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冬之旅》的浪漫主义音乐特征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冬之旅》的浪漫主义音乐特征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声乐套曲《冬之旅》是欧洲浪漫主义初期作曲家舒伯特的著名艺术歌曲集。该作品分为两部分,前半部写于1827年初,后半部在同年10月完成。该作品取材于同时代的德国诗人威廉・缪勒的诗集。这部长诗强烈地震撼了作曲家的灵魂,他倾全力写成了由24首歌曲连贯起来的声乐套曲。

这组声乐套曲表现一种对自我表现及“自我”和“自然”的交融――作曲家主观心灵与大自然的交融。表现自我、强调个人主观情感的表达是浪漫主义音乐最主要的特征。首先,这种“自我”在于一种旅行者内心情感的表达。这主要是旅行者对春天、爱情和生命的渴望与失望。这部由24首歌曲构成的声乐套曲作为一个艰难的旅行,发生在冰天雪地的冬天。这里的“冬”就具有明显的象征意义――旅行者对“春”及春天的温暖的渴望。但这位旅行者在饱经风雪、冰霜之后并未等到春天的到来就走向了死亡,而他所看到的仍是一个“虚幻的太阳”。因此,“冬之旅”也就成了一个死亡之旅,一个绝望之旅。这种对春天的渴望与失望,无疑就是一个基于“自我”的艺术表达。

另一个“自我”的艺术表达则是对爱情的渴望与失望。不难发现,《冬之旅》中这个旅行者的不幸和痛苦以致最后的死亡,都来自失恋。这个旅行者因失恋而出走正反映出了浪漫主义者“爱情至上”的价值取向,是典型的浪漫主义特征。

对生命的渴望与失望(绝望)也是一个内心情感的表达,一种基于“自我”的艺术表达。自始至终表现出对生命的渴望。然而,失去了温暖、失去了爱情这两个“太阳”,作为第三个“太阳”的生命也不复存在了,只有面临死亡。这种面临死亡时表达出的对生命的渴望,在第23首《虚幻的太阳》中表达得淋漓尽致。总之,这种渴望与失望作为一种矛盾心理,正是旅行者复杂内心情感的写照。在这部声乐套曲中,舒伯特用大小调的并置来表现渴望(希望)与失望。如果说大调代表着渴望或希望,那么小调则代表着失望。

这种“自我”还在于《冬之旅》中幻想与现实的背离。幻想或梦想在浪漫主义音乐中是最为常见的。许多浪漫主义者都患上了抑郁症,一旦在生活中遭受不幸,尤其是情感上的挫折,都逃避现实生活,沉湎于幻想和梦想之中,但最终又不能逃脱现实的折磨,表现出幻想与现实的背离。《冬之旅》套曲里刻意表现幻想的情绪主要集中在《》《晚安》和《菩提树》中。《菩提树》是一首大调歌曲,它描述的也是梦幻。在村口外的泉水旁矗立着一棵菩提树,旅行者在它的树阴下“多次梦到那个甜美的梦。”但当旋律转移到小调,就像梦境逐渐被现实代替。尽管他所爱恋的姑娘狠心地抛弃了他,但在整个声乐套曲中,这位旅行者仍渴望与她重归于好。然而,这美好的爱情只能是一种痛苦的回忆。最终,他未能重新获得爱情而处在深深的失望之中。

对自然中的景物和人对自然的感受以及人与自然的交流是浪漫主义音乐的重要特征。舒伯特的声乐套曲《冬之旅》就给人们呈现出一个自然世界。不难发现,这部作品讲述的“冬之旅”是一个满天风雪中的“冬之旅”,也就是说,这部声乐套曲是笼罩在一个自然的氛围之中。《美丽的磨坊女》中的自然,是一个春天和夏天的大自然,象征着温暖和生命。但《冬之旅》中的自然世界,却是一个冬季中的自然世界,一个冰天雪地的自然世界,万物凋零。这无疑象征着死亡。在这个充满艰难和痛苦的“冬之旅”,到处是冰、雪、干裂的河床。这些自然景物与旅行者脸上凝结的泪水相对应,营造出了一种强烈的悲剧性氛围。

其次,这部声乐套曲的钢琴伴奏也对自然景物进行了逼真的描摹。的确,在这部作品的钢琴伴奏中,大自然也得到最充分的表现,并让人感到大自然的景物美。如《风信旗》中,钢琴在低音区的快速跑动变成一股冷风,仿佛吹落了旅行者的帽子。在《》中,钢琴声部在结尾处突然爆发的尖锐和弦所摸拟出的报晓雄鸡。不仅如此,《邮车》中邮递马车飞驰的声音;《最后的希望》中钢琴伴奏中分解和弦描摹出的纷飞落叶;《在村庄里》中钢琴上的颤音模仿出的犬吠,都是一些自然物象的描摹。不难发现,钢琴在《冬之旅》中的主要功能是表现旅行者行走的感觉,表现一个人迈着艰难的步伐前行的运动状态。正是这种感觉或状态使人身临其境,并给人们展现出一个茫茫的旷野和冰雪世界。

民族风格是浪漫主义音乐的基本特征之一。舒伯特歌曲的旋律和民歌有不可分割的联系,旋律极具有德、奥民间音乐的气质。他善于有机地把词曲融为一体,情景交融,赋予民间歌曲淳朴性和通俗性。在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听到奥地利、德意志、匈牙利等地的民间音乐、民间舞曲的音调。如这部套曲中的第五首《菩提树》,它的旋律带有亲切、朴素的奥地利民歌风格。

总的说来,这部作品虽然保持了古典主义的很多特点,如织体清晰、乐思流畅、结构均衡等,但更多地还是表现出了浪漫主义音乐的典型风格。和声使用更加大胆,旋律走向追求更多的变化,特别是更加注重抒发作曲家的内心真实情感。“抒情性、自传性和个人心里刻画”在这部作品中得到最充分的体现。

(作者单位:湘南学院音乐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