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高校社团学生骨干培养环境优化探研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高校社团学生骨干培养环境优化探研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高校社团学生骨干作为社团的管理者和组织者,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起着重要的模范作用,为了更好地发挥其先锋模范作用,本文针对优化社团学生骨干的培养环境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社团骨干 培养环境 优化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26-0024-03

社团学生骨干(以下简称“社团骨干”)是社团的主要领导者,不同于普通社团学生干部,它是高校与老师们在社团管理中的重点培养对象。优化社团骨干培养环境的目的就是要更好地发挥社团骨干的先锋作用,为高校培养一批优秀的社团骨干队伍。

自2009年北京大学张彦教授提出将“精致化”作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努力方向和目标要求以来的近五年时间里,教育实践者们将“精致化”的概念引入到高校社团骨干培养工作中去,为社团骨干培养工作创新、增色不少。对于社团骨干培养工作的“精致化”,笔者认为,社团骨干的培养具有长期性和阶段性,从选拔到聘用,再到实际社团工作等,都需要高校和老师在每一个环节上的悉心、精致的培养。由于高校师资力量不同,很多高校没有足够的资源专门为高校骨干提供更为系统的、精致的培训课程,对社团骨干的培养更多的是一点一滴地融入对基本培养环境的塑造中,这同样也符合高校社团骨干培养工作“精致化”的要求。

社团骨干培养环境既包括社团工作所需的硬性条件,还包括社团骨干指导机制等软性条件,既要优化培养环境,同时又要优化环境“硬件”和环境“软件”,本文就以这两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展开讨论,并对高校社团骨干培养环境进行了探索。

一 优化培养环境所需“硬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社团骨干的成长与日常工作息息相关,而日常工作对社团骨干的锻炼程度往往决定于社团实践环境,如高校为社团提供的活动场所、活动资金以及其他活动支持等硬性条件,许多高校忽略了两者之间的联系,在工作条件极差的环境中,社团骨干工作的开展及其培养相应地受到了严重制约。故优化“硬件”是优化社团骨干培养环境的前提条件,其目的就为社团骨干充分施展才能创造一个有利于其成长的社团实践环境,为社团骨干在社团实践中充分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成长提供设备、场所、资金等条件。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

1.活动场所不能保证

高校一般都建有训练厅、演艺厅、学生报告厅等校园文化活动场所,但高校扩招导致硬件设施往往跟不上学生的发

展速度,而且在多数时间里,这些场所被学校或学生会组织承办的活动占用,大部分小的学生社团活动一般很难申请到场地。在这种情况下,社团骨干没有固定的办公场所,很难有效商讨社团日常工作和及时组织开展社团活动,严重制约着社团骨干作用的发挥;在申请活动场地方面也常常花费大量精力,社团活动往往因为场地问题推后,活动质量也因场地受限无法得到保证,不仅影响了社团的日常工作的开展,还使得社团骨干的才能不能得到充分施展,影响了社团骨干自信心的建立。

2.活动经费受到严重限制

经费不足也是制约社团骨干培养的主要瓶颈。社团不仅在举办大中型活动上受经费限制,而且活动质量也很难得到保证。

在社团实际工作中,由于社团指导老师给予的经费支持相对有限,而且批示经费的环节过长过多,在实际情况中,经费问题还往往成为指导老师与社团骨干矛盾的来源,同时社团拿到的经费对活动质量没有实质性的提高,很多社团甚至活动结束后都没有拿到经费,这样很容易降低社团骨干的积极性,甚至影响到整个社团成员的情绪。

在获得社会上的企事业单位的赞助方面,指导老师往往认为这是锻炼社团骨干的过程,却忽视了社团骨干虽然具有优秀沟通能力,但在资金筹备的过程中往往投入了大量精力,并且在实际情况中,与学生会和其他社团的竞争下,最后与商家达成协议的概率相对较低,赞助的谈判失败可能直接导致活动流产,使得整个社团活动策划和组织开展方面萎靡不振。由此可见,学校提供部分稳定的资金来源十分重要。

综上所述,社团在场地和资金等方面的困难主要是与社团地位不高,难以获得学校支持有关,这主要是因为学校管理层对社团认识不清、定位不准。学生会和社团联合会这两大学生组织在实际工作中地位是不平衡的,社团往往被看成学生会附属组织。在活动的组织上,一方面社团活动也常常因为各种因素受到限制,社团活动往往流于形式,活动范围也很小。另一方面,学校在为学生社团提供各种资源这一关键问题上,管理部门之间权责模糊,这使得社团骨干在社团发展上面临矛盾的管理和组织环境,既难为社团争取到资金、活动场地等稳定的资源支持,又无法依照成员的意愿组织活动。另外,由于在整个校园活动中地位不高,与学生会、社团联合会等工作沟通的过程中没有一定的话语权,这使社团学生干部往往上任走马观花,更不要说对骨干的培养了。

二 优化培养环境所需“软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健全的制度是各项事业成功的保证,同时也是社团得以长久、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各项制度是否完善合理也对社团骨干的培养有着重要影响。良好的社团骨干培养环境,不仅需要“硬件”支持,更需要强大的“软件”作保证,而“软件”应该是在规范合理的制度框架下,社团骨干能够获得及时有效的指导,达到使社团骨干能力获得最大程度的锻炼和使社团获得最有效的管理的双赢效果。当前高校基本上都建立了社团成立、考核、评比制度等常规制度,但还存在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存在以下三个方面:

1.社团指导机制不健全,骨干难以获得有效指导

第一,社团指导机制的不健全首先表现在指导老师聘任等机制不健全上。指导老师对社团骨干继任培养,对社团骨干经验、管理能力,帮助社团骨干进行社团规章制度制定,以及对活动水平和质量都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但不少高校对指导老师作用的认识不到位,指导老师的聘任、考评、奖惩机制不健全,指导教师的整体素质和指导积极性难以提高。在实际情况中,由于社团学生管理工作的烦琐,很多老师不愿意来做这件“苦差事”。有的指导老师甚至是义务为社团兼职,导致他们投入的时间和精力不够,对社团的扶持和指导不深入,使得一些社团活动长期在低水平上徘徊。指导老师的缺乏直接影响了社团骨干的培养。

第二,指导老师素质的参差不齐导致社团骨干的指导也十分有限,在对社团许多问题上的认知甚至不及社团骨干。社团骨干在社团建设和活动组织上很大程度需跟随指导老师的意愿,若指导老师不能为社团进行合理有效的指导,社团骨干也无法充分发挥出个人的能力,社团工作也会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和随意性,缺乏连贯性和系统性。

第三,社团指导机制的不健全还表现在指导老师对社团骨干的指导方法上,指导老师对社团骨干存在重使用、轻培养的问题,对社团骨干要求过多,但教育引导不够,布置工作较多,但指导帮助较少。社团工作与学习的冲突使很多社团骨干不能适应,把绝大部分的精力都投入到社团工作,忽视了专业学习,没有能力很好地处理学习、工作、生活的关系,这造成社团骨干在大学时期社团成绩出色毕业之后因专业不精面临着严重的就业问题。

2.社团日常管理制度不完善,社团工作缺乏规范

每个社团成立之初,社团骨干都会在指导老师的指示下建立自己的管理制度体系。但整体上来说,学校和社团本身对管理制度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没有及时指导社团骨干根据社团自身情况及时修改其管理制度,存在管理上放任自流的倾向。这一情况导致社团骨干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很多问题都无据可依,社团领导层内部也往往因为制度中没有明确的规定发生意见上的分歧与矛盾,社团骨干发现问题但无法纠正问题和预防问题再次发生,无法及时处理管理和组织中出现的问题,导致制度只是一种流于形式的摆设,社团制度在社团成员中没有权威性,社团骨干也慢慢在成员中丧失权威,失去领导地位。

3.社团骨干考核制度不科学,影响社团骨干积极性

社团骨干待遇问题能否妥善解决是影响社团骨干发挥作用的重要因素。与党团干部、学生会干部相比,社团骨干在评优等方面往往不能获得同等待遇,严重挫伤了社团骨干的工作积极性、归属感和责任心。

为了提高社团骨干的待遇,更好地考核干部成绩,许多高校进行了一定尝试,如有些高校制定相应的大学生素质认证体系,将个人社团活动情况纳入大学生素质拓展认证体系,根据参加活动的大小和多少来评定素质拓展分,并在期末加入学生综合成绩。但往往这样的素质认证体系评定制度比较粗糙,老师与同学们没有余力监督保障个人素质拓展分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在实际应用中造假成分比较重,社团骨干与普通社团成员在素质拓展分评定上无异,形同虚设。

三 高校社团骨干培养环境的新探索

1.优化培养环境的前提条件――学校提高重视,提供硬件保障

学校应重视学生社团思想政治教育的阵地作用,充分发挥社团骨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带头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做到组织上给予重视,政策上给予支持,减少对社团活动的限制,提供资金、活动场地等方面的稳定支持,有了这个前提条件,才能为社团骨干创造有利环境。

第一,在设施保障方面,学校应该逐步提高对社团活动的重视,尽可能给社团骨干提供办公场所,条件有限的学校应完善使用办公场所的轮换制度,引导并监督社团联合会保证办公场所使用制度。同时,完善活动场地申请制度,提高活动场地申请制度的有效性,在协调场地使用上给予一定程度的帮助和引导。

第二,在经费保障方面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1)稳步加大对学生社团的投入,每年给社团专项经费支持,统一规范社团资金管理,在学校财务处设立专门的账号,会员费、赞助费等由财务处专户管理,在社团招新,开展大型活动等活动时给予一定数额、比例的专项拨款,同时精简批示经费的环节及时间,做到部分基本花费由学校支持,为社团骨干管理及组织社团活动创造基本条件。(2)学校应引导社团与社会相关单位结合,利用学校自身资源,拓宽资金来源,帮助社团合理利用商业赞助。同时引导社团骨干利用自身优势,与社会企业联系,利用所学知识提供有偿服务,适当收取报酬。

2.优化培养环境的基础――健全社团指导机制,做好软件支撑

第一,健全指导老师聘任、考核、激励机制。指导老师在社团骨干培养环境中起着基础性的建设作用,要建立优化培养环境。首先应积极为学生社团引进学生工作经验较为丰富的指导教师,指导老师还应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素质,这样能更好地与专业性强的社团骨干沟通,提供正确合理有效的技术指导,减少兼职老师;其次学校应建立独立的指导老师考核体系和激励体系,对优秀的指导老师给予精神上和物质上的奖励,并与职称评定挂钩。

第二,完善社团指导机制,提高指导方法。为了更好地指导社团骨干提高管理和组织等能力,同时规范社团指导工作,针对指导老师遇到的问题,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及时给予社团骨干工作指导。指导老师应对社团骨干及社团情况有基本的了解,关注社团和社团骨干的共同成长,多与社团骨干沟通,注意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社团发展的不同阶段和活动期间,利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及丰富的管理经验,及时给予社团骨干必要、合理的指导,在提高骨干自身能力的同时进行社团管理。(2)重视高校社团骨干的日常引导。指导老师在培养社团骨干的过程中应注意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对社团骨干的“养用结合”。合理适量安排工作,多指导、多引导。在培养社团骨干优秀工作能力的同时还要注意培养其时间管理能力、任务分解能力等,引导其正确解决学业与学生工作之间的矛盾,并帮助其尽早树立就业目标,对就业信息等方面多提供指导。(3)积极指导骨干指定社团日常管理制度。指导老师应提高对社团管理制度的重视,积极指导社团骨干建立社团的管理制度体系,并及时指导社团骨干根据社团情况及时修改其管理制度,从多方面规范社团管理,做到社团骨干管理社团时有据可依,届届传承,并且帮助社团骨干树立管理制度的权威性。

3.优化培养环境的关键――完善社团骨干管理制度

健全有效的管理制度是优化培养环境的点睛之笔,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社团骨干管理制度包括社团骨干选拔、考核、考评制度等,很多高校的社团骨干管理制度还需进一步完善。

第一,完善社团骨干选拔制度。一个社团的骨干选拔制度的完善与否往往决定了这个社团的规范程度和活跃程度,合理有效的骨干选拔制度对骨干的培养以及社团管理和组织有着重要的作用,相反,不合理的骨干选拔制度不仅无法挑选出优秀骨干,同时也会加重社团内部矛盾。社团骨干的选拔的形式要遵循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指导老师要指导将社团骨干的选拔形成规范并写入社团章程,监督并指导每届社团骨干的选拔。

第二,完善社团骨干考核制度,严格管理和考评。社团骨干考核制度是影响社团骨干积极性的重要制度。指导老师可采用量化考核的方式,可以通过制订《社团骨干考评制度》等系列措施,把他们的工作内容和表现进行量化,实行过程化记载,并采取答辩方式对量化考核进行补充,以答辩的方式让社团骨干汇报工作和思想,接受监督和考核。同时要在大学生素质拓展认证体系中,将量化考核得出的各项指标与成绩形成素质拓展标准分计入综合成绩,其各项指标与评定的系统应与团干部、学生会以及普通学生独立并区分开来。

第三,建立健全激励机制,提高社团骨干积极性。健全激励机制要注意将奖励和考核相结合,对于考核成绩突出的社团骨干要给予奖励,还可以将量化考核的成绩纳入到“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和奖学金等项目中去。还可以建立社团活动专项评优奖励制度,定期评比表彰优秀社团干部和社团,树立、宣传、推广一批先进典型,形成积极的社团活动氛围。

另外,有学者还建议将在社团建设中引进学分制,学校可以通过对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需求分析,对课程进行合理的设置,将学分与学生的兴趣爱好结合起来,减少社团骨干因参加活动影响学业的担忧,同时还可以调动其积极性。

参考文献

[1]杨创.新时期普通高校学生社团建设探析[D].苏州大学,2011

[2]刘亮.高校学生社团管理模式优化问题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9

[3]辛立章.高校学生社团管理模式的新探索――基于桂林理工大学的研究[J].传承,2012(6)

[4]郑媛媛.高校学生社团管理发展之浅见[J].科教导刊,2011(6)

[5]赵广红、张松.高校基层团学组织学生骨干培养方式方法研究[J].成功(教育),2010(2)

[6]周汉鸣.当前大学生骨干培养的主要问题与对策[J].世纪桥,2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