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强化数感,用数学的眼光看世界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强化数感,用数学的眼光看世界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数感是人的基本数学素养,是对数与数量及其关系之间的直觉感知。培养学生的数感是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如何给学生一双“慧眼”,真正理解数学知识的内涵和数学概念的本质属性,增强对数的敏感性,从而发展数感呢?

一、在生活体验中建立数感

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生活。发展学生的数感离不开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观察、猜测等数学活动中自己去感知、发现和探索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过程,从中接触和经历更多的情境和实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更深刻地把握数的概念,建立数感。

例如:认识100米有多长,我们先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想象中的百米长度,再带学生到操场上去走走、跑跑、测测、量量,让学生感受100米的距离;认识重量单位,到学校食堂去看看、称称、掂掂各种蔬菜、水果的重量,感受100克、1千克、10千克的实际重量等等。猜测与实践的验证,深受学生们的喜爱,不仅可以获得对“数”的实践感受,还能培养学生的“亲数学”行为,为后继学习奠定基础。

二、在操作实践中体验数感

1.借助操作,让学生理解掌握数的概念

理解数的概念是数学建模的过程,是学生建立数感的基础。实践证明,通过实践操作,能使抽象的数概念具体化,有利于学生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数概念的表象。如在学习1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时,教师让学生利用学具摆一摆、比一比,就可以让他们从感性上明确两个数的大小关系;在学习10以内数的组成时,让学生利用学具摆一摆、分一分,从而有序地得出10以内数的组成,让学生体验到一个数可以分成几个比它小的数,几个小的数又可以合成一个较大的数,从而积累整体与部分之间的相加关系和互补关系的感性经验。

2.借助操作,提高学生估算能力

学生估算能力的强弱是学生数感优劣的反映,学生是否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结果,与学生的数感有密切的联系。如在教学100以内的数时,先让学生估一估老师所提供的学具大约有多少。开始时,学生估计的结果相差非常大,主要原因是他们不知道如何估数。在学生无法解决问题之时,教师适时教给他们解决问题的方法:先数出10个(或20个)学具,看清楚它们有多大一堆,然后以10个(或20个)为参照物,估一估老师所提供的学具大约有多少个。以后在数数之前,都可以让学生估一估大约有多少,让学生对物体的个数有个大体的感知,再通过实际数一数、比一比谁估的数和实际数比较接近。通过这样渗透估计的方法,学生的估计意识和估计能力都会逐步得以提高。

3.借助操作,让学生理解掌握四则运算

数感,简单地说就是人对数及运算的一种感觉。直观形象的学具操作有助于学生明晰计算的过程与方法,形成计算的技能,发展数学的思维,从而增强数感。如在教学34+16=时,教师先让学生同桌合作摆小棒计算。学生都懂得“把3捆和1捆放在一起是4捆”、“4根和6根放在一起正好是10根”。对于10根的那部分,有些小组用皮筋捆成了一捆后和4捆放在一起变成5捆,而个别小组却没做任何处理。针对这两种情况,引导学生进行交流、比较,看看哪种方法更科学。通过思维碰撞,学生最后达成了共识:满10根,就是1个十,就要捆成一捆,这样一眼就能看出来结果是5个十,也就是50。这样,进位加的原理在捆小棒的操作中得到了有效突破。紧接着让学生在计数器上拨算珠加,个位上刚好是10粒珠,引导学生要拨去个位上的10粒珠子并在十位上拨1粒珠子,这样十位上就有5粒珠子,是50。最后引导学生列竖式计算,明白“相同数位对齐”和“满十进一”的道理。在这样的过程中,动手操作为竖式教学巧妙地搭设了脚手架,学生的数感得到强化

4.借助操作,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比多、比少的应用题历来是低年级学生学习简单应用题的难点。在教学中,如果能让学生用学具充分地摆一摆,就容易突破这个难点。如,“小红做了12朵红花,做了8朵黄花,红花比黄花多多少朵?”为了让学生能形象的理解这一类问题的本质特点,教学此题时,可以让学生在第一行摆12个红圆片,第二行摆8个黄圆片,使红圆片和黄圆片一一对应,然后让学生指出“多多少”是哪一部分。这样就把实际问题转化成对学具的分析。学生通过操作和分析,在大脑中形成关于这种应用题中较大数与较小数的数量关系的表象,理解为什么用减法计算,从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三、在拓展运用中发展数感

只有当学生把所学知识与生活经验联系起来,才能更好地掌握知识,内化知识。因此,培养学生的数感还要让学生更多地接触和理解现实问题,有意识地将现实问题与数量关系联系起来。

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后,引导学生思考讨论:老师家的书房新近要重新粉刷油漆,如果是你,你会想到做什么呢?那你能帮老师算算,我该怎么漆最实惠?多数学生提出各自的想法,并能说出这样想的理由。有的学生提出,自己漆,多跑几家商店,买保质又便宜的油漆后自己动手漆;有的学生提出,包给别人做,既省事又省钱;学生在利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同时,引入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概念。学生在探索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切实了解计算的意义和如何运用计算的结果,不断加深自己对原有知识的理解,不断构建对社会生活及知识本身新的认识,在生活实践的背景中感悟和体验数的意义,在发展数感的同时,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者单位:福建省仙游县金井小学)

责编 / 董 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