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新课程推进中的几朵浪花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福鼎一中地理教师在新课程教学实践中不断提升新课程意识,通过同课异构展现不同教师对课程的不同创生和建构的过程,通过“微课堂”磨炼自己,加强教师个人专业涵养,提升教育教学技能,提高课堂有效性。
关键词:新课程意识;同课异构;微课堂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5-0121-01
传统的教学意识实际上是课本意识,师生的教学工作均围绕教材展开,深入领会教材精髓,突破教材中重点、难点,掌握教材为依据的考试命题规律,追求高升学率。所谓新课程意识,就是在新课程实施中地理师生教师对于其在课程决策、开发与发展中地位与作用的信念以及在课程活动中如何有效教学、如何有效学习等方面的想法。新的课程观认为课程不只是死记硬背的知识,而是师生构成的有机共同体共同学习、共同探究新知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是课程的主体,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打破传统的教学观的束缚,由教学意识向课程意识转变,共同促进课程的推进和创生,共享课改浪潮新生活。
教师镜头一:不一样的上法,一样的精彩
2013年3月14日在福鼎高中新课程研究课公开教学活动中,来自福鼎一中的王颖老师在高三(1)班与来自福鼎二中的许方燕老师在高三(2)班以“东南亚区域地理复习”为题开展校际“同课异构”教研活动。许方燕老师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发动学生扮演东南亚的地形、气候、河流、物产,用多媒体课件配合演示,形象生动,如临真实情境,给原本枯燥乏味的教学注入了鲜活、灵动的元素,给人以动感之美,又让人们强化认识,加深理解。王颖老师根据福鼎一中开展的课题“研究性学习与高中地理课程整合”的要求,设置上课用的探究学案,采用探研式教学方式,精心设置东南亚的地形、气候、河流、物产、经济等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用探究方式进行学习,层层剖析,侧重地理思维的培养。王颖老师还联系时事热点让学生分析曼谷容易形成洪灾的主要原因(全球气候变化和国家抗灾能力等原因除外)。学生经过小组讨论后,顺利归纳出答案。自然原因有:降水集中,多暴雨;地势低平,排水不畅。人为原因有:城市化发展,无节制抽取地下水,导致地面沉降;排水设施落后,排水能力不够;河流上游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等。两堂课各有千秋,但有异曲同工之妙,调动了广大师生的热情,许多老师感到“同课异构”可以学到不同风格教学的创新点。
思考一:新的课程观认为,教师和学生都是课程的有机共同体,都是课程的创生者和实践主体,教学就是生成和建构课程的过程。所以,课堂不是单纯的“讲课室”,而是新课程实施的实验室,也是教师开展校本教研的主阵地。同一教学内容由不同教师在不同的班级可以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展开个性化教学,不断优化课堂,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同课异构一般是同一教学内容由两名以上老师在不同的班级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来上,或者由同一位教师在不同班级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来上。同课异构教研活动要求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研读、探究,结合学生实际和新课程理念,用个性化教学风格体现出来。同课异构教研活动一方面可以展示教师的教学艺术,凸显创新的教学思路,赢得同仁们的认可;另一方面通过同伴合作互助可以发现自身的弱点和不足,找到前进的方向,更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同课异构体现了不同教师对课程的不同创生和建构的过程。
教师镜头二:从“微”处磨炼自己
为不断深化新课程改革,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福建省教育厅决定于2012年9月1日―2012年10月31日举办全省中小学“微课堂”网络评选活动。由于“微课堂”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某个教学环节、教学主题而开展的精彩而简短的教与学活动全过程。所以福鼎一中地理组教师认为,这是从“微”处磨炼自己的好机会。于是,我们集体研讨后,分别确定了个人的“微课题”,通过自主备课,深入地钻研教材,查阅资料,挖掘各种可用的教学资源,写好“微教案”,制作“微课件”。教研组组织说课,承担活动的教师分别阐述自己所确定的教学目标、拟采用的教学方法、预设的教学环节和教学情境、某一课件的运用以及设计理念等,也提出自己的困惑与大家进行商讨。在研讨基础上修改“微教案”和“微课件”,教研组组织教学实施与拍摄,制作“微视频”。最后进行“微反思”,包含教师自评、学生反馈、同行点评等。功夫不负有心人,辛勤的劳动获得了一定成果。在教育厅举办的2012年福建省省中小学“微课堂”网络评选活动中,曾呈进老师的“解题型微课《问题意识》”荣获一等奖,李明老师的“实验型微课《影响降水的主要自然因素》”和王颖老师的“讲授型微课《河流地貌》”均获得三等奖。
思考二:教师是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关键性因素,教师的态度、素质、适应性以及能力与水平对新课程实施成功与否存在最直接的联系。新课程需要新型教师,新课程改革将改变教师的教育教学生涯,新课程建设的关键是教师队伍建设,所以要求教师重视专业研修,在培训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完成教师角色转变,真正融入新课程体系,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长期以来,教师的专业成长与教学工作之间的矛盾常常使中小学教师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即教师的专业发展活动与教学活动各自独立、两相分离,不能很好地融合。校本教研为解决教师的专业成长与教学工作之间的矛盾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新课程提倡校本教研,认为教师是校本教研的主体。教师具有开展校本教研得天独厚的优势,教师在教育实践中,经历了许多的教育教学事件,对发生在教学过程中的问题有着最真切的体会,有许多教学情境知识的积累,在教与学的互动中,这种教育的阅历能够帮助他解决新问题,实践新理论,总结新经验,促进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整合。微课活动是校本教研的重要载体,微课形式上“微”,内容上“精”,整体效果追求“妙”,制作微课过程包括选题―教案编写―制作课件―教学实施与拍摄―后期制作―教学评价反思等,对加强教师个人专业涵养、提升教育教学技能、提高课堂有效性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