种不慕神仙只羡自然的魏晋风度。

参考文献:

1.郑岩《魏晋南北朝壁画墓研究》北京:文物出版社 2002年12月版。

2.汪小洋主编《中国墓室绘画研究》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 2010年5月版。

3.汤用彤《儒学・佛学・玄学》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 2009年3月版。

4.宗白华《宗白华全集》第二册《论《世说新语》和晋人的美》 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1994年版

5.邬国平选注《汉魏六朝诗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5年11月版

6.汤一介、胡仲平主编《魏晋玄学研究》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8年版

(作者单位:中国美术学院公共艺术学院08级壁画系第一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