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信步闲聊”学语文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信步闲聊”学语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广西新课改全面到来已经两个年头了,这期间大家说的和做的恐怕是如何改革,如何创新的问题,然而笔者在不断的求新尝试中,最终得到的结论却是让语文回归生活“返璞归真”才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有效方法。

早在上世纪80年代末,顾黄初先生在《语文教学要贴近生活》一文中就指出:“要谋求语文教学效率的提高,老是把思想封闭在四壁合围的教室里,把眼光死盯在篇幅有限的课本上,恐怕很难求得突破性的进展。语文是在生活的广阔天地里频繁运用的重要工具,要教学生掌握好语文工具,我们的思想要向广阔的生活审视。”①他同时强调“语文教学的改革,关键在贴近生活。这是‘根’”。这番话提醒我们: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在于引导学生认知生活、感悟生活。身在教学第一线的语文教师往往不可避免地受到高考指挥棒的影响,语文教学过程中往往出现急功近利的情况,反而导致了语文教学迷失了本来的方向。其实语文教学若能做到返璞归真,抛却急功近利的思想,把心态放平,把步子放慢,将语文的学习放回到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如闲庭信步般“信步走”“随心聊”“做闲事”,往往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

一、语文课堂多点“闲聊

语文课堂是学生获取语文知识、形成语文能力的主要平台,语文教师们重视课堂的教学是理所当然的,一堂课四十五分钟教师讲解分析,惟恐传达不全不透,除了课文知识外,一句多余的话也不愿说,久而久之,语文课堂极易变成内容单一、方法固定、学之无趣的事物,教师教得很累,学生学得很苦,到头来双方都一无所获。其实我们的语文课堂不妨多些闲聊。如课堂的开场白可以同学生聊聊天气,聊聊教师昨天的所见所闻,通过“闲聊”拉近师生的距离,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并非都高高在上充满神秘色彩,而是同他们一样的有血有肉有情感的普通人,如此易于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提高课堂听课效率。同时也可以向学生传达他们困于校园中而无法获知的多样信息能接触到更多的生活。并且,教师在闲聊中所融入的个人对生活的体会,也能帮助学生认知生活。如入春时,聊聊校园里的第一朵木棉花开,聊聊第一声鸟叫,聊聊第一声春雷,聊聊什么叫“惊蛰”什么叫“清明”,这些都是学生生活的一部分,只能他们平时没留意而已。通过“闲聊”,教师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引导学生了解了文学在作品中所创造的意境都来源于生活的道理。

阅读课上,应当寻找课文内容与学生生活的最佳结合点,使课文内容走进学生的生活,如上《陈情表》一文,可以跟学生聊聊 “子欲养而亲不待”的话题。农村学生离家寄宿,思念亲人是常有的事,但年轻的他们不会想到父母有一天会离开他们,也不会想到及时尽孝。笔者在谈这些时,结合了自身经历给学生讲述笔者父亲发病不到两个月即突然离世给笔者带来痛苦与打击,动情处毫不掩饰自己的真情实感,当场声泪俱下,学生也深表理解、认同。之后学生位谈谈自己在这方面的感受,部分学生获得了在语文课堂表达对逝去亲人怀念,更认识到“尽孝要尽早”这句话现实性。作为教师笔者在闲聊中认识到当一个人自己没有亲身经历时,周边人的经历亦能使我们加深对生活的认知与感悟。当上到《祭十二郎文》时,前面一番“闲聊”的效果显现出来了,学生很快理解了韩愈在文中反复哀叹既痛且悔的心情。在师生的“闲聊”中,不仅充实了课文的内容,还拉近了课文与生活的距离,拉近了学生和教师的距离。学生不仅获得了课本知识,还积累了生活经验。

需要的强调的一点是,笔者所说的“闲聊”与我们平时所说的拓展不尽相同,笔者更强调的是闲适的气氛,师生发自内心毫无距离的情感对话,如此方能不露痕迹地将生活与语文课堂有机融合。要使“闲聊”达到“悠闲”而不“无聊”的效果,需要教师课外下功夫查阅资料作好充分准备。

二、课余闲暇读点“闲书”

阅读对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作用自不待言,虽将这些书冠以“闲书”,其实都是与语文有着密切关系的书籍,令笔者感到痛心的是部分班主任常常因学生在自习课或午休时间阅读《读者》、《意林》一类的杂志,而将这些书没收,故将此类书称为 “闲书”。之所以特别推荐学生看此类书刊,主要是因为这些书大多是人们对生活小事的一些感悟,显得真实可感,也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如果学生能利用课余时间多看这些书籍,是非常有利于学生认知感悟生活的。

三、年节假日做点“闲事”

所谓的“闲事”是指与语文常规作业训练截然不同的有些教师不屑于组织的语文活动,如组织学生与“特殊”学校残智障孩子们的联谊会;走上街头收集纠正店铺广告使用错误汉字的活动;返乡考证诸如壮家人春节包粽子、端午洗草药等民俗真正的意义等。这些活动表面上看起来与学生语文考试没有直接的关系,但通过这些活动可以为学生提供探究、体验生活的机会,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平等与爱,了解语文其实就在生活中,了解我们的祖先是多么智慧,让学生感到语文与生活是多么密不可分,最终认同学习语文是一件十分有用,而且有趣的事情。

笔者曾布置了一个很特殊的作业,要求有机会参加葬礼的学生一定要走完农村两天葬礼的全过程,在参加的同时思考这些丧葬程序除了所谓“迷信”之外,到底有什么作用,以前参加过葬礼的学生也回忆那些过程并思考这些问题,希望他们通过讨论后得出共同的结论。当然这样的作业不是谁都有机会来完成的,笔者只是想通过这样的实验来考查中学生的对事物的认知理解能力达到怎样的程度。经过了一段相当长的时间,笔者所任重点班的几个同学向其它同学传达了他们的研究结论:(1)葬礼程序严格有序,规定哭的时候一定要哭得四邻皆知,规定不能哭时要一声不闻,这就制定了一个张弛有度的程序,既让让悲痛有释放的空间,又能有效控制悲伤的度;(2)整个仪式过程非常繁琐,让所有参加的人都疲惫不堪,但这使得人忙于应付仪式,亲人逝去的痛苦也会暂时忘记,不至于悲痛至极伤害身体;(3)仪式过程中那些“道公”“师公”们所念的某些经文,如“二十四孝”等非常具有教育意义,让所有的人都明白要孝敬父母的道理。这真是一个让人惊叹的结论。由此可见,学生老师的指导下到用心对生活进行体验,能促进其心智的成长,有了较为成熟的心智,理解能力也会相应提高。那以后,笔者又布置了这样一个任务,要求全班同学注意体会参加每一个仪式如升旗、捐款等仪式的感受,最后进行交流。待上到《先秦诸子选读》中,学生应很理解儒家思想对礼的强调及其作文作用。

以上所谈及的“闲聊”“闲书” “闲事”,其实都是引导学生认知、感悟生活,最基础的方法,但在语文教学中运用这些方法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且它的效果显现得比较晚,这也是许多教师选择忽略它们的原因,笔者也不得不无奈地冠之以“闲”字。而从切实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的角度出发,这仍不失为让能学生学得轻松又乐于接受的方法,因而笔者继续带着孩子们信步闲庭,做好“闲事”,于信步闲聊中找到语文最真最美的一面。

参考书目:

①顾黄初,《语文教学要贴近生活》,《教学与研究》1988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