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进行有效的阅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1-0191-01
数学是一门学科,也是一种语言。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数学教学也是数学语言的教学。”任何一门语言的教学,都离不开阅读,尤其是数学,更离不开对教材的阅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不光要重视学生的阅读,而且还要有效的阅读,才能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在教学中应如何才能进行有效阅读呢?
1 咬文嚼字的精读
语文中学生是从字开始理解的,数学阅读中尤其是要抓住关键字进行咬文嚼字的精读,对定义、定理、概念、公式等要逐字逐字的阅读,理解。数学语言比较精简,逻辑性较强,对某些关键字词可以先从语文的角度让学生理解,再从数学的角度让学生去阅读理解。比如,人民教育出版社五年级数学上册的“循环小数”,可让学生先理解“循环”的意思,再进行阅读,从数学角度理解“循环小数”。在精读中理解其包含的内涵与外延。比如,人民教育出版社五年级数学上册“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就是方程”,即方程具备两个必要条件:一是含有未知数,二是等式。再比如题目中经常出现的“照这样计算”就要理解“这样”具体指的是什么?再比如人民教育出版社六年级数学上册“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半径”中“任意”这一关键词,从而得出半径可以有无数条。在精读中弄清楚易混淆的概念,比如人民教育出版社四年级数学上册中的“计数单位”和“数位”。弄清楚数学概念与生活中的概念的差异,比如数学中的“距离”、生活中的“距离”。
2 在阅读中进行数学语言的转换
数学语言主要有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这三种语言在数学教学中,通过阅读要让学生会互相转换。比如人民教育出版社六年级数学上册“顶点在圆心的角叫做圆心角”这一文字语言要让学生能转换成图形语言“直径也是圆心角”。人民教育出版社六年级数学上册中经常出现的“增加百分之几,减少百分之几,节约百分之几”这一文字语言也让学生能够转换成线段图这一图形语言。人民教育出版社四年级数学下册“ab”这一符号语言让学生能够转换成文字语言“直线a垂直于直线b”,同时能够转换成图形语言,即能够画出直线a垂直于直线b的很多种情形。再比如人民教育出版社五年级数学上册中的表格:
学生阅读、填空后能够将这一图形语言转换成文字语言“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3 静态的文字、动态的阅读
阅读就是动口、动手、动脑有机结合的统一协调过程,在数学教学的阅读中,动态阅读尤为重要。在阅读时,让学生动手补充完整省略的部份,动手激活静态的文字,展现知识的脉络过程,允许、鼓励学生讨论,向老师提出新的问题。提出、展示与教材中不同的解决方法。比如人民教育出版社五年级数学上册
0.25x+0.2x=4.5
0.45x=4.5这两步之间省略了(0.25+0.2)x=4.5这一步,在阅读中要让学生补充理解。
2x-32=8
2x-32+32=8+32为什么可以进行这样解?
特别是对例题的阅读,更是需要学生动手把静态的文字动起来,比如人民教育出版社六年级数学上册“圆的面积公式推导”,让学生制作学具,在阅读中动手操作从而理解圆和长方形的关系,掌握圆的面积公式,而不仅仅是能够根据公式计算。人民教育出版社四年级数学上册“一亿有多大”这一内容,让学生在阅读中动手操作、测量、计算,从而得出结论。人民教育出版社六年级数学上册中的分数除法解决问题,在教材中更多的是以方程为手段来进行解决,也鼓励学生用算术方法进行不同于教材的解决处理。
4 拓展阅读、感悟数学文化价值
新课程标准赋予数学文化价值,主要体现在:要用数学的悠久历史来展现数学文化的丰厚背景,用数学的广泛应用来感受数学文化的博大精深,用现代的文明成果来展现数学文化的功能价值,用数学的美学价值展现数学文化的无穷魅力。在教学中借助课外资料,网络搜索来进行拓展阅读,让学生在演绎数学历史的过程中激发民族自豪感,在与数学家的对话中感悟探索的精神,在了解数学的现代文明成果中激发社会使命感,在挖掘数学美育功能的过程中领略数学的奥秘,在应用与探索中培养发现意识和形成科学求真的精神。比如人民教育出版社数学课本每册教材中都有的“你知道吗?”内容可让学生通过拓展阅读,从而感悟数学文化价值,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5 相互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在教学中,让同班学生之间、同级学生之间进行相互的作业阅读、试卷阅读。一是阅读别人的错题,思考错的原因及地方;二是阅读别人的对的部分,与自己的进行相互对比。通过不断的引导,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阅读习惯。
参考文献:
[1] 数学(四年级上册、五年级上册、六年级上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3.
[2] 郭根福、陆丽萍、姜家福.小学数学新课程教学法[J].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